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

2022-05-27焦晋汾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探究幼儿

焦晋汾

自然、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最丰富、最生动的来源,苏霍姆林斯基视大自然为“活的思想的发源地,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基于大自然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我园从2020年开始,尝试围绕“自然教育课程”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如何在儿童、自然、教育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结,如何在自然教育实践中找寻到真正具有“自然味”“儿童味”的文化表达体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身边不缺自然,缺的是教育。为此,我们在办园思想、课程创新、环境创设等方面,不断探索、突破与重建。聚焦幼儿普遍感兴趣的事情,围绕身边常见的自然事物,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和材料,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规划创设环境,多元化丰富幼儿体验探索空间

我们站在幼儿的视角去改造幼儿园,将自然元素、儿童元素都纳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规划中,让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空间都有“故事”,都会“说话”,目的是让幼儿有更加宽松的体验和探索空间,自然游戏,自然成长。室外,我们创设了涂鸦墙、小树林、小木屋,开辟了谷物蔬菜种植园,投放了软绳梯、布吊床、树桩、瓦片、鹅卵石等低结构材料;室内,我们打造了布艺坊、木工坊、陶泥吧、阅读吧,还鼓励各班开辟了种子博物馆、干花晾晒区等。丰富的环境及材料,进一步拓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二)追随儿童选择,随机生成自然教育主题活动

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选择要追随儿童,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发现。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及引导者,应科学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并通过观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思考,积极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偶遇蝴蝶,好奇地问这问那,教师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倾听他们的思考和疑惑,然后通过交流共同生成了探究活动“美丽的蝴蝶”。教师引导幼儿从蝴蝶的生长、飞行、种类、饮食、颜色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探究。这样随机生成的自然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其主动思考、主动获得经验的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推出了近二十个自然教育主题。如,动物昆虫主题“蚕宝宝的一生”“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壁虎”“小蝌蚪长大了”,植物主题“好粗的树”“有趣的豆宝宝”“蒲公英”“好玩的树叶”,以及认识自然环保主题“沙尘暴”“神奇的石头”等。

(三)加强教师反思研讨,逐步完善优化课程体系

主题活动的生成最初源于教师敏锐捕捉到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然后在班内开展的一系列体验、探索活动。为了让这些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我园教研室会在每学期末通过展示分享、交流研讨的方式,组织全园教师梳理出每个主题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集体教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填充、完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逐步明确了以“尚自然、重探索、展个性、促发展”为目标的自然教育课程定位,形成了涵盖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领域的主题活动体系,以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成长为载体,以系列主题活动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幼儿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眼发现、用耳倾听、用嗅觉感知、用味觉体验,在与自然接触、体验、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及品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有情感温度、有独立人格、乐观又自信的儿童。

我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组织形式、实施评价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

(一)组织多场景多形式活动

1.室内体验活动: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如,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自然角的形式,组织幼儿开展认识自然现象、了解物种、养殖动物、制作标本等手工体验类活动。

2.户外探索活动:实际接触、参观并进行探索与体验。如,通过户外自主游戏、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参观污水处理厂、气象站,参与掰玉米、收割小麦等秋收活动。

3.园外延伸活动:发挥家庭、社区资源,拓宽学习范围。如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还可以在家饲养动物、种植花卉,感受照顾动植物的乐趣,领略生命的美好。

(二)采取多维度正向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应多维度、正向评价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目的是激发、维持他们探究的热情,深化探究的过程,促进学习品质和意志力的形成。因此,在自然教育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尤其对需要幼儿较长时间进行观察和探究的活动。如,教师应阶段性地对饲养小组的幼儿给予激励性评价和奖励,肯定他们坚持的行为、耐心的品质,从而提升幼儿探究活动的“保鲜度”。此外,教师还应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课程展示日、演出、评选等活动,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从而激发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促进家长对幼儿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基于教师困惑开展研讨

在做好自然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我们经常采用“头脑风暴式”“沉浸式”“参与式”等形式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全园教师深刻理解幼儿园自然教育丰富的内涵,找寻教育的方向并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和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如,幼儿捡到一片叶子、一颗果实,观察草地里的小虫子时,教师应该如何通过眼神、提问等方式,敏锐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当幼儿对风雨雷电、季节交替等自然现象感兴趣时,教师又如何创设科学探究活动,带领幼儿初步认识、深度感知。以儿童为出发点,基于教师的实际困惑开展教研,能够帮助教师明晰思路,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带领幼儿感知自然、探索自然。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园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幼儿园课程解放的前提,这为幼儿园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为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园自然教育課程的内容是在幼儿兴趣和教育价值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教师需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并追随幼儿的自主选择,充分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在活动中增加幼儿经验、丰富幼儿情感、唤醒幼儿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发展幼儿审美体验的目的。这和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是相吻合的。

在对各种自然资源从点到面的探索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自然教育带给幼儿的是生命融合的整体性教育,幼儿浸润在大自然中所得到的馈赠,远远超乎我们的意料。但是,由于我们的条件和资源有限,有些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如在天文、地质、大自然物种等方面,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挖掘和利用多方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持。

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做自然文化的守护者,沿着自然教育这条道路继续走深、走实。放慢脚步让幼儿接触、观察、享受自然,带领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吸收、慢慢品尝、慢慢消化,让幼儿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滋养,让成长更有力量!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儿童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设问引导探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画刊
“六·一”——我们过年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