APP下载

太山之名

2024-02-24王春生

文史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龙泉寺碑记蒙山

王春生

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风峪沟内,在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风峪沟东南2.5公里处,是明代早期始建的太原县城(现称太原古县城)。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原邑太山寺新建乐楼碑记》中写道:“太原(县)城西五里许,有巨谷曰风峪,南连瓮岭,北接蒙山,西山灵异之气多钟于是焉。”由此可见,太山仅是太原西山九峪之一 ——风峪之北的一座小型山脉,而绝非太原西山的代称。

风峪之名记载久矣。清乾隆《太原府志·卷七·关隘》中写道:“风谷山(风峪),(太原县)西一十里,高七十八丈,盘踞二十里有奇,北至孔道,西隶交城县入楼烦道,乃唐北都西门之驿也。”《读史方舆纪要》中载:“风谷山(风峪),在(太原)县西十五里,道出交城、楼烦,唐时为驿道所经。”

太山與西山山脉的庙前山、蒙山、龙山、方山、天龙山、悬瓮山等诸山相比并不大。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太山寺碑记》记载了太山的四至范围:“东抵护寺坡,南抵天河,西抵拖碑沟,北抵小狼沟。”太山八角亭观音堂的《新建太山观音堂记》碑文中首句便讲:“泰(太)山在太原县西八里风峪山之阳,唐景云元年(710年)始建。”碑文中将“太”镌刻成“泰”,是因为“太”与“泰”是通假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钟灵毓秀的太山之中有太山寺,亦称龙泉寺。《原邑太山寺新建乐楼碑记》中详细记载了龙泉寺的地理位置。碑文写道:“太原(县)城西五里许,有巨谷曰风峪……入峪行数里,从旁谷折而北,仄蹬岖嵚,盘曲而上,有画阁修廊,上下参差,而掩映于青峦翠柏间者,则太山寺也。”

太山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 1 0年),原为道观,名为“昊天祠”。金、元两朝时,寺庙毁于火灾。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山寺重建。太山寺也被称为龙泉寺。据碑文记载:“寺东数十步为龙神祠。祠前有方潭,深广不盈丈……其中邑人祈请雨泽往往有验。”祠前泉水经石雕龙头汩汩流入潭中,潭水清澈幽深、味道甘甜,称龙泉。龙泉寺也因此得名。

那么太山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太山之名,始见于南朝沈约所著的《宋书·列传·卷四十六》。文中记载:“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奔太山。”首先,太山之名的“太”字,不能以大、很大来理解。太山面积并不大,是太原西山的一座小山脉。更不能附会成太原之山的泛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山之名与后汉山民石敢当有关。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于世,就连他居住的山也跟着出了名。因此,该说法认为,太山之名取自“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这种说法也有些牵强附会。我认为,太山之名的由来,在《重修太山寺碑记》中已经阐明。文中写道:“太原邑西去八里余有太山焉,乃因形而起名者。”若想验证此话不虚,就得站在太山对面的龙山半山腰,抬眼眺望对面的山形。站在此处,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明显突出的“大”字,一横、一撇、一捺。“大”字下的一点,正好是龙神祠前方潭中的一泓甘泉。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就构成了太山山形的“太”字。这便是太山之名的由来。

猜你喜欢

龙泉寺碑记蒙山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蒙山医药随想
塞外珍宝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重修龙泉寺碑记所见明代寺院经济
爬蒙山
龙泉寺
明《建文昌神祠记》残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