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自然,探究生命

2022-05-27张世意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沫沫绿化带无人区

张世意

去年冬日的一天,我和大班的男孩子们在校园里游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绿化带后面极少有人去的地方。孩子们踩着水池旁的大石头,趴在墙上看墙外的“风景”,他们说看见了小学操场,还有正在干活的工人叔叔,于是我拍下了孩子们踩着大石头望着墙外的场景。绿化带后面杂草丛生的“无人区”自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出于孩子们对新事物的好奇,我也顺便拍摄下了这片环境,想了解孩子们在这片环境中的探索和发现。

基于孩子们对于“无人区”的兴趣,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着孩子们开发“无人区”。可这一片的绿化带非常长,出入很不方便,我们只好邀请保安师傅将长长的绿化带进行分段。当时我的想法是:待孩子们简单熟悉环境后,启发他们能够进行开路、造路的活动,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各种造型的路。

一天,我带着预设好的计划和孩子们来到了“无人区”。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老师,蜗牛、蜗牛!”“我也想要蜗牛。”“有蜘蛛、蜘蛛网……”孩子们发现了蜗牛、蜘蛛、蛋壳、蚂蚁,还有很多垃圾,他们的关注点完全不在开发“无人区”道路上。什么时候才能开始造路?我内心是极其着急的。为了不让活动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我只好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先“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活动后的反思讨论中,孩子们分享了各自的体验和感受,最为激烈的话题是发现了很多垃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孩子们开始大胆地猜测垃圾的由来,顺着孩子们的话题,我提出:“既然发现了垃圾,怎么解决垃圾呢?”孩子们经过协商,决定下次活动一起清除垃圾。

第二次活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自认为可以清理垃圾的工具,簡单分工后,就开始“工作”了,孩子们有的扫地,有的拿簸箕倒垃圾,不仅清理了垃圾,还将堵在出口处的木梯木板进行了分类整理,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疲惫。

我的思考:

就这样,我预设的“造路”工程被孩子们轰轰烈烈的清理垃圾工作取代了。在整个小组活动中,孩子们分别有7次活动都以清理垃圾为主,并且每次清理过程中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分工、有合作,相互鼓励并坚持着。他们热衷于收拾“无人区”中的垃圾,并坚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也正是这7次清理垃圾的活动让我看到,儿童是积极的、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这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师的预设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如果当时我坚持自己的预设,还能看到孩子们现在的样子吗?非常庆幸的是,这次活动让我真正领悟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感受到什么是放手儿童,怎样追随儿童。

在每次收拾整理的同时,孩子们一如既往地探索着、发现着,在“无人区”捉虫子、和树对话、爬树、钻树洞、拥抱大树,用自己的方式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不断互动。

1.喜欢小昆虫的沫沫

每次活动,当其他孩子收拾垃圾时,沫沫总是趴在地上或钻进绿化带里,寻找他喜欢的好朋友——各种各样的小昆虫。

一天,沫沫又将一只西瓜虫带回活动室。因为之前沫沫已经收集了好多虫子放在瓶子里,结果都死掉了。为了让他能够正视这件事,我进行了干预,并提出把虫子送回到户外。沫沫听到后情绪很低落,经过一番交流沟通,最后同意将西瓜虫拍照记录下来后放回户外,以此来满足他对小昆虫的喜爱,同时我还鼓励沫沫继续当一个小小昆虫学家。

我的思考:

沫沫太爱小昆虫了,当时我提出质疑阻止孩子的时候也是犹豫了很久。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把孩子带入一个真实的自然世界里时,如何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才是教育面对的首要问题吧。如果沫沫和西瓜虫的故事发生在现在,我定会将个别交流变为小组反思讨论,引导幼儿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学会爱护生命,照顾生命。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学会了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思辨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们。

2.小鸟的葬礼

一天,活动中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发现一只小鸟,它死了。” 关于小鸟的死因,孩子们激烈地讨论起来。

第二天,曹梓文小朋友提议:“把小鸟埋起来。”大家一致同意将小鸟安葬在“无人区”。于是,孩子们用小铁锹刨坑,把小鸟轻轻地放在土坑里,安葬在树下。在安葬小鸟的过程中,我遵从孩子们意愿,默默地观察他们的行为。

五一长假过后,孩子们还为小鸟立了墓碑,插上了美工区自制的小花、香烛进行“祭奠”,算是为小鸟安葬。关于小鸟的葬礼就结束了。

我的思考:

关于小鸟的葬礼,不仅是孩子们已有生活经验的呈现,更是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面对生命,孩子们表达出了内心的善意,这份善意是与生俱来的,就如同他们天生就和小动物有亲近感。为小鸟举行一场葬礼,它不是游戏,而是孩子们尊重与呵护生命的一次经历。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们这颗善良的心,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惜每一个生命,如同爱惜自己。

在“以儿童为本”的学习教育之路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从“我希望”到“孩子们希望”,从过去教师主导、高控、过度干预到理解儿童、追随儿童、相信儿童,这对于我来说是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一次真正的蜕变,让我更加坚定“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也更加笃定生活与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走进幼儿园“无人区”自由探索,发现幼儿园小角落中的大自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沫沫绿化带无人区
最美城市“绿化带”
逃学的小猪
种子
风景
珠穆朗玛峰翻越进行时
断盐也是一种刑罚
打招呼
地球可能并不孤单
溯溪:溯源之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