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五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5-30蒋锦秋
摘要:随着“三教”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改革的因素。以融合课程教学理念为基础,尝试以课程资源融合、教学形式融合、学习内容融合、评价方式融合、互动方式融合为标志的“五融合”教学模式,对工艺美术专业“图案装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从团队合作、双师课堂、理念更新三个方面来破解教师问题;学科结合、融入课程思政,改革单一的教材制约;融入信息化、采用CDIO教学策略、多种任务融合,打造沉浸式课堂,破解教法限制,推动“三教”改革。
关键词:“三教”改革;“五融合”教学模式;工艺美术“图案装饰”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4C-0042-04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统筹工作,教师是改革一线实践者,教材是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法是改革的核心环节,三者的落脚点在于课程建设[1]。工艺美术“图案装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法表现课程,又是一门极具个性的创作课程,它既强调传统技法,又注重现代创新,应时代之需而不断变化。这对教师、教材和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引入“五融合”的创新项目式教学模式,为工艺美术“图案装饰”课程提供实践样例。
一、因何:课程建设中教师、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目前,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师、教材、教法上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师层面,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生产的融合互通上还不够通畅,专业教学的学科壁垒没有被打破,教师团队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在教法改革层面,往往停留在理念上,只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竞赛时被尝试应用,以学为中心的教法改革还未能常态化。在教材改革层面,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书本为重,与产业脱轨,融通平台尚未打通,导致无法及时融入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这些问题都制约了课程建设的深度开展,在工艺美术“图案装饰”课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是何:“五融合”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的尝试
“五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融合课程的教学理念,融合课程旨在解决职业学校课程在教学分化中知识割裂的弊端,是以学生立场、学生需求作为课程构建、调整和优化的根本依据,打破学科壁垒,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势[2]。
“五融合”教学模式以融合课程教学理念为基础,针对工艺美术专业职业能力及未来岗位需求,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在实处。核心理念是通过融合培养学生多样能力,即课程资源融合,培养学生多维度发展能力;教学形式融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学习内容融合,促进项目任务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责任感;评价方式融合,使评价结果精准合理;互动方式融合,便于精确学情分析,开展因材施教。通过“五融合”的教学育人模式,来解决课程建设中的难题,作为撬动职业院校课改的一个基点,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
三、何如:“五融合”教学模式破解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难题
(一)构建合作型、双师型、创新型的教师团队
1.团队合作打破屏障。在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改革不够重视,改革动力不足。“五融合”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工作任务的推进,组建跨界融合的多学科、“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教学团队一体化。以“图案装饰”课程设计单元为例,笔者所在团队结合学生实际,调整课程内容,搭建模块化课程构架,整合多学科内容,分为多个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文化调研、主题设计构思、设计图稿绘制、陶盘制作四个流程,依托不同的设计任务“梳理传统,节祥乾坤”“叩击时尚,象邮新生”“传承工艺,器象更新”,不同环节不同教师合作,打破屏障,建构积极有效的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模式。
2.“双师型”团队合作育人。专业教学要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要基于地方产业特色培养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相互融合,能使学校教师融入产业发展,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地域特色、地方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教学能力。“五融合”教学模式为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协同育人提供平台。“双师”的融合,将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联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同时更好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通融通平台,有利于教学内容产业化,教学过程生产化[3]。
教师理念更新。部分教师忽略了教育观念创新,忽视受教者的发展规律,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業素养。“五融合”教学模式给了教师团队契机,团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资源共享、资源互换,融合多维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培养突破传统的应用型人才。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理念,并以此为“锚”,作为支撑启动教学,用先进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帮助,搭建基础学习的脚手架。
(二)开发多学科、专业化、融思政的融合教材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当前已经出现教材与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相脱节的现象。“五融合”教学模式在融合过程中将生产项目融入教学过程,改变了专业课程中教材与产业脱轨的问题。
教材多项目多学科结合。以“图案装饰”课程为例,设置多个项目,将多个专业课程,如“立体构成”“平面设计”“软件辅助”“包装设计”等进行整合。在任务驱动下,借助网络课程资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装饰图案的方法。课程融合不只是专业内的课程融合,将“课程+”的跨学科和“专业+”的跨专业融入教学改革后,教材不仅涉及一门专业课,而是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一方面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专业知识积累,另一方面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提高专业素养,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由此可以把学生的创新灵感与设计技能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基础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强调教材与专业的契合度,引领学科一体化,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工艺美术专业以及地方产业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抛弃传统或脱离实际,在学生后续职业生涯中会带来无法突破和创新的困扰。所以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要培育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图案设计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感知传统元素,丰富传统文化常识,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全方位育人。
(三)打造信息化、学本位、任务式的智慧课堂
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图案装饰”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美感的课程,强调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表现,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传统课堂难以做到难点可视化、资源可持续化和评价多元化。而“五融合”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学习平台互动融合。运用线上教学形式,在平台自主开展课前微课学习。学生课前线上测试,课后线下互动。师生形成合作伙伴,构建成长型资源库。在教学设计时结合线上测试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注重指引与导向,有的放矢地带领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结合地方产业文化实施信息化教学与多维度评价。组织学生与企业工厂线上访谈,企业行业专家进行评价,将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基于学生实践,培养沟通、表达、组织等职业能力,建立成长档案[4]。
CDIO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主体性。将“五融合”教学模式互动方式结合CDIO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装饰图案方法。具体方法是课前布置线上任务,从概念入手,将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课中按照构思(C)—设计(D)—实行(I)—运行(O)的流程展开。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师生合作共同制订学习计划,设计项目流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更高效地共同组织、指导和评估各组学生。课后,每位学生追求“和而不同”,在基本的学习内容中保持共性,寻求个性,在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学习优势的过程中,达到1+1+1>3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效。
不同任务融合实现沉浸式课堂。工艺美术实践专业性强,仅依靠校内教学无法对接产业,在地方产业的长久发展中,不断进行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了接触到最前沿的市场资源和信息,在项目式课程中实现不同任务融合,“五融合”教学模式加入传统文化探访调研、本地资源参观考察和课后项目拓展指导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不同专业的融合,做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构建起一种“灵动”的课堂,有机融合美学原理、图案设计技巧和彩绘装饰知识。在课程中通过不同任务将人文特征、学科知识、专业水准、文化熏陶进行融合,引导学生有思想有感情又有能力地学习知识,进一步满足当前工艺美术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五融合”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图案与装饰”“陶瓷装饰”以及“文创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而且润物无声地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五融合”教学模式将现场互动、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内容和个性化学习策略紧密结合,增强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紅,江雪儿.博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21(2).
[2]高晔.学科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
[3]刘林山.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五融合”建设的难题与破解[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3).
[4]王楚鑫,吕腾.应用型本科中的实践教学“三教”改革探索——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1).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宜兴市“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YX/2018/28)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2-12
作者简介:蒋锦秋,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和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