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精准帮扶下高校辅导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策略研究

2022-05-27叶盛芳黄丹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叶盛芳 黄丹华

摘  要:探索与研究阻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是当下高校辅导员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效的最有效方式。基于精准脱贫大背景下,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使命与责任视角,对阻断贫困家庭大学生的贫困代际性传递的阻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益尝试。通过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全过程,分析其存在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就业政策的精准传达、就业信息的精准匹配、思想教育的精准指引、生涯规划的精准指导、综合素质的精准提升、就业心理的精准引导、就业动态的精准跟踪等七方面的就业精准帮扶措施阻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代际传递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就业精准帮扶;贫困代际传递;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2)01-0081-04

The Accurate Employment Assistance on Blocking the Poor Family Student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under the College Counselors

YE Shengfang, HUANG Danhua

Abstract:  Exploring actively on the blocking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tudents in poor famil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consolidate the effect of poverty-reduction wa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counselors'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car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block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in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and analysis of its existing employment problems, it puts forward accurate employment assistance on blocking the poor family student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such as accurate transition of employment policy, accurate matching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ccurat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accurate direction of career planning, accurat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ccurat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and accurate tracking of employment t dynamic state.

Key Words:  accurate employment assistanc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college counselors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某种意义而言,我国绝对贫困不复存在,但是局部地区相对贫困将长时间延续下去。因此,扶贫工作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依旧是打赢脱贫攻坚阻击战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的职责与使命在于立德树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与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具备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潜能,最能带动家庭成员脱贫致富。对经济困难家庭来说,帮助和引导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在学生学习、生活与成长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要指引学生规划未来。因此,高校辅导员势必要承担起重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就业精准帮扶,最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探究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精准帮扶,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精準帮扶的重大意义

就业精准帮扶是高校辅导员通过精准辨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管理就业全过程,并根据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对应帮扶措施。[1]通过精准帮扶,扶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最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全家脱贫。它要求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从大众化过渡到精细化模式。在外部层面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选择性三重矛盾,在内部层面解决制约毕业生就业实际困难问题。推动人才模式朝高质量发展,解决毕业生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现实问题,实现精准帮扶目标。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就业精准帮扶,基于不同的层面,有其特殊的意义:从国家层面,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帮扶政策,推动人人共建美好社会、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高校层面,有助于提升高校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完成就业任务,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从家庭层面,有助于帮助家庭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解决家庭经济困境,提高家庭经济生活的质量,最终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综合能力不强导致其就业竞争力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偏远山区,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较少或较迟接触外语、互联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且学生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较非农村学生明显偏弱。因家庭经济拮据,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业余时间忙于勤工俭学,较少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或比赛,甚至不愿意参选或担任学生干部,让其失去了许多锤炼能力的机会,就业竞争力不足。据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只有14.8%获得奖学金,10.2%在班级或学院担任学生干部,从事勤工俭学的却高达69.1%。多项数据显示,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就业观念不合理导致其生涯规划欠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多来源于家庭微薄收入、亲戚资助及生源地贷款。[2]大部分学生迫于繁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多忙于“生计”,且过度重视物质收益。他们急于想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时大都不愿意回乡发展。他们往往把“大城市、高收入”作为寻找工作的唯一标准,幻想通过“高端就业”改变家庭命运,实现“咸鱼翻身”。同时,经济压力迫使他们无暇顾及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了解自身优缺点和准确把握自我定位;缺乏正确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与招聘需求,从而科学地进行职业抉择。

(三)就业心理复杂导致其心理问题突出

在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的大环境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特殊家境中成长,其就业心理问题越发突显。学生大多敏感脆弱,心理调适能力差,常伴随自卑心理。[3]学生渴望寻求心仪职业,又担忧吃闭门羹。面临猛烈纷杂的就业竞争,学生自轻自贱,畏怯与他人角逐。面对就业机会,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把握、不做充分准备,甚至采取退缩或逃避方式消极应对,导致机会丧失。遭遇就业难题,不知如何应对,且总将求职中遭受的波折与长期蒙受的经济压力相联系,甚至自暴自弃。加之学生长期将自身摆在弱势群体位置上,希望多方面得到照顾,包括就业帮扶,进而产生不思进取的依赖心理。

三、高校辅导员实施就业帮扶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助力全国脱贫攻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帮扶,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政策宣传优势

高校辅导员作为国家精准扶贫资助与就业政策宣传者、高校资助与就业工作执行者、学生资助与就业过程引导者,[4]可以第一时间精确解读资助及就业帮扶政策、及时传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可以在资助或就业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帮助困惑学生分析问题,引导正确就业,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政教育优势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5]是高校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触最多、交往时间最长、关涉内容最丰富、感情联系最紧密的人。在资助与就业帮扶过程中,他们的“言传”“身教”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學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坚定信念,以豁达开朗的心态应对人生挑战。

(三)人生规划优势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6]有助于他们在校期间更容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他们能够为学生在大学全过程中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运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同时,他们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加强诚信、感恩等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不懈奋斗改变个人命运,回馈社会,将个人命运与中国命运相联系,实现人生价值。

(四)身心健康优势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更易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搭建起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辅导员善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育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和独立自强的精神。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关注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教会心理调适方法,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四、高校辅导员就业帮扶阻断贫困代际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政策的精准传达

高校辅导员首先要读懂弄通国家各级各部门制定地大学生资助政策及就业政策(尤其是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辅导员要将相关政策精准解读,及时传达给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并帮助学生申请各类资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解决因经济而无法完成学业的后顾之忧。同时,辅导员要辅助学生分析就业情形,指引学生确立正确就业方向,合理调整就业目标,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就业信息的精准匹配

高校辅导员要,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及就业“双困”学生的信息,构建详细数据库。辅导员要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成长经历、致贫原因、在校表现、获奖情况、爱好特长、职业能力、职业价值取向、求职意愿等信息,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要主动收罗毕业生“婆家”,建构详尽就业信息库,包含岗位要求、薪酬待遇、晋升条件等。辅导员要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纽带,运用所构建的数据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精准的人职匹配。[1]辅导员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用人单位信息通过微信、QQ等多途径精准匹配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就业信息精确推送,就业职位精准对接。

(三)思想教育的精准指引

高校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初始,便着手创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档案。采用谈心谈话、寝室走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多渠道知晓学生思想动态。辅导员要积极走进学生,融入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搭建彼此心的桥梁。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塑造健康乐观的人格。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人生逆境,鼓励学生通过努力摆脱逆境。辅导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典型座谈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脚踏实地。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去挥洒青春汗水、绽放青春之花。

(四)生涯规划的精准指导

高校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伊始,便着手启发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问题的思索,来客观认识自我,并将个人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与未来职业相结合,确定职业目标,做好就业准备。大学期间,辅导员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因时施教,因材施教。辅导员还要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做到差异化、个性化指导,如提供优化学生简历、强化就业技巧、模拟现场面试、职场适应训练等服务,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五)综合素质的精准提升

高校辅导员要采用“造血式”辅助,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其内化式发展。[7]辅导员要建立学生党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对”帮扶体系,通过学业扶助提高学习成绩。辅导员要多渠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勤工俭学”岗位,提高学生动手、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能力。辅导员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多平台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心。辅导员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班委或学生组织干部,锻炼其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六)就业心理的精准引导

高校辅导员要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长”预警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建立“一生一卡”心理信息卡,第一时间360度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及时干预,采取“一对一”指导方式,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岗位优势,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学会宣泄不良情绪。鼓励或帮助学生建立互助团体,通过团体合作优化其人际关系、找到归属感。辅导员还要为他们量身定制团体辅导,通过团体辅导来提高心理调节能力、改善人际交往、提升自信,从容应对压力挫折。辅导员还可以邀请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来校进行经验分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宣傳典型事迹,开展朋辈激励教育,激发他们向典型看齐,向优秀者学习,积极迎接挑战。

(七)就业动态的精准跟踪

高校辅导员要跟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历程,实行动态化精确管理。就业前,要及时登记和更新学生就业境况,准确掌控学生就业动向。就业中,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与意见,为日后就业指导提供经验与依据。毕业后,要继续实行毕业后回访制度,为学生提供“售后服务”,让其切实感受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对就业不顺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要提供“回炉改造”,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最终实现二次就业。

五、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8]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政策,善用工作优势、角色优势,做到精准就业帮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后扶贫时代”贫困群体中的重要对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国家顺利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21-11-15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政专项“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辅导员阻断学生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Y202045306)

作者简介:叶盛芳(1984—),女,浙江温州人,学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管理;黄丹华(1987—),女,浙江温州人,硕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