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

2016-04-19柴玉辉

关键词: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教学反思

柴玉辉

【摘要】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各个地区教育界的重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还鲜明的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把教书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命教育 学科渗透 课本素材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2-01

一、生命教育与数学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最早开始于美国,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因其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除对生命的威胁,很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不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得出不同的言论。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以及生命意义的实现;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数学是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科目,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性,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不同于政治、历史等人文科学。因此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只要教会学生掌握公式,会解题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应用性相当强的科目之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那么数学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的教育,只要老师有这种意识,在数学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知识点和方法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和生命教育相结合,新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是为了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人口、能源、生态环境、资源共享等方面编写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统计计算机模拟等,探讨解决有关“森林覆盖”、“水土流失”、“土地使用”、“城市美化绿化”、“垃圾清运”、“人口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方法解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有用的数学,并且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确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觉珍惜每一份资源,对合理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从中也合理地渗透法制教育,提高生活的质量,提升生命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真谛。

二、提炼课本素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增加生命认识

案例:在《必修1》“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中有如下例题: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依据。早在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y=y0ert: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1)如果以各年人口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2)如果按表中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达到13亿?

在此题解答完毕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①借此向学生简单介绍全球人口的变化过程,人口过度增加带来的不利因素,如生活与生产结构的改变、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资源的耗费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能更加懂得珍惜资源,提高生存的质量和生命的意义。

②从题(2)的结论得出,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计划生育法》实施的必要性,体会老一辈领导人的良苦用心和远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适时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50年至1959年这10年之间,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原因是什么?学生是怎样理解这一变化情况的?这以新中国刚建国,万事处于百废待新的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尚未提高。向学生渗透历史教育。

以上3个方面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

三、对教学及素材的反思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我们既要从“教”的角度去挖掘数学教材,还要从“用”的角度去理解数学,还应当能够教会学生去“用”、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受通常是不一样的。本节课我以一个教材中的例题为背景,在教学中围绕生命教育的意义,着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并且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

本节课我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作为中心,所有的设计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其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进行问题式教学;其二,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四,根据具体内容,开展分层教学;其五,关注学生,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六,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七,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八,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其九,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发展;其十,在讨论问题与讨论条件的可能性时用了问题式教学也暗含了分层教学。尽量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根本目的。至于方法的选择既考虑到授课内容又考虑到学生实际等因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教版.2007年1月第2版.

[2]李晓华.论关注生命价值与教育[J].教育科学,2006(4).

[3]张娜.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教学反思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