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信息化教学观摩体系构建
2022-05-30谯小兵
谯小兵
(成都大学 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2020年初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暴发,自春季开始,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与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近1.8亿中小学生与上千万中小学教师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下短时间内迅速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了多层次、全课程、全参与的在线教学与学习常态化运行。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讲,在线教学毕竟与他们熟悉的线下课堂教学存在着形(技术应用)与实(教学有效性)的差异。短时间内,众多中小学教师在实施在线教学时存在着明显的“形达实不达”的现象,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下去必将极大地影响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剖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存在中小学教师对开展有效在线教学的方法性势弱,他们缺乏对实施在线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掌握。此时,如何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与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提升就成了摆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1]。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还未消除的疫情隐患现实,我们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思路,即建构一个基于教学视频案例的信息化教学观摩体系,让中小学一线教师通过对优秀在线教学案例的信息化观摩,迅速地掌握在线教学必备的知识与教学技能,以期在后疫情时代为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助力。
一、教学观摩助推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的机理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事情,一堂好课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教学的有效性。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掌握授课的必要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部分与体现。为此,专门针对提升教师授课技能的课例研究与学习也愈发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例研究最早产生于日本,本是日本小学教师们为改进课堂教学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普及开来[2]。课例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就是开展对优质教学课例的观摩,分析与反思,并由此形成对应的课例研究知识。丰富的课例研究可以迅速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认知与技能,课例研究与学习也因此成为一种教师授课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与方式[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观摩应该说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一种必要方式与途径。教学观摩一般是指教师通过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从讲课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及教学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总结及思考的一种教学学习形式[4]。有效的教学观摩对教师来说是学习与提升教学技能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对于中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可以比较快地形成对新教学方法的全面认知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一项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学观摩,并以此形成的课例研究对他们教学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
传统上中小学的教学观摩往往通过实地观摩的形式来完成,但是在后疫情时代,由于新冠的隐患还未彻底消除,深入真实课堂的实地教学观摩因受到时间、场所、人员流动的限制还未能正常展开,从而使当前教学观摩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那么如何利用一些必要信息技术手段来化解困境,为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观摩条件,帮助他们在短期内获取足够的提升在线教学能力的课例知识,并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实现“形实兼备”的在线教学主旨就值得注意。
二、教学视频案例及其与教学观摩的契合
从2003年开始,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种以信息化方式记录真实教学过程的载体——教学视频案例被引进到国内。教学视频案例是以教学观摩、教学研究为目的,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全程记录某一真实教学活动,并利用网页技术制作的集成了教学案例各类材料(主要包括文本、图片及视频材料)的信息化教学案例[6]。利用信息化教学视频案例实现教学观摩即让观摩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案例,从而间接实现对真实教学活动的观摩。教学视频案例从实质上讲就是对真实教学活动的记录,它能为教学观摩提供一种观察完整教学过程的新途径与方法[7],研究表明教学视频案例在教师的校本培训中也能起到明显的作用[8],它也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摩提供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模式。
通过信息化视频案例来进行教学观摩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在技术上跨越了物理上的时间、地域的局限,使得教学观摩不再过多受时间、地域、人员流动条件的影响,而变得形式多样,易于实现。其次,在观摩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视频的技术特征,通过暂停、反复播放等技术手段实现观摩过程中的播放控制,为观摩提供实地观摩不可实现的学习自主过程控制。最后,这样的观摩形式不需要比较烦琐的组织工作,观摩所要求的设施条件比较容易实现,这就使得在后疫情时代较短时间内大量而高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成为可能。
三、基于教学视频案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观摩体系的构建要点
(一)从技术层面上建构丰富的信息化案例资源与技术通道为观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信息化教学观摩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具备较为丰富的信息化案例资源与实施技术通道。首先,自从教学视频案例出现后,不同地区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已开发出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国家,地区,学校各级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针对中小学教学的视频案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更是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贡献了实用的海量案例资源。利用这些已有的技术基础、条件,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各级学校共建的协调机制,短时间形成大量的指导教师开展有效在线教学的优质视频案例资源,最终打通实现信息化教学观摩的资源瓶颈。其次,在技术通道方面,自从2004年可汗学院开创了以短视频为主要资源类型的在线学习模式以来,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在线学习资源形态。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APP、QQ、微信等信息化学习手段的社会化普及,其信息推送与接收方式已日益便捷与高效,这为基于信息化视频的教育观摩活动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通道保障。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发布与共享视频资源,作为学习者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与其他智能化学习设备方便地获取视频学习资源,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最后,在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方面,以微视频为主要形态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已经成型,这使得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视频案例制作的发展,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类型的大量优质教学视频案例已成功地开发了出来,开发出的案例成品不仅能在线观看,还能通过在线访问的方式供学习者观摩与交流。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视频案例成品,“不出门,观天下课”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观摩中已成为可能。
(二)从内容层面上建立不同类型的教学观摩课例,提升观摩的开放性
高质量的教学观摩需要让老师通过对“开放”教学活动的观摩以获取必要的教学课例知识。教学观摩的“开放”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应该体现课例来源地域的开放性,即课例最好能来自不同的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这样才能开拓观摩者的视野,形成不同教学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跨越教学风格的“地域性”限制。其次,在类似的教学内容课例中应该尽量体现讲课类型的差异性,通过对比才能有所比较,有所收获。所以教学观摩不是简单地“跑马观花”,而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形态。教学观摩要取得效果就应该体现开放、交流、借鉴、融合的特性,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课例进行必要交流,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进行问题的聚焦,这样的教学观摩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视频案例的资源准备中,一定要多注意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在线教学视频课例的收集。然后,可以根据教学观摩的需求,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课例进行归类,形成不同的主题型教学视频案例集[9],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有不同需求的中小学教师。特别地,当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课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对比提取,从现有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中选取一些代表了不同教学风格与形态的案例作品,从而形成观摩中不同内容课例的对比观摩,同一课例不同授课形态的差异性观摩、以实现不同的主题性观摩(见表1)。有差异、有比较才有问题的发现,才有收获。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教学视频案例,不仅能提高观摩的频率,更能感受到差异性的教学活动对比,这对于促进教学观摩的开放性,提高教学观摩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表1 不同主题的教学视频案例集及特征
(三)从效果层面上建立有效的观后反思与总结,固化观摩的成果
观摩、反思、交流、总结是提升教学观摩实效,固化观摩成果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路径。通过反思才能对课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优点与不足进行必要的提取,通过总结才能对观摩中的所思、所获进行有效的归纳与理论提升,从而固化观摩的成果。在建立观摩后的有效反思与总结方面,教学视频案例是有独特的优势的[10]。首先,信息化教学视频案例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就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反思素材。一个完整的教学视频案例包括了六个单元:教师课前的教材及学生分析、课堂教学实录、课后教师总结及反思、专家点评、同行交流、学生反馈。其中,教师总结及反思单元拍摄了案例中授课教师的课后总结。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前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作出课后评价,并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反思。专家点评与同行交流则录制了专家及同行在观摩课例后对课例所作出的不同层面的点评。学生反馈则主要通过录制课例中听课学生对课例中的学习活动的评价,从学习者的角度反映案例课的实际效果。这些不同层面,来自于授课教师、专家、同行、学生的课程评价,自身就能为案例的观摩者提供丰富的反思及数据素材,供观摩者借鉴与学习[11]。其次,由于观摩主要通过在线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观摩、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非常灵活。中小学教师可以以校为单位集体观摩,然后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也可以采用分小组观摩,观摩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中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把教学视频案例的观看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老师们自行利用闲暇时间完成观摩(见图1)。不管是以上的哪种形式,信息化教学视频案例观摩后的反思与总结都能及时与深入,也只有通过观摩后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讨论、交流、反思与总结才能有效地固化观摩的成果,为学习者有效地进行课例研究,积累课例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图1 基于教学视频案例的信息化教学观摩反思过程结构
四、结语
基于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与网页制作技术的教学视频案例,以其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视频资源,能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多样性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资源,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迅速完成对在线教学所需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从实践的效果上来看,基于教学视频案例的信息化教学观摩体系建构,可以使得教学观摩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展。在后疫情时代,建构一个积极、开放的信息化教学观摩体系,并形成观摩、讨论、交流、反思、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流程,有助于帮助中小学教师较短时间内掌握在线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最终提升在线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