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
2022-05-27陆金芬
陆金芬
隆安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2799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类疾病,其危险性极大,患者身心健康会受到巨大威胁,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1ˉ2]。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限制,情绪状态也很不稳定,在临床中除了需给予必要的治疗外,还应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3]。综合康复护理是一项系统的护理模式,本次试验中我院将其应用于部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现就其护理效果进行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样本为我院接收的17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6月ˉ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85例)与对照组(85例)。试验组中男、女各有62例、23例;年龄35ˉ96岁,平均(63.4±4.2)岁;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各55例、30例;病程12ˉ66d,平均(35.6±4.0)d。试验组中男、女各有58例、27例;年龄35ˉ96岁,平均(64.2±4.4)岁;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各59例、26例;病程13 ˉ69d,平均(35.9±4.2)d。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的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P>0.05,证实本次试验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了试验知情同意书,排除脑卒中发病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做好病房卫生和患者身体清洁工作,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给予一般性健康指导。
试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由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共同组间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在参与试验前需对全体组员进行系统培训,要尽可能提升其专业技能,并使其认识到综合康复护理的优势。(2)健康宣教。需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还可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可组间微信或QQ交流群,定期在群内分享健康知识,还便于病友间、医患间交流沟通。(3)心理护理。需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指导,要尽可能提升其康复信心,还要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进行鼓励。(4)认知功能训练。可使用颜色区分、钟表、图片、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时间和空间训练,要尽最大限度改善其认知功能。(5)肢体运动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其循序渐进的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可进行肢体主被动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包括步行、床边站立、床上坐起、关节主被动屈伸、床上移位等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如厕、进食等训练。(6)生活干预。需嘱咐患者保持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多食用新鲜果蔬,还要注意保暖,不得熬夜,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打太极拳等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肌张力改善情况、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1)负面情绪改善情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进行评价,两量表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82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2)肌张力改善情况采取Lovett分级进行评估,分为0ˉ5级共六个等级,级别越高则表示肌张力越高[5]。(3)肢体功能采取FMA量表[6]进行评价,涉及平衡(14分)、感觉(24分)、疼痛(44分)、肢体运动功能(上肢66分、下肢34分)、关节活动度(44分)五个方面,得分以高者为佳。(4)日常生活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7]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拟的调查表评估,总分100分,得分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资料以SPSS19.0处理,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s)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 验 组 85 58.1±8.5 41.4±5.0 57.2±8.3 42.3±4.2对 照 组 85 58.6±8.6 50.7±5.8 57.6±8.2 49.9±4.8 t 0.381 11.197 0.316 10.985
P 0.7 0 4 0.0 0 0 0.7 5 2 0.0 0 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Lovett分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Lovett分级无明显区别,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Lovett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Lovett分级比较(±s,级)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Lovett分级比较(±s,级)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试 验 组 8 5 1.1 9±0.6 6 3.8 8±0.6 9对 照 组 8 5 1.2 1±0.6 8 2.7 1±0.6 2 t 0.1 9 5 1 1.6 2 8 P 0.8 4 6 0.0 0 0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各项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平衡 感觉 疼痛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活动度试 验 组 85 10.1±1.6 19.8±1.7 33.9±2.0 77.2±5.0 33.0±2.4对 照 组 85 7.4±1.9 15.0±1.4 28.0±1.5 62.3±4.8 27.1±2.1 t 10.021 20.095 21.758 19.820 17.05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试 验 组 85 32.5±10.6 71.3±11.7对 照 组 85 33.4±10.8 50.6±10.9 t 0.548 11.935 P 0.584 0.000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6±4.7)分、(81.2±4.5)分,组间比较t=13.31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类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脑卒中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临床中要高度重视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8]。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基础性疾病和患者生活方式有关,因而治疗起来也极为困难,其治疗原则为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尽最大限度改善其生理功能,该类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肢体麻木、口角歪斜、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头晕头痛等,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该类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所降低,但如何快速有效的改善其病情、加速其机体功能的恢复还是一个临床难题。有研究认为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并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9]。不过常规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十分有限,在临床中应采取更为先进、高质量的护理模式,综合康复护理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可给予其生活干预、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的护理服务,对改善其身心状态具有积极意义[10]。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较之常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更具应用优势,其护理效果更好,患者认可度也更高[1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后,其SAS、SDS评分明显降低,Lovett分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明显),王芳等[12]的试验结果与此相似。
有上可见,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这一护理方法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