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2-05-27

上海节能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氢双碳氢能

0 前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驱动下,氢能行业格局或迎来新变化,产业化节奏提速。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国内较早投入氢能领域的城市,其发展条件比较好,具备相对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在政府政策支持、工业副产氢利用、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商业化运营、氢系统测试平台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与国际先进城市的氢能发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1 上海发展氢能的基础与趋势

上海正在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为突破口,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超前布局,此外,上海已建成加氢站11座,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嘉定、临港、化工区等产业基地。

2 氢能发展家底厚、资源禀赋佳

上海市作为国内主要的炼化基地之一,拥有充足的工业副产氢,具备制氢的资源禀赋。上海依托上海化工气体、中国宝武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石化等国内制氢企业,同时借助林德、法液空等外企先进的制氢技术,建立完善的氢气供给体系。现有氢气规模超过42 万t/a,其中可用于车辆加注规模约为4 920 t/a。

3 氢能先发优势明显,产业链比较完整

3.1 在加氢站领域

上海拥有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氢能源(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宝武集团、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上海市早在“十五”期间就开始参与燃料电池汽车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在科技部“863”计划的支持下,2006 年建设了全国第一座示范运营固定站——安亭加氢站。该站于2007 年投入运行,是国内首站,也是连续安全运营时间最长的加氢站。为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上海已建成嘉定安智油氢合建站、嘉定西上海油氢合建站、临港平霄路油氢合建站等3座油氢合建站。

四川省作为全国竹资源大省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四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竹文化是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挖掘四川竹文化的物质成就与精神成果,分析了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为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3.2 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领域

上海拥有一批龙头企业,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有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青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清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发布了新一代大功率金属板电堆PROME M3H。该款电堆是100%国产化金属板电堆,构成这台电堆的58 个一级零部件,全都实现自主设计和开发,经历的车用动态工况耐久性测试超过6 000 h。PROME M3H 电堆功率130 kW,体积功率密度3.8 kW/L,最低-30 ℃低温启动,采用无外增湿的膜电极水平衡设计,铂载量低至<0.3 gPt/kW,指标全面超越丰田Mirai上一代产品。

上海在氢能装备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销售及总体方案,已累计开发了80 kW、100 kW、120 kW、150 kW 四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同时开发无人机和叉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公司主推产品H2150F 大功率电堆,峰值功率达到150 kW,功率密度3.5 W/L,具有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三大优势,目前已完成了5 000 h 以上的NEDC 工况实测,并100%完成了OTS 的实验验证和整车厂PPAP认证。2021年,公司产能约1万台。2022年1月,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单堆230 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该电堆实现了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的大幅度提升,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看齐世界先进水平。该电堆的产品化将带动包括材料开发、电堆设计、产品制造、智能控制等产业链主要环节水平的提升。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现代化电堆和膨胀石墨双极板生产流水线,采用极板自动黏结线、双板自动检漏设备、MEA 自动检漏设备、SOM自动翻转设备等先进生产设备,电堆累计出货量超过45 MW。国产电堆年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一。神力科技测试中心获得CNAS 认证,是我国首家获CNAS 认证的企业燃料电池检测实验室,认可测试范围涉及燃料电池电堆及模块,燃料电池系统等共96项。目前,公司的年产值超过2亿元。

3.3 上海已形成多方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推动氢能技术应用为使命,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型气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公司掌握了高压供氢、加氢核心技术,具备了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及集成并提供技术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业务领域涵盖氢能、核能和分布式能源。公司陆续在加氢机、站控系统、储氢瓶组上实现了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到了20%~30%,成功开发了35 MPa/70 MPa高压加氢机、SCADA 站控系统、移动加氢车、增压加氢器、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系统及35 MPa/70 MPa 集成式瓶阀等产品。公司2021 年产值约2 亿元,2022 年规划建设35 MPa 车用氢气瓶组合阀生产线,销售供氢系统1 500 套,加氢站设备30 套,压缩机50 套。公司新能港氢能(装备)创新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获得嘉定区准入,2022年将进行深化设计及办理拿地的相关手续。

近年来民居的植物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关于民居的植物文化的期刊发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民居植物文化在这23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众多作者文章对我国汉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白族、客家族等地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地区、北京地区、吐鲁番地区、豫西地区、岭南地区等传统民居聚落,居住区、滨水公园、道路景观等民居园林景观,佛寺、传统民居、乡村民居里面的木雕、石雕、砖雕以及壁画等居住的植物文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通过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文献年度数量分布,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

3.4 在氢能装备方面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完成32~56 kW CAVEN系列和63~130 kW PRISM镜星系列两代燃料电池系统,在额定功率、质量功率密度、电堆额定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优势突出,具有长寿命、高集成度和高效可靠的特性,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适用于市内物流、城市公交、市政服务、城际货运及省际长途运输等不同车辆。截至2021 年初,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投放车辆累计超过2 700 台,行驶里程超过6 000 万km。公司已具备燃料电池电堆、DC/DC、空压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产能力。公司在基地产能建设方面,系统产线(江苏重塑)、电堆产线(上海韵量、广东韵量)、电力电子产线(广东重塑)已基本建成。2020年9月底,公司位于江苏常熟的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年产能5 000套燃料电池系统产线正式投产。公司在国内氢燃料电池车辆中,系统的市场占有率约40%,2021 年的销量订单达到1 220套,预计营收6.2亿元。“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努力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规模的燃料电池企业。

上海已建立“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等国内领先的公共服务平台,先后成立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创新联盟”“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上海市燃料电池专委会”等行业组织,成员涵盖氢能制、储、运、加,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整车制造等产业链有影响力的企业组织,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活动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人才互补、技术合作、资金融通,催化行业发展,加速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步伐。

对药学服务实施前后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包括用药准确性、用药依从性、处方不合理以及药物质量问题等。同时,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情况调查,问卷满意评价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与一般,满意率计算取其中满意与非常满意例数。

1)从近中期来看,工业副产氢是上海市发展氢能的主力资源

同时,上海还率先发布城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及补贴政策,今年2月出台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配套制定相关产业管理办法,实现“正向激励”“从严管控”两手抓,确保产业有序平稳发展,并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主导或参与制定的与燃料电池相关的标准80余项,包括国标《加氢站技术规范》、团标《镁基氢化物固态储氢系统技术要求》(填补国内空白)等。

4 汽车制造能力卓越、示范运营经验丰富

上海市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排头兵,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截至2020 年底,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排名全国第二。在整车制造方面,上海拥有上汽集团、申龙客车等汽车企业,其中上汽已具备氢燃料电池车整车制造能力。在氢燃料电池车运营商领域,上海有上海轻程、氢车熟路、上海驿动、上海顺祥等知名企业。

上海燃料电池车辆推广数量及累计运营里程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积累了丰富的运营数据及经验,车辆推广应用初具规模,合计推广1 483 辆(占全国比例21%),其中,燃料电池物流车1 019 辆,燃料电池客车355 辆,燃料电池乘用车81 辆,燃料电池邮政车28 辆,涉及乘用车租赁、公交线路运营、通勤/定制班车、物流配送、邮政投递、企业自用、厂内运输等各类场景。示范推广车辆累计运营里程超1 700 万km,单车最高运营里程超过5万km。基于整车远程监控系统上传的平台数据对车辆的运营情况、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运行参数等进行汇总分析,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监测评价体系。

5 上海市氢能发展技术路线

5.1 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氢是上海市近期和远期氢能的重要来源

申能集团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氢能源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向客户提供高压气体的储运容器、低温深冷绝热容器、车载缠绕容器等产品,支持加氢站、LNG 站及CNG 站的设计和建设。公司研发的45 MPa 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解决了加氢站储氢容器方面的瓶颈,覆盖了国内90%以上新建加氢站,20 MPa 缠绕管束集装箱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储运氢气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公路运输用高压、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技术”项目已成功入选科技部2020 年度“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清单,并将持续攻关100 MPa 超高压储氢容器,致力于解决我国氢能产业瓶颈难题。2021 年,公司销售收入3.8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90%。

(1)上海市具备氢气资源禀赋。据测算,上海市化工区的副产氢资源量约为1.5万~2万scf/h(折合约1.2万~1.7万t/a),基本可以满足《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中期目标提出的2025 年不少于2万辆燃料电池乘用汽车的氢气需要。

(2)工业副产氢在现有制氢技术水平下具备经济性优势,适用于推广氢能的初期阶段。按前期的价格水平了解,综合考虑土地投资,工业尾气提纯到氢气的成本约10 元/kg,制氢成本较低。初步估算按照每公斤氢气运输成本0.10 元/km 测算,工业副产氢的经济运输半径约170 km,基本可以覆盖除崇明外的上海市域范围。

力争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1 500辆,加氢站建成数量达到14 座。其中, 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站6座、停车保养的专用内部站4座、制氢储氢加氢的一体化站4座。

(3)从其它氢源来看,化石能源制氢与节能减排目标(尤其是控煤指标)相悖,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短期内无法突破制取储运技术约束,难以解决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问题和“源”“荷”的距离问题。

2)从中长期来看,电解氢以及其它新型制氢路线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全面性,覆盖面不够,加之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责不清,出现一人多职现象,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起不到牵制作用;同时也使得具有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和专注于本职工作,不能充分施展其才华,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必要的制度保障,使得国家规定的相关会计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有些行政事业单有完善的内审制度,但是内审制度却是订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付诸实践。这样的内部控制工作浮于形式,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化工产业在上海市的发展会进一步受限,资源禀赋将逐渐被弱化,预计未来工业副产氢规模将难以满足车用氢能的需求。而随着电力供需逐渐走向平衡,可再生能源消化压力将逐渐加大,同时制氢电耗单价将走低,利用电解水就地制氢、就地用氢的分布式利用方式既具备必要性,又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还可以带动一批电解和储氢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下一步要致力于研发高效宽光谱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和反应系统,100 kW 级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和MW级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等,提升制氢效率。

综上可见,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除去“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也应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5)适量灌水。果园灌水要适量,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方式灌水,以降低果园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5.2 储运:以高压气态储运为主,液态、固态储氢或将成为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目前,上海氢能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工业副产氢和其它制氢产地附近布局,氢能储运技术以高压气态为主,车载储氢将以70 MPa气态方式为主。

从储运技术发展来看,储运环节氢气形态或将逐渐由气态向液态转变。液态氢具备密度高、纯度高的特点,低温液态氢比压缩氢(70 MPa)的运输效率高12倍,是突破氢能储运效率的有效途径。其它液态储氢路线包括有机液体储氢、液氨储氢等,除了具备液态氢储运效率高的特点外,还通过化学反应脱氢破解了低温运输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上述技术还存在反应条件苛刻、能耗大、不适宜间歇性生产等一系列技术难点(见表1)。

未来,从新材料(吸附介质)开发、高效催化剂、工艺工程优化等角度切入,是突破液态储氢约束条件的方向,研发基于液氢或化合物储氢的加氢站系统及装备技术,基于锂、硼、氮、碳、镁、铝等轻质元素的高氢量、低吸/放氢温度的新材料,以及固态储氢设备和灵便型储氢设备等。

5.3 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较快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虽然氢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表现形式,已经在航空航天和部分军事领域得到了较为成熟的使用,但是与其它能源品种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燃油车退出计划,退出时间集中在2025年、2030 年和2040 年(见表2)。德国斯图加特、法国巴黎已经开始先行试点柴油车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成为确定性趋势。根据上述国家拟定的技术替代方案,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对电动车形成补充,在长距离运输中发挥比较大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也明确提出到2020 年将普及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近期正式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 年)》,明确到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 万辆,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70座,实现重点区域应用全覆盖。

6 “双碳”背景下上海市氢能发展实践和探索

大力培育绿色新动能,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将是“十四五”的主旋律、新赛道,为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氢能利用开发带动产业发展,上海陆续发布了《上海市燃料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 年)》等文件,明确提出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并要求形成发展规模全国前列,应用规模全国领先;产业发展国际水平、关键技术自主掌握;产品走向全球市场、氢能设施趋于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基本形成的氢能利用发展体系。上海氢能正迎来向规模化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6.1 临港新片区编制《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编制了《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2025 年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00 亿元;引进5 家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汽车零部件企业;力争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1 500辆,加氢站建成数量达到14 座。

1)产业规模

到2025 年, 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00 亿元, 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储氢瓶等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规模化。

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禁饮咖啡、浓茶、辛辣刺激性食物,且晚餐切勿进食过饱,七八分饱为宜,并引导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睡眠与生活习惯,规律作息。

2)技术创新

实现高效能氢燃料电池整车、高能效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电堆、高一致性膜电极、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液氢运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装备产业化,储氢、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氢气循环泵、空压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引进企业

到2025年,引进5家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5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2 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围绕膜电极、碳纸等细分领域发展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

4)推广应用

余甘果又名“油甘”“望果”“余甘子”“牛甘果”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后味甘甜,微酸,具有保肝护肝、抗衰老、健胃消食等功能。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余甘果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种植,并被广泛认知。余甘果树主要生长在福建南部、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区,其中福建南部及广西分布较多。余甘果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植物,其果实可以在常温下放置一个多月仍保持不腐烂[2]。

5)检测认证

筹建上海市氢储运装备检验检测中心,延伸打造上海市氢燃料电池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重点聚焦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检测、产品耐久性、量产降本、碳减排核算构建评价体系等,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团队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将临港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重点聚焦制氢源头标准体系建设,谋求临港先发优势,提升行业话语权。

诚信是学生走入社会的立身之本。 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了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典型事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认识到诚信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客观、公正、真实,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推进产业与绿色能源融合

加强氢能在能源规划体系中的地位,统筹电解水制氢与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提升氢气来源中“绿氢”比例。

6.2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双碳”战略,聚焦行业痛点,攻关技术难点,打通氢能发展的“制-储-运-加-用”关键环节,逐步拓宽氢能应用场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三纵战略”

围绕电解槽、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布局,形成氢能上、中、下游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奠定基础。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高压气体储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浙江蓝能,入股了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企业上海氢晨科技,目前两家公司均已发展成为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头部企业。此外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还投资控股了其他一系列上下游企业,如神力(石墨电堆)、擎动(膜电极)、氢气提纯技术的企业——瑞必科等,为氢能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式(1)~式(11)可定量计算水泥-矿渣二元体系的水化产物,为便于计算,这里假定活性氧化铝的与石膏反应形成的铝酸盐相均转化为单硫型硫铝酸该所以式(3)、式(5)和式(11)的反应不会发生。根据上述反应的近似化学计量式和表3给出的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可定量计算水化产物的质量以及体积,其中质量表达式为

2)“三横战略”

后来手机出现了,短信出现了,QQ微信出现了,所有情绪和感受的传递变得即时可达,随时手上嘀嘀作响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当初那种全靠口头交换信息约定买炸串儿,然后老地方站着等候,带着期待等着对方出现,畅快分享彼此快乐忧伤的机会了,身边同样再也没有了每天和自己约定一起撸串儿的那个人了。

推动“三纵”向产品在上海以及全国其他具有氢能先发优势的区域实现多场景示范应用,引领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拓展,努力构建具有申能特色的氢能全产业链,助力我国氢能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应用。目前,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在和一些地方政府及大型央企进行深度合作,如与中石油成立合资公司,在上海临港积极布局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规划建设“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基地”,为上海及周边城市的燃料电池车辆的氢气供应提供气源保障;与山西长治市政府一起合作对长治市进行氢能规划和布局,与潞宝集团共同成立氢能发展公司,开展尾气提纯制氢、加氢站建设、运煤氢能重卡车应用示范;与包头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包钢、北奔、远见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内蒙古包头市绿色氢能项目,如利用矿区排土场开发光电、风电项目,所发电力一部分用于矿区绿电置换,一部分水电解制氢,下游购置氢燃料电池客车和重卡,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

6.3 嘉定氢能港再升级

嘉定氢能港于2021 年12 月29 日宣布产业规划再升级,将聚焦技术领先度、产业集聚度、设施完备度、应用覆盖度、承载能力度和品牌特色度,加快构建系统生态、氢能生态和赋能生态,力争打造领先全国氢能发展的行业标杆和产业高地。

1)“氢注全链”的系统生态

(1)对关键“卡脖子”技术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技术领先度。力争到2025 年,引进氢能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等各类科研机构20个,汇聚国内外氢能创新创业人才近10 000名,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30个。

2)“氢加碳减”的氢能生态

(2)积极引育一批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关键零部件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基本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集聚度。力争至2025年,引进、培育企业总数达100 家,氢能产业总部10 家,规模以上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30家,嘉定氢能港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营收突破500亿元。

(1)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形成氢能“制-储-输-配”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设施完备度。到2025 年,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

(2)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扩大示范运营规模,同时探索建立低碳园区或氢能示范应用区域,提升应用覆盖度。到2025年,完成1 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在安亭镇范围内新增加3 条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或客车运营线路,打造1~2个零碳氢能示范园区。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学习较之中学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根除大学新生学习上的迷茫感,需大学新生发挥自身个体的主动性。

3)“氢城未来”的赋能生态

(1)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健全检测服务体系,提升承载能力度。鼓励氢能龙头企业及公共平台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立,形成行业标准体系集聚中心。

(2)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氢能数据中心、技术孵化平台和氢碳交易平台等建设,提升品牌特色,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擎,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6.4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获得战略投资,未来发展可期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与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签署增资协议,宣布战略入股舜华新能源,积极布局氢能装备领域。此前,国家电投旗下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持有舜华新能源33.8%股份。

由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舜华新能源提供总体技术及设备解决方案的化工区驿蓝油、电、氢“三合一”站(加氢、充电已投运),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燃料电池车全场景应用加氢站,氢气日供应能力为1 920 kg,具有35 MPa 和70 MPa 两种加注压力,是国内首个管道输氢的加氢站、首个商业化加氢母站及首个商业化70 MPa 加氢站。该站加氢、充电已投运。

6.5 上海氢能保障基地项目签约

今年3 月1 日,上海氢能保障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化工区成功举行。在签约仪式上,上海化工区投资实业公司、液化空气中国、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公司与上海化工区签署投资协议,在园区内成立三方合资公司,投建氢能保障基地项目,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8 亿元,建设充装日产能为24 t的氢气充装中心。二期规划建设氢气液化和充装装置。上海氢能保障基地项目将充分利用和整合园区内副产氢气资源,为上海市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提供保障,有力支撑上海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6.6 上海市积极开展氢能源公交线路示范

目前,上海市氢能源示范公交线路有嘉定汽车城运行的“嘉定114 路”氢能源公交线路、临港产业园区的“临港7路”和“临港7路B”公交线路、“奉贤7 路”和“奉贤27 路”公交线路。上海市将进一步在嘉定区、奉贤区和金山区开展氢能源公交线路示范。

提高概率函数的值,就是要努力让失地农民相信,“当自己做出了‘参与’再就业培训这一决策之后,自己预期的结果有较大可能的实现”。结合上述实质理论,本研究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要努力加强培训机构的实力建设和师资建设。培训机构实力强大、师资力量雄厚,意味着培训的计划实施和品质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这将有助于失地农民形成“预期结果”更有可能实现的信念。二要注重“关键信息”的有效传播。建议多搜集、多总结、多宣传一些成功个案,尤其是那些有关失地农民经过再就业培训成功促进了“就业素质提升”“能力证书获取”“就业目标实现”的案例。积极正面的宣传,将有助于增强失地农民对预期结果实现可能性的感受。

7 建议

上海市的氢能利用应当首先依托自身工业副产氢的优势,结合较为成熟的高压储运技术,实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领域的规模化推广,并借此提升上海市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水平,同时进一步研究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安全技术,船用发动机氢基燃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可再生合成燃料设计方法和发动机应用技术等。研发200 kW级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热电联供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3 kW 级热电联供系统,富氢气体冶炼应用技术,以及天然气掺氢技术及终端应用技术等。

未来,上海应加强各方在产业联通、产业链互补、加氢站布局等方面的协同,推动氢能制备、关键技术零部件、整车、运营、基础设施等上下游合作,确保氢能产业稳定有序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制氢双碳氢能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PEM电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国际能源署氢能技术合作计划对我国氢能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启示
孝义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
氢能“竞速”
氢未来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QDQ2-1A型全自动水电解制氢设备和QDQ2-1型水电解制氢设备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