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启示
2022-05-27艾丛潞
艾丛潞
摘 要: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密码。“坚持胸怀天下”不仅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现实启示。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坚持胸怀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启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1.001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2)01-0005-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是党立足全局看待问题的一个鲜明政治特征。“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与升华,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的凝练总结。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不仅对于总结“我们过去为什么会成功”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有重要现实启示。
一、“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胸怀天下理论,既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长期将“坚持胸怀天下”贯穿于历史实践中,并于实践中不断总结吸收优秀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创新进而拓展丰富其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观照人类共同期待,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切实抓住机遇发展自身,进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一)“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价值追求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一方面,“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包括“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其中“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价值旨趣。真正的共同体又被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个体自由和共同体发展高度统一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以个体的身份彼此联合,活动范围不受限制,按照兴趣爱好开展自身喜欢的实践活动,“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人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人们相互依赖、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逐渐走向成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得到回归,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即各民族、每个人相互联系、相互扶持,共荣共损,“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推动人类社会互助发展,构建和谐美丽的世界。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构建携手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变得刻不容缓。我国更应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3]98。
另一方面,“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同时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世界谋大同。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世界具有联系的普遍性,重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联性,而民族之间的紧密度又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曾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4]196,在资本积累不断加剧的时代,“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将成为世界性的”资本奔走于世界各地,将世界各国、各民族卷入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统一体中[5]。由此,各民族文明相互交融、经济上建立普遍联系、人与人进行普遍交往,各民族共同汇聚在一起,“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4]566,人的“地域性”转变为“世界历史性”,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强,世界的整体性趋势逐渐强化。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每个国家都必然处于这一大浪潮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游离于浪潮之外,每个人不论身处何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荣损相依的共同体中,每个民族的繁荣发展都受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每个民族的发展又为世界繁荣贡献了一己之力。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时刻秉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发展自身同时促进世界繁荣。
(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吸收借鉴再自我内化的过程。“胸怀天下”是一种大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根植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首先,“胸怀天下”发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观之中。古人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据古籍记载,“天下”一词最早发端于先秦时期,后世代沿用。最早“天下”一词具有地域空间概念之意,正如《大学》中所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同的时代背景,“天下”一词的时代意蕴亦有所不同,逐渐囊括了深厚的人文价值意蕴。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深层次地拓展了“天下”一词的人文意蕴。如今,“天下”的意蕴已拓展为“世界”之意,即涵盖所有人在内的整个社会。天下无外,人类大同。“胸怀天下”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根基,也是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坚持胸怀天下”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往观之中。中国历来是个海纳百川的国家,包容和借鉴外来文化,于吸收借鉴中发展自身文化,坚持“胸怀天下”就是中华传统交往观念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用胸怀天下的眼光看待世界历史的发生发展,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对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又强调世界各文明一律平等,以尊重包容、求同存异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多样化发展。最后,“胸怀天下”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之中。以民为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如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就是民为邦本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后世影响极大。胸怀天下理念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强调关注天下众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普遍联系的,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只有大家跨越区域、种族等障碍,相互依存、互相支持,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美丽的人类共同体。中华民族是胸怀天下、心系天下的民族,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也是天下一家、和合共生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从苦难中走来,深知处于世界整体中的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其发展必然是以彼此合作为前提,只有胸怀天下苍生,立足历史发展要求,与其他国家共同打造一个团结融合、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实现自身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长河和全球风云之中探求演变机理和历史发展规律,依据当今世界局势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为谋求世界和平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3BD9B58A-8A22-4C29-8C69-F5BA7CEBC20D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根本要求与重要方向
胸怀天下者方可成大业,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一个政党的永续发展必然要树立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自我革命的需要,是面对当今逆全球化乱象横生、为缓解全球现代性问题的需要,也是为全人类谋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一)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根本要求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是否能保持先进性,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前途命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如果不能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不能站在时代前列,将会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苏联共产党的解体就是证明。苏联共产党曾经取得过许多光辉成就,然而却由兴盛走向衰亡,最终走向解体的悲惨命运。虽然苏共垮台的原因众多,如历史虚无主义盛行、苏联模式僵化、西方和平演变等,但最根本原因是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丧失。因此,应运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苏共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自我警醒。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吸收和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格局剧烈动荡,世界多极化发展受阻,霸权主义、分裂势力频繁抬头,我们要善于用历史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关注自身发展时也要关注世界发展大势,关注国际格局变化,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危机感,保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防患于未然,时刻应时而变,及时抓住发展机遇。自我革命是党战胜各种困难、永葆先进性的重要经验。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史。面对当代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做到自我审视、反躬自省。反躬自省是促进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会遇到各种风险和考验,应时刻保持警惕,从世界各政党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坚持自我革命。腐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腐败就像威胁党健康肌体的一颗毒瘤,社会转型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也易滋生“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等问题,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因而党的自我革命势在必行。广大党员要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袭,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其次,要增强忧患意识,勇于修正错误、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过程也是党自我锻造的过程。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时,把自我革命提到突出位置,以保持党的生命力。苏联后期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却忽视了党的自我革命,丧失了党的先进性,最终亡党亡国,这就是对保持政党先进性最好的警示。因此,党要高度重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自身错误要有清醒认识,要敢于面对,勇于修正,保证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后,要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强不强、作风正派与否、工作是否务实,广大群眾能切身体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接受人民的监督,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今时代,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用政治慧眼察大势、观大局,坚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修正错误,将中国置身于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之中审视,立足时代特点,把握历史走向,做到守正创新、革故鼎新。
(二)致力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是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问题向度
“全球现代化”由阿里夫·德里克提出,并且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现代性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呈现。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全球现代化不断深入和资本的不断扩张,导致全球现代性问题的频繁发生,包括全球金融危机、逆全球化现象、地缘政治冲突、文明冲突、生态资源瓶颈等。面对这些危机,习近平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6]全球现代性危机必然会波及世界上现存的每一个国家,如何破除全球现代性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期盼。小船敌不过风浪,巨轮才能抵抗万丈波涛。首先,“逆全球化”力量急剧上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为时代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逆流始终抵不住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全球局势,应时而动,采取合理的举措应对风险。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型,以西方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巨大利益。美国为了保持其在国际社会中的霸权地位,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逆全球化”开始盛行。“逆全球化”力量的上升,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缺乏普惠性、共享性和包容性的问题。西方国家无视平等互惠原则,加剧世界分裂,特别是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部分媒体开始疯狂“甩锅”“炒作”,引起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人类社会愈加自利和分化,人类思想也就愈加难以统一。因此,各国应站在历史发展全局看待问题,“零和博弈”支配下的全球化将不再是“损人利己”的局面,而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败俱伤”。国际社会应倡导“共同体思维”,即谋求各国共同发展的整体性思维模式,深悉彼此命运的不可分割性,倡导各国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其次,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严重危害世界的安全和发展,需要我们以全球化视野看待国家的发展,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已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在目前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全球霸主的身份自居,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干涉别国内政,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国的国家利益之上,这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基于此,中国以兼济天下的宽阔胸怀,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主张通过和平协商、平等对话的方式化解分歧,抛掉一切强权主义并走向文明、有序的社会,主张各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3]43。各国之间构建平等相待、公平公正的伙伴关系,破除“修昔底德陷阱”,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开启符合全人类利益期盼的世界发展格局。最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且资源面临枯竭、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不断恶化。资本主义盲目扩张事实性地造成资源和环境破坏,资本无止境扩张的本性必然会加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进而达到其价值增殖的目的。因而,资本的现代性一开始就带着掠夺全球资源的目的,这必然引发生态危机。资本主义为了获得更大的生产优势,到处索取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资源的可持续性,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而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必然会惩罚到人类自身,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更加紧张。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应该始终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得以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3BD9B58A-8A22-4C29-8C69-F5BA7CEBC20D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实践方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人类共存于一个你我之间彼此包容的整体之中,其旨在建成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应运产生的样态,不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社会走向“共同体”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动性,需要我们坚持用胸怀天下的眼光立足全局冷静判断世界形势。纵使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兴起,但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发展,世界要进步,必须顺应历史规律。首先,建设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世界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不定,世界的动荡必然会影响国家的安危,因而各国应将自身发展与世界整体局势相结合,从长远角度思考发展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各国应站在全局角度,用大历史观的眼光看待世界发展,自觉承担起历史重担,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以自身的繁荣兴盛协同影响别国发展。习近平曾指出,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应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每个国家都应得到发展的机会,不能只有一个国家发展或者一部分国家发展[8]。各国应依据本国实力,承担共同但有差异和区别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共同繁荣中贡献自身的力量。其次,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世界的发展不仅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过程,也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过程。自二战以来,多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又在一次次反抗中重获新生,他们深谙持久和平世界的来之不易,也由此倍加珍惜。然而,如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正威胁着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也随之应势而生。中国在此背景下强调坚持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之间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3]98,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之举。再次,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开放包容的世界,是指拥有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国家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利益共生体,最终达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良性共生。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世界整体性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因此,要树立胸怀天下的眼光,正确看待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精华部分,促进自身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让文化在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创新,永葆生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让文化在相互学习中得以创造性转化。最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清洁美丽的世界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对生态的保护并非一己之力能完成的,需要全人类的自觉维护。传统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严重危害人类长远发展,对此,习近平提出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索取。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演愈烈,并衍生出一系列生态问题,灾难性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这更告诫我们,生态保护需要从世界整体出发,共同建设美丽世界。
三、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实践路向
梳理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从百年党史中得知,无论在哪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研判世界格局的灵敏度,时刻保持警惕性,及时洞悉时代发展趋势,抓住并利用好各种历史机遇,突破前进路上各种瓶颈和难关。因此,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更应加强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看待各国与世界的“共荣”“共损”关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摆正本国在历史潮流中的位置,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价值引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定义为“全人类共同价值”[9],其基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诉求,超越了多方面社会差异,兼顾了现实与目标、整體与个体的多重关怀,具有普遍适用性、共建共享性、开放包容性等,符合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然而,一些西方资产阶级仍坚持所谓的“普世价值”,排斥任何区别于自身的共同价值,只为维护资产阶级自身利益。西方的“普世价值”具有狭隘性和欺骗性,它是资产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打着“自由、平等、民主”等旗号对民众思想进行禁锢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排斥他国利益,主张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立场,严重背离了人类共同利益期望。对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和共同思想诉求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高人们的时代共识,让人们从思想上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行动上参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首先,要致力于促进当代人利益共生的时代共识的形成。自资本全球扩张打破了各民族闭关自锁的状态以来,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遍交往的整体,民族间联系加深,以共生性为特征的共同利益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人类共同体价值就是利益共生价值的体现。由于地球的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加上因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不均,推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科学配置非常必要。除了自然资源贸易的往来,还有科学技术、资金、文化等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跨区域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正好满足人类不同物质文化的需求。如此,人类共同利益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宽,有助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度不断加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共同价值始终是当下利益需求和未来利益追求的驱动力。其次,要致力于促进当代人风险共担的时代共识的形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共同利益揭示了国家间关系的紧密性和人类利益的共同性。目前,全球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人类在收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共担全球风险的挑战。资本在全世界的流动,促使世界经济不断趋于“一体化”,主要凸显为大国金融体系的波动会波及和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安全。面对频繁爆发的全球性危机,如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分裂主义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的风险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超然物外,只有各国用整体性思维看待全球局势,风险共担、同心协力,才能成功应对全球性的危险和考验。例如,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遭受疫情肆虐和重创,也有很多人因此丢失了性命。虽然中国的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置身事外。由于全球化大趋势和交通运输能力发展,人口流动变得极其方便和频繁,由此也扩大了疫情的传播范围。因此,仅靠一国之力是难以根治这种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这需要世界各国秉持大局观念,携手并进,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后,要致力于形成世界普遍联系的价值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民族、国家等主体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主体之间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国际责任、共同的命运,国际结构也由此不断发生变化,从西方中心主义模式到如今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愈加朝向均衡发展。正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交往联系不断密切,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才得以实现交流互动,共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同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它不仅是在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走向共赢之路的价值共识,而且是进一步加深世界普遍联系的共识。3BD9B58A-8A22-4C29-8C69-F5BA7CEBC20D
(二)坚持系统发展观:运用全球视野谋划中国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是坚持系统发展观。系统发展观,是用系统的方法看问题,强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事物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中探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白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用全局性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会牵扯出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凸显,运用系统发展观参与全球治理也显得愈加重要。一方面,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需要树立系统观念,用胸怀天下的眼光看待各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有切割不断的联系,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别的国家的支持而独自发展,任何国家都无法将自己抽离出世界整体,生活在同时空下的人类交流愈加密切,逐渐成为命运与共的“大家族”。当前,在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下,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都面临重重困难,全球化的发展受到猛烈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停滞。然而,要打赢这场“大考”,仅凭单个国家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全人类携手相助。因此各国应充分意识到合作共赢、携手共进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此次疫情面前,中国不仅雷厉风行控制住国内疫情态势,而且还为有关国家提供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经验,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树立系统发展观念,深悉中国要想强大,光靠自身的发展是不够的,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有效地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紧密结合,做到对内对外发展齐头并进[3]63。因此,党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格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3]98,即始终站在历史全局的角度看待中国与世界整体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繁荣提供动力,世界的繁荣为中国昌盛提供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用全球视野谋划中国的发展,树立系统发展观念应对世界现存的风险和挑战。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人类之间交往联系打破时空间距,民族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由孤立排外转变为紧密联系,人与人之间跨越种族开展交往活动,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世界的完整性和整体性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别国的发展或者成为别国动荡的诱因。在当今世界变幻莫测,不稳定性显著激增,全球化浩浩汤汤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被卷入全球化的大浪潮之中,给本国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潜在挑战和考验。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给出了答案,即“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全球视野看待国际问题,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自觉用大历史观的眼光看问题,应时而动,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为世界人民谋利,始终“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3]98,置身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把握中国的发展。
(三)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表明,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作用。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同时也要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别国优秀成果,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只有坚持胸怀天下,将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规律,符合全人类共同期望。首先,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完全依附于别国的帮助而强盛的。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知,中国的崛起主要靠自身的砥砺前行,始终紧紧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受外界干扰,专注自身发展和强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引领人民不惧艰险、勇于抗争,通过不懈奋斗,最终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遭受了外来侵略所带来的苦难,因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和平共處五项原则,倡导各国以平等态度共处、兼收并蓄,以对话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公平正义,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世界和平贡献了力量。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时,中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向有关国家提供物质资料和疫苗等。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发展自身的时候,也在时刻坚持胸怀天下。其次,包容开放是国家兴盛强大的不二法门。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对外开放,国家才能谋得发展机遇,孤立自守只会停滞不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开放原则,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融入全球化相结合的关系,积极汲取人类发展之精华,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他国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船”与“桥”。最后,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相结合是我国发挥自身力量,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着力点。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对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国要赢得发展主动性,赢得发展机遇优势,就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实施更主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战略[3]62。我们既要吸收别国长处,学以致用,创造出带有中国特征的东西,同时也要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打造更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为全球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9.
[2]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8]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02).
[9]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53.
责任编辑:何文钜3BD9B58A-8A22-4C29-8C69-F5BA7CEBC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