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
2022-05-27陆聂海
摘 要:统一战线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成员众多的包容优势、载体丰富的组织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从历史逻辑看,统一战线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而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同时统一战线还要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统一战线;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逻辑;现实路径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1.005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2)01-0035-0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统一战线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社会力量整合、思想共识认同、民主制度建构、治理方式优化等问题。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战略机制、组织体系甚至制度安排,统一战线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理解什么是统一战线,就难以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及其运行机制。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與统一战线具有内在的互动逻辑。党的百年统战史表明,统一战线有效促进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现实维度看,当前统一战线的地位更加重要,优势作用更加明显,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力量支持,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一、统一战线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性体现和功能性建构,国家治理能力是以党和政府为主的治理主体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能力。在内容上,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需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显著优势。
(一)成员众多的包容优势
从团结和联盟的范围来看,统一战线具有巨大的包容优势。新时代统一战线涉及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包括了12类统战成员①,所有方方面面的统一战线成员加起来,在数量上有几亿之多,这使得新时代统一战线具有巨大的包容优势,使其能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圆心的前提下,把人心和力量的同心圆画到最大,形成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合力。
(二)载体丰富的组织优势
统一战线载体丰富、组织众多,这些载体和组织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级。比如,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政协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联是具有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有机统一基本特征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此外,统战性组织还有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网络界人士联谊会、中华海外联谊会等。这些统战性组织与国家、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对国家治理的参与和推动也更强,它们搭建了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织平台。
(三)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
统一战线成员来自各个领域,他们大多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比如,统一战线成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规模庞大,涉及经济、教育、科技、工业等行业,遍布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且普遍都有爱国情怀。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技术治理和专家治理,没有知识分子、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现代国家治理难以有效开展。统一战线所联系党外的知识分子群体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来源和技术支撑。
(四)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其中所需要协调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其成员的发展领域、活动交往、社会关系非常广泛,在众多方面都具有强大影响力,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动力。
二、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虽然现代工业文明诞生于西方,但现代化并非工业化、西方化的代名词。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之路是被动性现代化和主动性现代化的结合,其复杂程度远超当年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现代化运动。现代化可以分为物质(器物)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但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任何器物现代化必须在制度现代化的保障之下进行,只有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才可以保障物质文明的进步。所以,制度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
那么,对于什么是合理的现代化制度或治理体系?马克斯·韦伯指出:“贯穿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只是从工具理性这个角度来看才具有合理性,如果从价值观念角度看,其实是不合理的。”[1]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基于社会主义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是技术理性的张扬,同时也是道德理性的回归,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以此意义而言,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存量基础上不断完善、调适的过程。从历史维度看,统一战线深度参与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我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F4BED996-1812-4A7F-8D9A-D22923494CE7
(一)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华民国的治理总体上是低效的,政治上军阀混战使得政治秩序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经济也被帝国主义所控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主权独立、经济自主的国家,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则是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结构的根本变革,这也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旨在“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革命改变旧的社会制度,以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统一战线经历了四次形态变化,即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所有这些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尤其是解放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团结起来,有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这进一步奠定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制度,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
(二)統一战线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在1953年确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目标之后,我国开始了对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快速工业化之路。在当时背景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实行计划经济主要是有利于独立自主实现可控工业化和稳定国民经济秩序[2]。后来,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全能主义治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我们应该寻找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如邓小平所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3]31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得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当时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市场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和变量。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在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伴随经济体制的变化,政府治理体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和改革,不仅有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及其行政审批制的改革,也有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化调整,还有分税制的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推行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政府职能体系。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发展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为此,我国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政府的职能以经济职能为主逐渐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扶持并重转变。
在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为服务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经济领域的统一战线为例,当时成立的全国工商联实际上具有国家和社会的双重代理身份[4]。通过工商联这一经济领域的统战组织,党和政府对原工商业者进行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帮助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政治吸纳,使其参政议政。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调整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概念,强调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在关于统一战线的作用上,邓小平认为统一战线不仅是革命的法宝,也是改革开放的法宝,要为改革开放服务。所以,进入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3]203。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是全方面的。一是在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在1991年和1993年,逐步赋予工商联的非公经济属性和民间商会的社会属性,通过工商联及商会,党和政府可以对新兴的民营经济进行引导,对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的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业主给予政治安排。二是在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日益嵌入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良性运行,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三是在社会关系调整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社会利益结构变动中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样,统一战线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工业智能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5]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五个重要的领域。目前,这些领域的发展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体现在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同时,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还需要统一战线积极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F4BED996-1812-4A7F-8D9A-D22923494CE7
(一)统一战线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结合,能够通过交易机制和供求机制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使得这种资源配置更加具有价值性。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为例,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统一战线要发挥好优势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实现。一是统一战线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为经济社会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提供意见建议;二是统一战线要发挥服务作用,拓展统一战线的经济服务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搭建司法、金融、财政等各类服务平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统一战线要发挥好宣传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同时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合法经营,把企业做强做大,发挥先富的表率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6];四是统一战线要发挥载体作用,促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政商关系本质上是权力和资本、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制。统一战线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具有载体丰富等独特优势,要探索创新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维系方式,建立健全政商交往多层监督体系。
(二)统一战线促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
现代政治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政治现代化的实质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实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本质上,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而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安排和力量支撑。一是统一战线要促进选举民主,助推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统一战线成员当选为人大代表,就要积极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勇于担当,推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二是统一战线要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的实效。三是统一战线要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助力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是人民民主的整体意志的表达。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质和灵魂,没有法治保障,公共权力就会成为少数人特权,实现人民民主就是空话。在新时代,广大党外人士尤其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不仅要对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提出更多专业的意见,同时还要在司法改革和法律监督方面提出更多建议,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统一战线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的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统一战线具有思想引导和价值认同建构功能,能够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一是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在实际统战工作中,通过协商、引导、合作等方式,中国共产党与广大党外人士互相交心,寓教育引导于沟通交流之中,使其自觉接受党的正确主张,从而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统一战线可以通过思想引导,消除消极思想因素,帮助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少数民营企业家与西方国家接触机会较多,容易受其价值观的影响,通过统一战线的教育引导,可以使他们克服政治冷漠,抵制物质主义的诱惑,增强其法制观念并潜移默化地改造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统一战线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和合精神。和合精神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双重属性,秉承和合精神,能够实现治理国家的包容并蓄。和合精神和统一战线的价值导向具有内在契合之处,统一战线是和合政治的体现,统战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以此意义而言,统一战线本身就具有和合属性,通过统一战线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和合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四)统一战线促进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日新月异,各类社会组织成长迅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其本身的发展导向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避免因阶层和群体差异导致的社会撕裂和断层。在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中,统一战线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统一战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社会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包括收入、资源、地位等)分配的不合理,如存在阶层之间贫富差异过大、社会地位悬殊等现象。某种程度上,统一战线为社会利益协调提供了制度安排,可以帮助党和政府调节社会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另一方面,统一战线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大多数统一战线组织属于社会组织,它们在形成社会资本,增加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地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统一战线所起的作用也是全方位的。除了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现代化,统一战线还要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7], 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包括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发挥统一战线作用,不仅有助于在全社会层面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识,助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贯彻落实。
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发挥好统一战线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法宝的作用,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要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层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好海外统战工作,不仅要引导和促进侨胞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侨胞住在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我国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做出贡献,而且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中国叙事和中国经验,从而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5.
[2]宋世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70年回顾与反思[J].行政管理改革,2019(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韩福国.民营经濟制度变迁中的工商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6:80—81.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9-11-06(01).
[6]陆聂海.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统一战线路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6).
[7]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成效[J].环境保护,2013(14).
责任编辑:杨绪强F4BED996-1812-4A7F-8D9A-D22923494C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