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情趣中肆意生长

2022-05-30李加希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诗行文情趣

李加希

2018年5月份,我有幸在太仓的一次培训中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一个接一个》。这是一首浅近的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题材贴近低年级孩子的生活。诗歌是作者情感大喷薄的产物,短小却精悍,言简却情味浓厚绵长,然而,所听的其中两节课却恰恰情味不够浓,教学去诗意化,孩子们没能够感受到儿童诗独有的语言魅力。那么,想要让孩童体味诗情走进诗境,我们应当引领孩童们感受诗歌所承载的“情趣”。“情趣”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驱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诗作多个层面深入对话的原动力。

一、情趣激扬,朗读生长

不管是低到一年级,还是高到六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直都在三维目标里占据着一席之位,甚至还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我们利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比赛碰撞、联系生活等“石头”试着激起学生心中的“暗流”,那么这些情感便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朗读也就自然有了诗文韵律,有了生活味道。

朱老师让孩子在课堂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虽然孩子起初有些拘谨,甚至后来只是胡乱地在教室里追逐了一圈,根本没有体会到踩影子的快乐,但这样欢快的、戏剧化的突发状况,却几乎让教室里所有的孩子体会到了与伙伴游戏的愉悦,兴致立刻高涨起来,心中的情趣便萌生了。情感到达了制高点,这时家长的一盆冷水泼下来,“快回家睡觉!”,孩子此时的那一声“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啊!”是孩子多么自然的情感流露啊!不过朱老师并没有运用好这种突发的好资源,没有用朗读让孩子走进诗句的意境深处。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处理。

师:我踩不到自己的影子,只好去踩别人的影子玩乐,然而其他同学当然也不会那么容易让我得逞,你追我赶,你进我退,这样的游戏是多么令人沉醉啊,多么让我们兴奋啊!还有谁想来一起玩玩,快快举起你们的小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可是已经不早了,大人喊道:“快回家睡觉!”这时候你想回家吗?你想干什么?

生:不想,我还想再和小伙伴玩一会。

师:对呀对呀,不光是我们不同意,你们看,就连插图中的两个小朋友也十分不愿意,(出示:“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啊!”)谁来把这句话读出来,替孩子们向大人撒撒娇,求求情?

(学生赛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评价引导,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去朗读)

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中说过,诗是不可解的,一旦功利化地解读诗,就是糟践和摧残这个完整的小生命。教诗的最好途径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读正确,读流利,才是对诗这种形式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

又如老师的课里有这样的语言训练。

月夜, 正在玩踩影子。

月夜, 正在 玩踩影子。

月夜, 正在 玩踩影子,玩得 。

这里的语言训练看似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但这不恰恰就是一首肢解开来的儿童诗吗?我们细细想来,难道游戏的参与者仅仅是插图上的两位小朋友吗?难道游戏场所仅仅只有学生口中的公园吗?作者为什么不谈,因为快乐无处不在,谁都能够获得。玩得如何,仅仅是学生口中所说的快乐和开心这么简单吗?这一定是不能够言说的。

二、情愫回肠,表达生长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影响重大的,教师那具有鼓励性的评价,确确实实让孩子体会到被认可后的愉悦,这一份荣誉感和成就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当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强烈了,学习的动力和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就悄悄生长了出来。

在这三节课堂里,三位老师多多少少都给孩子戴了高帽子。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多媒体出示: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啊!)

(生1,读得很入味)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心都软了,真棒!再请这位同学来读。

(生2,带着抹眼泪的神态读)

师:你怎么这么厉害啊,读书时的表情可真丰富,你可真了不起!再请你来读。

(生3,边读边急切地跺脚)

师:你们快看他都急得跺脚了,假如老师是你的家长,绝对是拗不过你了,绝对会让你再玩一会。你会怎样请求大人呢?

潘老师没有直接说如何去做,而是用耐心与激励,用期待与鼓励,用抚摸和微笑传递给了孩子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和情绪、所需要的勇气和自信、所需要的方法和途径。在孩子们眼里,可能老师简单的一句“没事的!”就是伟大,排除了畏畏缩缩,剩下的便只会是高歌猛进。

三、情思延展,想象生长

正如那天的评课老师所说,儿童诗大多结构相似,行文淺显,但唯一不变的是“情趣”二字。有了“情趣”,孩子们仿佛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看似固定不变的行文结构,看似浅显易懂的情感基调,孩子们却能将自己的成长历程、生活习得,还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化为富有童年趣味的话语,就这样这首童诗的续写不就大功告成了吗?孩子不就都成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小诗人了吗?这样一个接一个有韵味、有惊喜、有成就的创作不正是为孩子的个性化表达,为接下来的看图写话,乃至三年级的习作起步做了铺垫吗?

《一个接一个》这一首童诗的前面三段结构相似,情感变化看似相同,第二课时学完后还剩下几段,重新审视诗文前三个自然段,将行文结构归纳出来,然而情趣的变化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印象,无须我们多说,他们便能够仿写了。行文结构可归纳如下。

正_________ ,(孩子在生活中感到快乐的事)

_________。(听到了什么,快乐被中断了)

唉,_________ 。(心中的抱怨、期盼)

不过,_________,(后一件事中的“趣”点)

_________!(豁然开朗、释怀的感受,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词)

启发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第四自然段两句发人深省的考问,不正直击孩子的心灵吗?我们可借此让孩子带着情趣,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思绪绵延到自己的生活里。如是我教,会这样组织教学。

师: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出示: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文中的“我”这样想,那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呢?谁能来分享一下。

生:是的,吃好吃的,买新衣服,买玩具,玩手机游戏……

师:这些事情都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们也特别爱做,不过总不能一直做下去,总会有人或其他事物阻碍,谁来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阻碍?

(生交流)

师:很无奈啊,只能过一段时间再继续做了,又要接下去做另一件事了,这件事情里有让你开心的地方吗?谁来分享分享。

(生交流)

师:(出示刚刚归纳的诗文结构)大家都说得很棒,如果我们把刚刚自己说的都填进去,不就成了一首小诗了吗?大家来试一试,看看哪位诗人写得最好。

(生试着填,师点拨、引导、帮助孩子组织语言)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棒,看来都是一个个“小诗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刚创作出来的诗,老师会把这些诗打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外的墙壁上,让所有路过的小朋友和老师都来欣赏。

一篇篇令人惊叹的创作,难道不是在向孩子们传递着“情趣”吗?它们将承载着快乐、童真,还有满满的自信,携着孩子们飞奔在语文学习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儿童诗行文情趣
教案《创作儿童诗》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