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比较

2022-05-29张璐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3期
关键词:悬液抗原交叉

张璐璐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对输血患者进行治疗前,交叉配血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科学准确的交叉配血能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操作简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产生效果,会释放出更多的正电荷和血红胞的负电荷产生一定的中和作用,从而减少血红胞之间的距离,使正常的血红胞之间产生不特定的凝集,可以迅速检测到血清中的IgG抗体。但是,在免疫或红细胞抗原弱的情况下,用MPT进行血液检测,容易出现漏诊。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1]是一种改良的血清学技术,操作便捷、节省时间、敏感度高、阳性阴性结果显著、结果容易记录,具有标准特征、自动特征和重复性强特征[2]。所以MGT在外国国家应用较为普遍,在我国也多应用于不完全抗体筛查、抗体测定、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别[3]。MGT已广泛用于临床上的跨血液配型,它是离心技术、生物化学凝胶筛选技术和免疫化学抗原抗体作用三种技术的综合产物,具有操作方便、容易判断、影响因子低、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而且可以进行大容量、多样本的交叉配制。但是这种方法检查费用较高,孵化和离心需要一定的过程,会延误急救患者的救治,从而导致严重的结果。针对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MGT与MPT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选择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接诊的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调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收住的192例患者进行初次输血不规则抗体测定,均为阴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10例,年龄13~77岁。每例输血次数最多36次,最少1次。纳入标准:①均需要输血治疗。②患者的资料完整,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输血前接受较差配血检验。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MGT交叉配血操作流程:第一步在凝胶卡片上记录供血人员的姓名、主侧管、次侧管。第二步制备供、受血人员0.50%RBC悬液,在主侧加进50 μL供血人员的RBC悬液和受血人员的25 μL血浆;在次侧加进50 μL受血人员RBC悬液及供血人员25 μL血浆。放置在37 ℃孵育15 min,1000 r/min,离心10 min。最后分析结果,RBC均匀沉浸在管底患者判定为阴性,悬浮在凝胶表面或者胶中判定为阳性。

MPT交叉配血试验依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对MGT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处理:主侧阳性标本、次侧阳性标本分别应用MPT予以交叉配血,凡是次侧阳性标本用患者RBC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MGT和MPT法交叉配血结果,包含交叉配血联合、主侧凝集、次侧凝集、主次侧均凝集。②输血次数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关系。③对比MGT和MPT测定结果。④对比MGT和MPT测定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达,行卡方检验。MGT和MPT的检测时间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GT和MPT交叉配血结果对比 MPT中8例主侧凝集患者和26例次凝集中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12例主次测均呈现为凝集状态,经过37 ℃水浴10 min后,镜检红细胞不凝集,数据显示为冷凝集,124例次MGT次凝集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全部呈现为阳性。8例主侧凝集患者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经过配型后行O型洗涤红细胞悬液输注,26例MPT次侧凝集患者改为输入同型洗涤红细胞,12例冷凝级和其余90例MPT配血联合患者输入用RBC悬液,30日后随访,输血未存在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MGT和MPT法交叉配血结果对比

2.2 输血次数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关系 在输血次数不断增加中,不规则抗体阳性也随之提升,阳性率均有所提升,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次研究中输血次数为1~、6~、11~、15~、20~,例次分别为384、186、154、130、70,共计924例次;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别为18例(4.69%)、20例(10.75%)、26例(16.88%)、30例(23.08%)、30例(42.86%),共计124例(13.42%)。

2.3 MGT和MPT测定结果对比 MGT测定总阳性率>MPT,MGT和MPT配血不相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GT和MPT测定结果对比

2.4 MGT和MPT测定时间对比 MGT的平均检测时间为(11.51±2.31)min,MPT的平均检测时间为(29.63±3.6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39,P=0.0000<0.05)。

3 讨论

近几年,血液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与其他血液系统不合、免疫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血液输入之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和使用状况,选择更精确、更敏感的血液配型,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生命的基本治疗形式,血液透析患者中常出现程度不同的重度贫血和中度贫血[4]。本文分析中,MPT中8例主侧凝集患者和26例次凝集中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12例主次测均呈现为凝集状态,124例次MGT次凝集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全部呈现为阳性。8例主侧凝集患者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经过配型后行O型洗涤红细胞悬液输注,26例MPT次侧凝集患者改为输入同型洗涤红细胞,12例冷凝级和其余90例MPT配血联合患者输入用RBC悬液,30日后随访输血未存在不良反应。在透析进行中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是保证患者安全透析的关键举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经过多次且反复输血,造成血浆中蛋白质,包含IgG及补体等,非特异性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中,以此让患者的红细胞致敏。在MGT法中,微柱凝胶内含有抗体IgG、C3d溶液[5],其可以和人红细胞中的IgG和补体结合,在人体外产生凝集[6]。

通过本次数据分析,随输血次数不断增加,不规则抗体阳性及阳性率也有所提升,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次研究中输血次数为1~、6~、11~、15~、20~,例次分别为384、186、154、130、70,共计924例次;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别为4.69%、10.75%、16.88%、23.08%、42.86%,共计13.42%。这一数据说明,对于需要输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容易出现配血结果无法判定的问题。在124例次MGT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中,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均呈现为阳性,这也给临床输血带来难度,在这一状态下联合MPT予以交叉配血就显得十分关键[7]。

在临床上,输血主要是通过补充失血量、维持血容量、调节血压、补充氧或补充凝血成分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交叉配型为临床上的一个先决条件,即要密切注意患者与供血人的血液(红细胞、血清/血浆)的配型,如果在主侧处出现了凝集,就不允许进行输血;如果出现一侧红细胞,就应尽量少输入。目前,在血液中进行交叉配制的有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等,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微柱凝胶法由于灵敏度高、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已逐步发展为跨界输注的一种重要方法。

当前临床多采用MPT,是通过中和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以此缩短红细胞之间距离,导致RBC非特异性凝集状态,促进RBC抗原和IgG、IgM抗体联合,当加进重悬液后,如出现和RBC抗原有关的IgG或者IgM抗体,凝集不消失,如果没有和RBC抗原有关的IgG或IgM抗体,凝聚胺引发的凝集现象消失[8]。MGT法的基本原理为,RBC和血清在含有葡聚糖凝胶的小试管中孵育,经过离心处理。如果抗原抗体无法适应,则RBC沉浸在管底,也就是阴性状态。如果抗原抗体相互适应,则抗体吸附于凝胶中,从而让RBC不易下沉,被固定于凝胶之间,也就是阳性反应[9]。联合上述结果和不完全抗体筛查数据,临床对不完全抗体阴性、冷凝集、MPT交叉配血阴性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输注RBC悬液,在输注后的30日内随访未出现不良反应。

当前MPT多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在测定敏感度方面,有数据分析MGT相对于MPT高于2~6个滴度[10]。MGT已经成为当前输血检查的推荐形式,也是凝胶过滤方法和抗原抗体反应的联合,和MPT对比,此种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果更为精准。也有结果分析,交叉配血过程中灵敏度相比于MPT高出1~5个滴度,能够捕捉到较小的抗原抗体反应,另外操作容易掌握,结果更加平稳,可以反复,不会过多的受人为因素影响。根据本文结果分析,MGT法测定总阳性率>MPT,MGT法和MPT配血不相合,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由此数据也进一步证实,MGT相比于MPT交叉配血,更能提升测定的灵敏度,不规则抗体测定的阳性率高于微柱凝胶,最主要是能够排除冷凝集的干扰特征,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提供主要依据。应用MPT交叉配血虽然能够快速测定出不完全抗体,但是对于冷凝集标本存在假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师判断失误,从而延长交叉配血试验时间,给交叉配血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抢救时间延误。通过研究分析两种方法,次侧配血不合较多。这是由于患者红细胞被本身的抗体致敏,直抗阳性是次侧不合的关键因素,多发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M)、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中,药物抗体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所致[11-12]。

MPT中的多胺是一种高价的季胺盐聚合物,溶解后能产生一定量的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集,但如果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凝集,则会不可逆的出现凝集,以此判断接受血液者与献血者的血液是否能够结合。MPT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但MPT不能检测-k抗体。如果患者有反复输血、怀孕或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抗体、红细胞抗原较弱,检测过程不需要使用其他设备,适合在急诊配血中使用,但是弊端在于使用该检测方法可能会出现漏检问题[13-14]。

MGT是近年来推广的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MGT的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断,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高。在测试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很小,结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检查结果可以在随访期间随时复查。在抗球蛋白试剂中加入红细胞盐水悬液后,如果红细胞表面抗体球蛋白与试剂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红细胞就会凝集,离心后可观察到红细胞是聚集在凝胶上还是聚集在凝胶中部,以确定是否为阳性,如聚集在底部,则为阴性。MGT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为失误的概率,且结果更加精准。这种方法通常需要30 min左右的离心机辅助,能够减少人工成本,但是弊端在于需要配血的时间较长,所以在急症以及紧急血液配型中并不适用[15-16]。

MPT所用的凝聚胺为高价的阳离子型季胺盐聚合物,其能在溶化后生成一定数量的正电,中和红细胞的距离,减少其距离,形成可逆性的、不特定的凝集,但如果与抗体引起敏感的红细胞,就会形成不可逆转的凝集,以此来判定受血人与供血人的血能否融合。结果表明,MPT具有快速、简便、快速的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如果有输血史、妊娠史、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上抗体、红细胞上抗体等,容易出现漏检。MGT是一种新技术,其在实际生产中正逐步被采用,这种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判断,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对受试者的依赖程度低,可以长时间的保留结果,并可在以后的处理中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查。当将受试者的血球生理盐水悬浮液注入到抗球蛋白试剂时,如果与血清中的抗原发生了特异的反应,那么可以进行凝集,然后开展离心处理。MGT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发生的概率,从而使计算的精度得到提高。但由于需要使用离心和孵化设备,因此需要30 min的时间,不宜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血液调配[17-18]。

在常规意义上,MPT是一种最常应用的交叉配血方式,MGT在测定RBC吸附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中,相比于MPT有更为显著的优越性特征。所以临床建议将MGT和MPT联合应用,通过这两种路径记录RBC凝聚情况,对非特异性凝集导致的配血结果判定困难,具有更为显著的互补特征,有助于临床更快速的提升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悬液抗原交叉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勘误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