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钢铁出口产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2022-05-28梁艳萍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5期
关键词:碳中和低碳经济

梁艳萍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低碳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本文认为在控制碳排放的发展目标下,我国钢铁出口行业面临着钢铁产品生产技术以高排放高消耗的高炉一转炉长流程生产技术为主,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即废水废渣粉尘等处理技术较为落后、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钢铁产品技术门槛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发展路径,以期对于钢铁产业的出口以及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其他产业如何进行产品出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碳中和;低碳经济;钢铁出口;绿色贸易;产业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对人类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低碳节能也逐渐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面对这一趋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并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求的减少碳排放量的发展目标。碳达峰意味着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并且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碳中和则意味着企业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此发展愿景下,作为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且是高碳产业的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压力倍增。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走低碳发展之路,创新钢铁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是摆在钢铁生产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碳中和的时代背景,围绕碳减排目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钢铁产业出口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钢铁出口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钢铁产业也迅速崛起,从最初的钢铁进口大国变为了如今的钢铁出口大国。首先从出口总体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我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关于我国钢铁整体出口量的数据分析,从2016年至2020年,我国钢材出口数量由于受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6年我国钢材出口量高达10849万吨,而2020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创下了历史低值5367万吨,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5482万吨。在2021年我国钢材出口6690万吨相比于2020年我国钢材出口量5367万吨,同比增长了24. 6%,出口金额为818.8亿美元,相比于2021年我国钢材出口额45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1%。2021年我国钢材产量133667万吨,同比回落前增长7.1%,在世界钢铁市场,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其次,从出口主要市场角度进行分析,我国钢铁产业出口的主要市场分布在亚洲地区的七个国家,主要以印度、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为主以及南美洲的三个国家。2021年,我国向东盟国家累计出口钢材1916.7万吨,同比增长11%,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28. 7%,向南美洲累计出口钢材773.8万吨,而向欧盟以及英国等国出口钢材仅318.4万吨。由此可见,我国在出口钢材过程中受各国不同贸易政策和低碳标准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出口市场出现过于集中的局面。第三,从我国钢铁出口产品结构角度分析,我国的钢铁产业较长时间处于整个世界生产价值链低端,大多数企业的钢铁生产还处于粗放阶段,生产中能耗大、产品附加值低。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21年我国钢铁出口主要以板材为主,出口量高达4549.2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8%。棒线材出口额为802.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2%,管材出口额为735.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1%。而对于不锈钢、热轧板卷、镀锌板等高附加值产品仅占出口总量的g%。除此之外,根据Mysteel市场调研,虽然我国钢材出口数额较大,但是整体仍是以价格优势占据主要市场,尚未跻身于高附加值产品行列中。

总之,虽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数量较多,但是产品结构与数量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钢材的出口上,出口增长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模式,钢铁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碳排放量大的产品上,这与当下我国倡导的低碳发展以及碳中和的发展目标相悖。

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钢铁出口存在的技术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出口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钢铁出口的发展。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技术主要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技术为主,技术较为落后,并且节能减排技术所涉及的废水、废渣、粉尘处理技术较为低下。除此之外出口的钢铁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利润空间较小,且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这显然不符合碳中和的发展理念。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我国钢铁出口技术门槛较低,钢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调查案例反倾销反补贴等,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一)钢铁产品生产技术落后

首先从钢铁产品生产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技术落后,一方面,以铁矿石为主的高炉炼铁技术仍占据企业炼铁技术的主导地位。企业在进行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生产技术是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技术,而这种生产技术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铁矿石以及焦炭和煤粉,而且会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技术应用生产过程中,炼钢工序的能耗不断增加,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以消耗電为主能够促进资源再循环利用的电炉短流程炼钢技术在我国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该技术的工序能耗低,消耗能源的可再生性等优势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利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现用的生产技术污染严重,排放量高,且能耗较低的电路短流程炼钢技术发展缓慢,会在生产技术层面为我国企业实现低碳冶金造成一定的难题。

其次,从出口钢铁产品的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出口钢铁产品的结构极不合理,主要出口品种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2020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总量达到5367万吨,出口金额高达454.7亿美元,主要出口品种仍然是板材和棒材低附加值的钢铁品种。在2020年,板材和棒材的出口量达到3963万吨,占总出口额的74%,但是出口金额280.6亿美元,仅占总出口额的61%;不锈钢、热轧板卷、镀锌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量仅占普通板材和棒材出口总量35%,但出口金额却占棒材和板材出口总额的64%。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结构的失衡会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当前国际市场对高精端产品、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精产品的研发工艺,由此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削弱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各个国家设置了低碳贸易壁垒,利用碳关税来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而我国的大部分钢铁产品属于高碳生产的低端产品,需要缴纳巨额关税,而这部分费用在短时间内必然纳入销售价格,转嫁给进口国的消费者,这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钢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因此,一方面为满足国际市场所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我们必须在进行节能减排三方面的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资金。在应对各个国家建立起的碳关税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钢铁企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投入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新工艺的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建立起的碳关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转变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加剧原有的资金链压力,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供应不足等后果。

(二)企业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较为落后

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较为落后。据统计,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0%。钢铁产业也是2020年我国工业部门中污染物排放最高的產业,高炉煤气产生量10062. 4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产生量471. 86亿立方米,这些污染物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我国也逐渐变成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钢铁产品出口也深受国际市场碳排放量标准、碳关税的制约。

我国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冶金废渣回用三个方面。首先,针对于我国钢铁产业废水处理技术,我国钢铁产业的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焦化废水和轧钢废水,两种技术虽然在废水处理上已经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对两种基础技术之上的相对成熟的技艺,例如亚铁络合技术等尚未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次,针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而言,近80%国内钢铁企业采用的是转炉煤气除尘系统的“两文三脱”的湿法工艺,在粉尘排放量控制上,仅能控制在每立方米100毫克,与此同时,该技术不具备节水节电等优势。第三,针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冶金废渣处理技术而言,由于资金人力设备等多方限制,我国处理冶金废渣普遍使用的技术是水淬法和干渣法,资源利用率低且污染环境严重。

(三)钢铁出口技术门槛较低

在我国当前的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钢铁出口技术设置的标准较低,与国际市场的碳排放标准相比,我国的钢铁产业属于碳排放量较高的产业,不符合国际市场的碳排放标准。并且我国钢铁行业缺乏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标准,在碳排放管理和低碳冶金两大行业技术管理中缺乏完整的体系建设。由此,各个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设置了以碳标签为代表的出口技术门槛,我国的部分产品就被设置的技术门槛所阻碍,尤其是我国的碳钢合金钢在美国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被征收的碳关税率高达110%。碳关税的征收使得我国钢铁产品价格上升,其逐渐转化为低碳贸易壁垒,达到进口国家的贸易保护目的,进而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贸易门槛。

出口技术门槛过低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贸易摩擦风险。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单单是反倾销调查这一种事件就给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困难。自2018年以来,国际市场对我国的钢铁产品实行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并且反倾销调查事件呈增长趋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9年反倾销调查事件又比2018年增长了20余件。美国等发达国家以低碳为由“名正言顺”地打击我国的出口钢铁产品,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是环保名义上的碳关税,以及碳标签等低碳认证技术所构成的技术壁垒。这一系列操作都将会阻碍我国产品出口,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冷静面对,以防钢铁出口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碳中和背景下优化我国钢铁出口产业的技术措施

为实现我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应对我国现阶段所面对的诸多困境,低碳发展为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进行技术创新加以应对。企业在提高钢铁产品生产技术同时,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要积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政府方面来说,要提高钢铁出口技术标准,掌握贸易主动权。

(一)提高钢铁产品生产技术以优化钢铁产品结构

首先,从生产技术创新角度分析,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则要求我们进行环保型、集约型、低碳化生产,也就意味着企业一方面应当开发无碳冶金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技术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量和碳消耗量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更多地出口石油管材、高档锅炉以及镀锌板不锈钢板等优质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将科技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打破原有的生产模式,在生产的过程中焦炉煤气进行发电,仅将焦炉煤气作为了煤气燃料,而未能实现高炉煤气的循环资源化利用。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使用氧气高炉炼铁技术,通过对煤气吹喷方式的改造,实现高炉煤气的循环利用,从生产过程中大幅度降低炼铁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其次,从国际生产要求角度分析,面对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国际钢铁贸易市场,我国独有的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被削弱,市场份额以及利润空间被缩减,钢铁企业必须提高钢铁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加以应对。生产方面,要加强差异化工艺设备的研究,积极向国际市场汲取经验,学习先进的钢铁工业技术,例如稀土耐蚀普碳钢、不锈钢中厚板在线固溶处理技术等;资金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政府为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所提供的鼓励政策,争取政府的投资借贷。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外资,寻求国际投资公司的支持,尽可能分担碳关税以及技术研发为成本带来的资金消耗压力。

(二)创新钢铁产业低碳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

钢铁生产企业要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节能减排的生产技术,利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首先不断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中不断普及成熟工艺亚铁络合技术的同时,深入研究新型以超滤法为代表的膜分离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和污染。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中,积极使用具有节水节电等优势的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在除尘的同时能够将转炉所剩原料进行回收利用。在冶金废渣处理技术研究中,要将新型粒化轮法加带压热闷法处理钢渣技术深入应用在废渣处理中,以实现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其次,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国际低碳技术交流合作,吸引发达国家相关企业来我国进行技术交流与投资,进而减少我国的技术研发成本,提高生产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粗钢生产的能源消耗,促进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积极开展钢铁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的独立研发。要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延长钢铁产品的生产周期;要建立绿色钢铁产业的整体发展模式,从源头乃至全过程都要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寻找可替代的清洁原料作为生产材料,積极创新煤炭燃烧技术,在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积极寻找废气废物的循环利用方式,将大量的生产工业残渣投入到二次利用过程中,既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为企业的生产节约一定的材料成本。

(三)提高钢铁出口技术门槛掌握贸易主动权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提出的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国际新合作,开展环境外交。首先,对内要积极利用政府主体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提高钢铁出口的技术标准,不断地完善钢铁行业碳排放和低碳冶金管理体系,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国际钢铁产业市场的变化,避免钢铁企业受技术门槛的限制,从而保证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对于采用低碳发展模式生产以及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研究的钢铁企业进行减税免税等政策。其次,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判,构建新型特色钢铁产品的出口战略,积极争取我国在国际市场碳排放标准化管理的主动权,及时分析国际市场钢铁行情供求关系,密切关注各个国家建立的钢铁出口技术门槛,并在国内建立起统一的高技术水平的钢铁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我国的钢铁产品与国际需求产品相连接,从而增加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我国在国际钢铁产品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熊超,李新创,李冰.双碳目标下的钢铁节能理念创新与能源结构重塑探讨[J]中国冶金,2021(9): 59-63.

[2]汤雲,节能技术与能源结构对我国钢铁产业碳排放影响研究[J].冶金管理,2021(15):159-160.

[3]高春华,低碳经济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10):35-37.

[4]罗睿.论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新发展[J].中国商论,2020(2):75-76.

[5]王亚飞.我国钢铁工业碳足迹及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先进钢铁国家低碳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8(2):80-83.

[6]王书涵.第三方跨境支付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28):79-81.

[7]李韬.3C数码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南京HLXS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19):52-54,

[8]连平,常冉.碳中和对我国外贸的挑战与对策[J]新金融,2022(1):4-9.

[9]王琛.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钢铁产业出口贸易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 14):25-26.

[10]靳雪,刘畅,“碳中和”背景下河北钢铁产品出口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储运,2022(4):68-70.

[11]李新创,李晋岩,霍咚梅,等.关于中国钢铁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中国冶金,2021(12):1-7.

[12]杜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1(3):1-1.

[13]张苏阳.低碳经济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6):3-4.

[14]李韬.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22):47-49.

猜你喜欢

碳中和低碳经济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