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 细磨 分享,多形式教研助推读写区优化
2022-05-27潘伟华
潘伟华
什么样的读写区能够吸引幼儿?如何支持幼儿在读写区主动阅读?这是教师在实践中经常产生的困惑与思考。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读写区的创设与指导,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读写区的教育价值,优化读写区游戏活动的质量,幼儿园组织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引,以《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等书籍为阅读重点,结合《丹阳市幼儿园区域质量评价指引(读写区)》(以下简称《评价指引》)及相关读写区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多形式联合教研活动。
我们在普善赋能+幼儿教育集团的关于读写区大教研中,针对听、说、读、写四个区的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方面,探索创设与实施的方向。接着,我园以行政和骨干教师带领的“花田”工作室为教研团队,分成小中大三组,对标《评价指引》进行了大组、小组、自主式的线上线下学习与研讨,对班级读写区的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审议,进一步细化梳理教师提出的和行政视导组发现的问题清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师们需要的教研形式与方法并进行指导帮助,因班制宜制定优化调整策略。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必备技能,我们将理论研讨转化为具体实践,借助蹲点视导、现场教研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在碰撞中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读写区教研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一)班级“细”视导
行政和骨干教师分组进入各班,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拍照的形式对班级的环境及初步调整后的读写区进行真实记录,梳理出优点和建议,与班级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小教研交流。
比如视导组在小班发现环境方面的优点:(1)空间充足,设计合理,光线较好,听说读写区有符合年龄段的操作桌面,区与区之间相对独立。(2)区域温馨,有地毯,物品陈列有序,材料多样化,便于幼儿取放,四层书架与图书有相应的图形表征——植物类、情感类、习惯类和动物类,直观形象,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3)用小景观的形式推荐重点阅读书目,收集摆放的树叶可以互动,如有与内容相关的拟人化树叶装饰,听说读写每个区都有重点推荐书《落叶跳舞》。(4)活动轨迹丰富、适宜,比如有《落叶跳舞》《勇敢做自己》《好饿的小蛇》等研读日记,幼儿有对某个页面的涂鸦、心情表征、书中人物的特点表征等,教师帮助用文字记录,有幼儿的名字、记录的日期等,这是幼儿对一本书阅读感受的记录。“图书二三事”轨迹是对图书区常规问题的研讨,比如“书摆放不整齐怎么办”“书破了怎么办”,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日阅读打卡”(重点推荐书)用笑脸粘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操作方便。
视导组的建议:(1)现场发现坐在里面的幼儿出入不够便捷,沙发不要靠墙,可以将桌子和沙发拉开,留出足够一人走动的距离,沙发边可以增加一张移动的凳子,满足幼儿共同阅读的需求。(2)其他附加图书,比如提供满足幼儿其他兴趣和需要的不同题材的书。(3)“图书二三事”里每个问题要备注幼儿姓名、日期,有些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与全班幼儿商量,具体记录幼儿的想法。(4)“今日阅读打卡”可以增添统计表,记录幼儿对推荐书目阅读总人数的了解,及幼儿对哪些推荐书感兴趣,同时也能体现幼儿的阅读轨迹。
(二)实践“磨”真相
我们再次组织全园研读《评价指引》,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开展举例式深入解读,并与班级的现状进行对比、思考。各年级组、各班重点对标材料、幼儿、教师的三级评价,多次进行细化研讨、实践、调整优化。
比如,我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1.读
(1)根据年龄段筛选出种类、内容适宜的图书,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
小班:
A.语言和内容情节多重复。
B.幼儿可以预测情节发展走向,结果在幼儿的预料之中。
C.结尾多以圆满结局。
D.略低于幼儿的认知难度。
中班:
A.语言和情节丰富、幽默。
B.富有戏剧性,内容跌宕起伏。
C.复杂,略高于幼儿的认知难度。
大班:
A.现实和超现实题材。
B.内容富有创造性和科学性。
(2)设计小景观式的“好书推荐”,吸引幼儿与图书主动互动。各年龄段设计不同的读书打卡形式,促进幼儿趣味阅读、坚持阅读。调整各类书籍的摆放形式,呈现透视、美观、艺术等特点,便于幼儿拿取。教师熟悉投放的每本书,每天在进餐前后的过渡环节、离园前的整理等时间与幼儿分享图书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听
(1)选择适合幼儿倾听分贝的耳机和易于操作的手机,提供播放示意图,幼儿学会自主操作倾听、录音、播放,用好奇、好玩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倾听。
(2)根据《指南》设定每个年龄段可倾听的时间,也可以根据故事时间设定,比如小班3—4个故事,中班4—5个故事,大班5—6个故事,一般为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近期需要投放的故事进行自主录音。有的小班教师还设计“叮叮”等提示音引导幼儿翻书。在手机上幼儿可以根据每周书单倾听相匹配的图书,能配套地将相关材料放在一个操作盒。有专用的手机供幼儿自主录音、倾听,各年段用不同的倾听打卡形式让幼儿的听更有目的性、指导性。
3.说
(1)师幼共读一本书,教师每天在读写区陪伴幼儿一起阅读,互相讲述、互相交流。
(2)提供与兴趣、课程、主题等相关的玩偶、图片贴等丰富多元的表演类材料和操作类材料,有的班级还设置了大块的磁性板,让幼儿根据需要自己制作道具边说边操作,激发幼儿语言表达与故事创编的欲望。
(3)利用多媒体互动,激发幼儿说的兴趣。比如幼儿可以利用话筒、手机边说边录音,自己随机或者反复播放倾听。
4.写
写是读写区呈现丰富多样表征的重要形式。各年龄段幼儿根据其表征特点制作“研读日记”。比如小班幼儿以各式涂鸦为主表现书中的人物,或者教师协助图文写照;中班幼儿能根据所看、所听进行感想表征、象形涂鸦;大班幼儿能尝试图文并茂表征情节,有模仿、续编、创编等。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次调整优化中看到了读写区温馨、适宜、美观、专注性的改变。细节显磨砺,区域游戏的优化需要教师沉浸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积极思考与实践。
(一)专项视导
区域活动的深度学习决定着幼儿游戏的水平,我园行政团队结合《评价指引》开展了班级读写区的专向视导,从环境、材料、幼儿游戏、教师支持与引导等方面对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行视导,通过观察记录、拍照、视频等形式进行现场记录,利用中午时间与教师交流教研,梳理亮点与不足,并进行追踪视察,不断调整优化,让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专注性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展现,使幼儿的读写区域游戏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案例分享
为了辐射《评价指引》创设中的优秀典型事件与经验,在本次的区域视导中,我们开展了经验分享活动,邀请评选出的优秀班级真实地展现班级的环境优化、表征记录、活动轨迹、师幼互动等方面的调整优化、创设亮点等,供全园的教师学习并反思。
在多轮进阶式区域教研中,我们边研边悟,努力改变,有了些许的创新与亮点:辅助书架透明、款式与摆放形式多样,能支持幼儿随时随处拿书。用高大有形的绿植做隔断,给读写区增添自然、清新的氛围。教师能根据主题、课程、兴趣提供成品、半成品材料及工具,让幼儿进行操作。有重点推荐书目的“研读日记”。好书推荐,能用小景创设与图书内容相融合的情境氛围,吸引幼儿的互动阅读。“园长妈妈”进课堂,每周园长妈妈走进不同的年龄段课堂,带着幼儿阅读“好书推荐”中的图书,调动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每次教研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升华,通过逐层沉浸式教研,教师更加明确了今后开展读写区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把教研的经验与收获一步步迁移到其他区域游戏的创设与开展中。真问题真教研,且研且思,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