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2-05-30王延瑜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道德与法治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统整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性课程,理应承担为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任。但就目前来看,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的单一宣教、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的学科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教学等问题。鉴于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深化学科育人功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争取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永恒追求,已成为全体人类的共识。良好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1]。与此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统整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个知识领域[2],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相比于其他学科,能较好地统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渗透式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承担了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学校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现代生活的复杂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推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的单一宣教、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的学科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零散且缺乏体系、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應对教育的责任模糊、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的学科实践不足等。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的单一宣教

健康行为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化解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压力,舒缓由于角色冲突、生活与学习变化带来的紧张,通过生命的自我管理,履行健康责任,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目前大多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常囿于课本内容,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注重实践与活动的特征,课程中的知识几乎都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务)的健康生活习惯。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教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细微观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建立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但就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习惯于对教学内容,尤其是类似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内容进行单一宣教,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价值澄清与意义审辨,加之课堂教学中缺少相应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仅停留于表面。

(二)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的学科忽视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体质增强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一方面受遗传等先天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后天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春期是学生由儿童过渡到成人的时期,是人类个体发育中必然经历的过程,它开始于生长突增,终止于骨骼完全愈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4]。针对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不断调整学生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使其适应自身及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科力量单薄,无法承载系统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的教学内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涉及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生物学等学科,若要进行系统化教学,则需要多学科共同备课、教师跨学科讲解,才能较为全面地将健康成长与维护终身健康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但目前众多学科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都比较忽视,更不要说做到多学科结合与共同教学。

再者,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授时也存在“避而不谈”“羞于启齿”等现象。譬如了解身体隐私部位,了解儿童性骚扰和性侵害的特点,以及教会学生能够识别容易发生性骚扰和性侵害的情境等,这些内容尽管都是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渗透的关键部分,但一些教师为了维护自身权威,在进行这部分章节的课堂教学时,会故意忽视这些内容以维护所谓的课堂纪律,造成了中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缺失。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零散、缺乏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5],也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动[6]。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调控、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等。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现患率约为13.1%~36.7%,有10.86%~30.5%的学生曾认真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更有2.7%的学生曾采取过自杀行为[7]。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境况,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涵盖了自我认知、社会环境观照、情绪疏解、人际沟通等内容,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这一部分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并没有起到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心理疾病、有效提供心理援助的作用。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支撑体系,无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保驾护航。而且,如果缺少针对性教学、援助与心理支持,那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难免会因为无法贴合实际情况,而变成零碎的、散乱的知识教学。

(四)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的责任模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引起或者可能引起社会公共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事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8]。中小学生往往是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集体生活方式下,学生互相接触频繁,罹患传染病的风险较大,易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部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口岸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

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大多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对于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没有重视起来,老师们甚至普遍抱有“应试升学才是根本”的看法[9]。相比于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对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进行相关宣传与讲解,教师更看重教学进度、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在防疫政策宣传、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上着力不够,没有将抗疫的社会现实状况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的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进行得较为困难,也因此无法对中小学生给予相应保护,使得学生在生命价值的体验、身心的发展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五)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的学科实践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伤害是导致国内中小学生死亡的首位原因,它所造成的死亡和伤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采取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伤害的发生,也能减轻伤害的危险程度,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安全应急知识的首要渠道[10]。这一部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常识与应急技能、用药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实验与实习安全及职业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中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实踐不足。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实践演练,学校要做出相应演习预案并予以执行,家庭乃至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一定支持。但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没有这些方面的相应计划,道德与法治课上,原本应该是通过实践、操作、演习来完成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普遍是通过讲解、宣教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实际体会到安全应急与避险的重要性,对于减少灾难伤害、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都是不利的。

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命体验、人格培养、心理健康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在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结合各方力量,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践行价值澄清、意义审辩的教学方式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而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作为实践活动,需要有相应的行为理念、信念系统的支撑。要形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行为理念与信念系统,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时,对中小学生心中的价值进行澄清,对原来保有的意义进行体察与审辨。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的渗透,就适宜于采取价值澄清、意义审辩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对特定的、具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心中对于不同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一种“选择”,或者有一种对原有行为理念的“淘洗”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有了较为牢固的信念基础。教师惯常运用的宣教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于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阐述、讨论与辨析。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观点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表达与思考为前提的教学观念,把握课堂讨论的走向,在积极的学生讨论中,做好教学的主导工作,将正向、符合现代中小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二)因应政策要求挖掘、深化学科育人功能

应对道德与法治课中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存在的学科忽视问题,教师要因应政策要求,细致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挖掘、深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基本内容就包括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在其分学段的具体目标中,也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要求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从国家政策文件入手,了解国家对教育的相关需求与期望,做好渗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工作。

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了解自身生理、心理成长阶段,以应对成长中出现的难题与困惑。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挖掘、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对课程中出现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知识进行系统性总结,积极吸取学界最新知识成果,借助集体备课进行经验交流与深化讨论,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对学生生长发育与青春期问题解惑有益的课程。

(三)构建道法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将来的人格发展方向[11]。学校要为孩子营造平和、安全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让出现心理问题在孩子们眼中不再是一种羞耻的事情,让每一个在成长阶段有问题、有疑惑的孩子都能得到他们的答案。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普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将教科书中出现的零碎知识进行有系统、有条理的串讲。同时,也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阶段、具体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教学,争取把原本零散的心理学知识变成可以被学生应用、参考的有系统、有条理的操作性知识。而且,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使学生能够获得有效沟通的渠道,解决学生心中的难题。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与学校展开积极配合,给予中小学生更多陪伴、支持。同时,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需要学校与教科院、心理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相应的合作联系,完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出适时的预判与评估。

(四)以疫情防控渗透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的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常会因为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校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方面出现重大责任安全隐患。学校要转变只重视成绩、升学率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教育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爆发以来,时至今日仍在全世界蔓延。在这次全球性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众多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普通市民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进行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时,可以结合当前抗疫的具体形势,将预防传染病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予以讲解,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个人、具体事例,向中小学生传递伟大抗疫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有一框题为“凝聚价值追求”,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抗疫精神的讲解,通过对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抗疫英雄的介绍,对所在当地抗疫部门的走访,让学生心中生发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凝聚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五)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具身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演习来完成,但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学科实践明显不足。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使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得到落实,建议教师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具身实践。

项目化学习如今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已有研究,项目化学习可以纳入学生的视角,能够引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投入,做出更主动的关于如何学习的决策,项目化学习甚至可以影响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12]。

项目化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安全应急与避险的相关实践、学习情境中,进行合作沟通,提出具体问题。就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来看,项目化学习可以一个学科切入,采用引导性问题、具体实践演练来提高学生的安全应急与避险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学生的项目成果呈现他们自己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相关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层次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函〔2021〕3号[EB/OL].(2021-11-02)[2022-01-15].https://hudong.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1/t20211115_579815.html.

[2]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24-28.

[3]于浩.社会阶层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南京社会科学,2003(05):68-72.

[4][5]林琬生.青春期发育与保健(一)[J].体育教学,1993(03):42-4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EB/OL].(2012-12-18)[2022-01-15].http://www.gov.cn/zwgk/2012-12/18/content_2292504.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EB/OL].(2011-01-15)[2022-01-1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601.html.

[8]王瑞瑶,彭玮婧,郭晓艳,等.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04).

[9]胡俊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4(01):38-40.

[10]王晓玲,胡媛.中学校长心目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35-36.

[11]邓雪樱,陈建伟,罗林峰,等.中小学生安全應急与避险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5):603-606.

[12]肖旻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王延瑜   四川教育出版社文教分社。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道德与法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