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

2022-05-29李秀霞徐超

百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略

李秀霞 徐超

摘 要:大运河常州段沿岸目前保护相对较好的有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等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瑰宝,是常州城市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大运河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协调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出发,深入挖掘保护性开发要素和开发价值,探索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环境保护性开发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略

我国京杭大运河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遗产,其全长2700千米,沿线途经27座城市、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动脉。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做出重要指示,为京杭大运河相关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赋予了运河沿线城市新的生机。

大运河常州段全长约44千米,流经市区段大约24行米。据文献记载,常州自隋朝以来就是漕运重要驿站,运河从元朝起三次南迁,形成了现今的“依河建城、河隨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风貌,城区内是“水陆并行、长街沿河、短巷向水”的以水系为轴的城市布局。[1]目前,大运河常州段的保护与开发、运河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是常州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大运河常州段沿岸分布着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等保护相对较好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瑰宝,是常州城市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大运河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协调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城市文化建设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诸多历史文化街区遭到了拆迁、改造,甚至是破坏。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城市文脉传承的时间记忆,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空间构成。关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业界就曾提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雅典宪章》1933),之后又进一步明确“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威尼斯宪章》1964),随后我国于八十年代首次提出了“历史街区”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2]

作为城市发展的记忆载体之一,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道路街巷、建筑风貌等地域性人文特色。它们不仅记载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风土人情,还是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者、历史的见证者。我们通过研究这个历史街区特殊的建筑风格、街区的空间布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等,去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曾经的辉煌。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当下,保护性地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把历史文化街区仅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过度的商业化和盲目跟风等现象削弱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也间接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面貌千篇一律的情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现代元素和风格去建造一些所谓的历史传统建筑,既缺少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又很难体现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传承,甚至失去了城市原本的文化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绝不仅仅是打造新的景点或景区,而应是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能承载历史记忆并传承文化的载体。

二、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目前保护性开发情况相对较好的有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等几处街区。其实,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也遭到了破坏,损毁严重。近年来,由于常州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大对大运河的保护力度,同时开展对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管理及合理开发等工作,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例如,2017年出台《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紧接着2018年颁布《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并进一步制定《关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工作方案》,先后多次进行常州市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宣传大运河文化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激发运河文化活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

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保留了传统的明清民居建筑风格。青果巷东临和平路,西接繁华的商业中心南大街,南邻大运河,作为常州市重点保护街区,街道原有的空间肌理保存较为完整,历史建筑遗存众多,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历经四年的全封闭保护修缮工作,部分街区于2019年4月重新对外开放。街区重点打造江南人文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开发旅游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重温和体验常州城市文化。高质量建设运河文化带上的常州精品段,打造集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商业街区等为一体的旅游品牌城市,是常州激发运河文化活力的新举措。

(二)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

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紧邻青果巷,保存较为完整且富有江南古巷特色的风貌格局,脉络清晰,部分空间形态虽然不如青果巷保留完整,但是空间形态特征、街巷布局、建筑风格与青果巷基本保持了同一性。南市河现存若干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如清末民初李伯元故居、何伯元宅、华伯平宅等多所历史建筑遗迹。除此之外,还有医学祠碑、诸多保存完整且精美的雕花门楼、晚清古典庭院杨氏雕花戏楼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古建筑。

(三)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

前后北岸位于常州市区的中心位置,南邻延陵西路,北接迎春花园商业步行街。前后北岸历史文化遗存较多,如苏东坡的藤花旧馆、清代文学家赵翼故居、清代漕运总督管干贞故居、清大学士吕宫府邸等。街区整体建筑风格保留了传统的明清江南古建筑风格,以青黑、灰白、木红为主色调,院落以多进式民居为主,空间布局清晰紧凑,小尺度空间组合和庭院式民居建筑风格突出了常州本土地域性文化特征,保留了江南传统街巷的空间格局和城市印记。

三、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价值

在对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时,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常州段的地域性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要素,准确定位,彰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价值,不能盲目跟风建设。

(一)深入挖掘常州地域性文化元素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在脉络,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核心元素。从本质上看,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城市发展史上的文化遗产,其随着历史时间不断地向前发展,城市空间保留下来的文化痕迹,是这座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记忆载体,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生命力,具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基因。因此,在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应以常州本地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常州传承下来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文艺形式等,最大程度地发掘其本真性文化原貌。在此理念前提下,要将文化传承工作与现代城市建设融合发展,而非将二者割裂各自生长。深入挖掘街区内的传统建筑、街巷肌理、亭台楼阁、院落空间等文化载体的历史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街区的个性化改造,适时融入现代元素,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街区环境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将街区逐步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城市品牌特色,使城市文化基因得到保护和延续,最终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常州这座城市更加认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

(二)充分发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使用功能

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空间,是体现民风民貌、生产活动以及商业行为的载体,其实用性是街区保护性开发应重视的要素。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文化街区必然具有供当地居民生活居住和供游客购物的双重使用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街区建筑的使用功能,增强城市文化生命力,在街区环境改造过程中,要根据现有传统建筑的实际,深入调研,重视当地居民生活舒适度诉求,充分发挥功能空间的使用价值,提升街区的居住功能,使建筑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延续。街区的居住、文化、商业等空间功能各不相同,又相互穿插联系,建筑之间的虚实空间得到了延伸与转换。因此,充分发挥现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助于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下去。

(三)准确定位,彰显常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价值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不能盲目跟风,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与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相协调的现代元素,打造独特的街区风貌特色,将其作为展示常州地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展现和传递常州文化特色。比如开辟新的公共文化空间,置入新的公共设施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更新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经过程和历史轨迹。我们应有选择性、保护性地开发,使现代文化元素和谐健康地融入进来,彰显常州历史文化街區保护性开发价值,传承历史文脉,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长期续存。

四、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路径与策略

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是一项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城市空间更新改造工程,既要考虑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又要考虑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文化建设,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与城市文化传承协调发展。这不仅需要以保留街区原貌为开发首要原则,采取保护、更新、延续相结合的开发方式,还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精准布局,制定适合常州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路径与策略。

(一)保留街区原貌,采取“保护—更新—延续”开发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是由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群体共同组成的空间环境,其建造年代、历史发展脉络、空间布局特征、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使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了自身独特的面貌特征。时代在发展,城市在进步,作为城市空间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也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有所更新。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以保留街区原貌为首要原则,采取保护—更新—延续相结合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在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上对其进行修复,将历史建筑根据原貌损毁程度进行归类划分,可分为四个层面进行修复。首先是原貌保存相对完整和较好的历史建筑,这类建筑要整体保护,延续其生命力,不能改变原有的建筑样貌;其次是对建筑原貌破损较轻且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脉传承使命的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更新方法,修缮建筑内外空间,保留其历史文化内涵,使其继续发挥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再次是对建筑原貌破损较重但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根据其原貌进行深度修复,这类建筑可适当融入现代建筑元素,采取“旧址+半新建筑+新功能”的更新方法,充分结合现代文化元素,体现街区时代特色;最后是建筑原貌破损严重且是现代科技暂时无法实现修复的建筑,由于其特殊性而不能拆除的建筑,要暂时保留下来,待到时机成熟再对其进行修复或拆除改建。

(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精准布局,制定开发路径与策略

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要在街区原有风貌特点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准布局,遵循“修旧如旧、以新补新”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上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定符合城市街区自身特色的最佳开发方案,力求有效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大量查阅与京杭大运河、常州历史风貌变迁相关的文献记载及县志、地方志等各类史料,梳理街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发掘其文化符号、民风民俗、艺术形式等要素,找准常州本土文化基因,挖掘其历史价值,明确街区发展走向,精准布局,科学规划,以便更高效且有效地制定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路径与策略。其次,要大量走访当地居民,并和相关行政部门合作调取资料,切实掌握街区的空间格局、街巷道路、建筑风格、庭院楼宇以及生活设施等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所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对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认真梳理、科学规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常州现代城市的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策略。

(三)动员当地居民参与,确保居民共享街区开发利益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应将其利益诉求与街区的开发价值相结合,以保护其享有开发的权利和分享开发所带来的利益”[3]。鼓励当地居民主动参与街区环境的开发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带动自己的后代投入到保护历史街区工作中来,从而使具有历史价值的运河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

五、结 语

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现常州运河特色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其保护性开发不但要有全局意识和科学统筹的思维,还要充分做好实地调研,听取当地居民的合理诉求,注重居民生活体验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商业化,体现出江南水乡特色,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使常州运河文化、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传承和发展。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课题:本文为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号:2020SJA122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涛.高水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J].群众,2019(1).

[2] 朱珠,罗爱红.历史街区及周边地段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8(7).

[3] 梁学成.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模式[J].社会科学家,2020(5).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略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