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淋雨“趣”

2022-05-27王晓雪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下雨天天气预报雨伞

王晓雪

自然教育是指学习者在自然情景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自然场景,丰富的材料、工具和可操作的活动与自然进行深度互动。自然教育不僅能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主动地关心身边事物的变化,使其与自然和谐地相处,还能促进幼儿知识的获得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夏季是雷雨多发的季节,接连的大雨阻挡了幼儿户外活动的脚步,限制了他们游戏的空间。一天,聪聪站在门前用手去接屋檐上流淌下来的雨水,这一行为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的眼球,他们纷纷参与其中。

聪聪:“好想出去玩呀!”

彤彤:“可是下雨了,会把衣服淋湿的!”

袁袁:“还会生病!”

我们围绕“雨”展开了话题讨论:难道雨天就不能出去玩了吗?怎样才能让雨天也变得有趣呢?于是,课程故事“走,淋雨‘趣’”油然而生!

分析:“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爱玩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渴望与大自然接触,喜欢触碰到雨水时的凉爽感和新鲜感。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以“雨”为切入点,让自然资源成为教育的活教材。

为了了解幼儿对于雨天的想法、心情以及已有经验,我们从“雨天的世界”“防雨有办法”“雨天怎么玩”等方面制定了调查表,为幼儿玩转下雨天做好经验准备。

萌萌:“我喜欢下雨天,下雨之后会有许多的水坑,踩上去可有意思了。”

宸宸:“我也喜欢,因为下大雨之后我看见了彩虹,可漂亮了。”

淼淼:“我才不喜欢下雨呢,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鞋子都湿了,裤子也湿了。”

彤彤:“我也不喜欢,下雨的时候我只能待在家里面,一点也不好玩。”

幼儿在晨间谈话时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调查,对雨天仿佛有着说不完的看法和理解。

分析:在对雨天喜欢程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班里35名幼儿中有32名觉得雨天也很好玩,占比约90%。幼儿能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出不同的玩法,如踩水坑、品尝雨水、寻找雨天出现的小动物等。幼儿对雨天可能形成的气候和自然中动植物的变化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能够说出雨具的名称以及不同雨具防雨程度的不同。但也有3名幼儿不喜欢下雨天,究其原因是天空灰蒙蒙的,不能出去户外活动。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想法,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天气的不同对心情的影响,同时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雨天可以怎么玩。

到底雨天能不能出去玩?怎样发现雨天的有趣?如何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奥秘而不会淋湿呢?一个个想法从天真可爱的小脑袋里蹦出来。

小羽:“我们可以用雨伞啊,我有一个皮卡丘的雨伞。”

劢劢:“我有雨衣,我的雨衣是恐龙,还有恐龙头的帽子呢。”

西西:“我们还可以穿靴子呀,这样鞋子就不会湿了。”

穿上雨衣雨鞋,撑起雨伞,雨天的游戏开始了。用手接雨水,拍一拍油桶上的积水,踩水坑,去种植园地找一找和幼儿一样雨天出来游玩的动物等。

朵朵:“快来看,这个树叶下躲着一只小蜗牛。”

糖糖:“看来它也喜欢下雨,这个树叶就是它的雨伞。”

亲亲:“草地上这只蚯蚓受伤了,它会死掉吗?”

小宝:“不会的,《蚯蚓日记》里说它会生长出另外一半的。”

幼儿用手心感受雨滴的温度,用耳朵倾听大雨哗啦啦的声音,小雨从屋檐落下滴答滴答的声音,感受小脚啪叽啪叽踩在地面上溅出水花的快乐……

分析:幼儿能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并聆听雨落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声音,用手触摸屋檐、树叶间的雨,充分感知环境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积极地表达,观察力、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获得了新的认知。

下雨过后,雨水去哪儿了呢?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吗?

乐乐:“下过雨,沙坑里的沙子变得硬硬的,可是泥土却软软的。”

小玉:“每一片树叶上都还有小水滴,太阳一照亮亮的。”

沐沐:“轮胎里还有雨水,我一推它,水也跟着轮胎滚起来了,真好玩!”

玥玥:“梯子上也有水珠,一晃就和下雨一样掉下来了。”

幼儿分享讨论着雨后的变化,疑惑为什么蚯蚓、蜗牛会在下雨天出来,平时它又待在哪儿呢?于是我们把找到的小生命带进了科学区,近距离地观察它,并尝试饲养蜗牛。

幼儿还发现泥土和沙子的不同,下雨前泥土是硬硬的,沙子是软软的,但雨后它们都有了变化,幼儿用手摸一摸,用眼睛细心地观察下雨后的变化。

分析:通过雨后的观察和发现,幼儿对动植物的习性和生长特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本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蜗牛、蚯蚓等动物,甚至泥土都是不起眼的事物,但经过雨水的洗礼,它们生动活泼地出现在幼儿的眼前,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课程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接连的几天都是晴空万里。

茜茜望着窗外说:“明天还下不下雨啊,会不会还是太阳?”

“明天是晴天!我爸爸每天看天气预报,说最近几天都不下雨,我今天回家也去看。”晨晨说。

师:“你们都知道天气预报是什么吗?”

幼儿通过和家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初步了解常见的天气图标,并用绘画的形式把天气记录下来,逐渐养成了关注天气的好习惯,还模仿天气预报中的播音员叔叔阿姨为大家播报天气,成为了一名小小播报员。

分析:在发现接连的几天都是晴天后,幼儿对什么时候下雨产生了好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于是我们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关注天气的变化,通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气象,做好相关的准备,并以播报天气、用不同符号记录天气的变化等方式,丰富幼儿对雨乃至天气的认知。

“下雨是因为太阳公公哭了吗?”

“是天空破了!”

“是天上有一个洒水车吧!”

“不对不对,一定是孙悟空把那些神仙都打哭了。”

……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一书中认为:“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模仿、创造力。”主题活动中,我们追随幼儿兴趣,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关于“雨”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爱的雨伞”,观察“什么地方可以观雨、躲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感受和体验。雨中的水洼、滑梯、小草、大树、沙坑、土壤都可以被重新发现,平凡又有趣。幼儿从感知雨的存在——感受雨后的变化——关注雨——制作雨,体验在雨中游戏的快乐。随着活动的发展,幼儿对于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深入到区域游戏之中,自发地关注小动物以及身边的建筑,让课程走进幼儿的心中。追随幼儿的脚步,我们的课程与生活和大自然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雨的意境美。感知雨的主要特征,乐意用语言、绘画、建构等方式表现下雨天的所见所闻。在幼儿个别化学习和自主表达的过程中,肯定幼儿的优点,帮助幼儿提升感受、欣赏的能力。

通过关于“雨”的一次微课程,幼儿用一种新的方式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新的认知和能力。幼儿在感知、认识、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自然的价值在于它是千变万化的,于小班幼儿来说,对“雨”的一次体验、一个发现、一场讨论都能激发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简单的“下雨了不能出去玩”“雨具的分类”到“雨前雨后的变化”“雨中动物的习性”“区域中的个别化学习”。幼儿是好奇的、好学的,我们应该创造各种条件,挖掘大自然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培养幼儿想探究、要探究、能探究的能力,让课程不断丰富,让幼儿在自然中自然地生长。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下雨天天气预报雨伞
天气预报
雨伞树
雨伞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如果
下雨天能干的事
雨伞的“家”
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