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背景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26刘蕾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校企融合工业设计

摘  要: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对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工业设计教学,能有效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能够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文章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大方向入手,进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以期依托校企之间的协同育人,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为企业提供优秀设计人才。

关键词:校企融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022-04

在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依托科技与经济能力成为不同国家较量的重要工具。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是通过设计能力的提升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大转变实现的重要依托是人才,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依托校企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增强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匹配度,进而提升国家制造业的设计能力。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最早在英国被提出,主要是将企业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方案进行整合,在整合企业和学校双方资源的背景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宗旨是培养设计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高校。国内的校企合作模式相对灵活,有项目式教学、工作室教学、创意工坊教学、校企合作办学等[1]。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的项目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小组形式,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进行工业设计基础知识与设计技能的整合。项目式教学有一定针对性,通过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体验,并有效应用设计技能,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工作室教学是通过工作室的建立,将学生纳入工作室中,包括准工作室和完全工作室。准工作室的运营是学生在学习完工业设计基础课程后进入工作室完成专业设计学习,由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同工作室专业侧重点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进行选择。完全工作室是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在两年的学习结束后,通过选课的方式进入工作室。完全工作室的学生和主持人是双向选择,选择后学生在毕业前要一直在工作室学习,并通过研究方向和明确目标提高实践设计能力[2]。创意工作坊教学是通过可大可小的项目,通过阶段性项目的强化,指导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设计任务。学生通过模拟设计任务的完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同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工作坊教学将学生、教师、企业三方拉在一起,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意识。校企合作办学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由企业投资学校,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校企合作办学使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性不强

中国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是从艺术设计教育分离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相对传统,课程体系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注重学生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虽然部分高校针对性加强实践课时,但其占比仍然低于理论课课时,特别是产品设计环节,针对企业需求的技能训练较少,学生设计意识不强。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对产品材料与工艺的了解,无法了解产品的功能和工艺,致使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企业量化生产需求。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是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设计能力,能了解企业产品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等,进而依托市场需求将设计理念物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方案的设计过于传统,导致学生的这些能力被忽视,不利于实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4]。

(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目的是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连接。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起步相对较晚,随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成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5]。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设计原理与方法,还要熟悉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掌握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进而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作为涉及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工业设计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本身,更要依托扎实的理论知识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高校人才培养的界定脱离了企业的产品设计需求,脱离了社会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因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工业设计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但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现有企业中,具备持续设计能力的人才非常短缺。高校的工業设计人才培养受培养模式和机制等制约,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6]。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法等无法与综合设计能力人才需求挂钩,无法为企业输送优质工业设计人才,无法推动国家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技能

根据国际设计组织出台的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设计人才分类日趋详细。在企业内部,工业设计人才可分为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无论何种类型的人才,都是企业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最基层力量。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具备较高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7]。因此高校在进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时,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利用设计软件辅助设计意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材料、产品的使用客户需求、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而在整合综合应用能力基础上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二)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多数是进入企业从事设计工作,那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性设计是其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作品的创作。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要依托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设计训练,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在产品开发周期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设计是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工业设计人才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理念和能力,进而为创新性设计奠定基础[8]。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一)与时俱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调整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依托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需求进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评估的设计,能满足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9]。依托校企合作,调整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能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互通,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在提升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完成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

其次,优化校企合作培养方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要与企业共同进行,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法的制订过程中,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以企业人才需求为起点,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设计。校企合作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以行业调研为基础,以专家咨询为保障,能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资源引进高校,将企业需求提供给高校,这有利于学生走出去,在了解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设计技巧。

再次,明确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的构建是高校人才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标准,能帮助高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方法,进而增强实践指导的配置[10]。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与高校共同制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标准,能使高校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更动态化,利于企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进而在完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产教联动。评价是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衡量。校企合作背景下,多元化评价模式能有效引进企业的评价机制,在完善高校工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推动人才评价由传统的分数高低向能力强弱转变[11]。

最后,完善课程保障与监督。高校是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方,相当于人才的输送方,除了实施培养人才外,还要对培养人才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能根据监督的结果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监督过程中,能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将企业优势项目引进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产业链条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12],进而为企业自身提供稳定的人才结构。

(二)恰到好处调整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依托平台的创建,承接企业的实体项目。高校要与企业保持稳定联系,并将企业的实体项目引入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工作室、创意工作坊等承接企业的项目。高校依托平台承接企业的实体项目,能在强化自身宣传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践管理具体化,并通过规范化合作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企业委托的工业设计项目,还是企业独立研发的工业设计项目,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校企合作,目的是通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契合度高的工业设计人才[13]。

其次,建立企业特色工作室,对校内实践进行补充。高校工业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特色建立工作室,目的是通过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参加业内比赛,进而提高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实效。在建立工作室后,要对工作室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目的是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工作室承接的企业项目更符合学生的兴趣,进而有效发挥工作室在工业设计实践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4]。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工作室报名,工作室主管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人才选拔,通过双向选择,促进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

再次,融企业竞赛到实践环节。企业竞赛有效融入实践教学环节,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创新意识[15]。企业竞赛内容与不同实践环节内容相契合,并通过灵活操作的方式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学生参加企业竞赛获奖后利于设计兴趣的延续,也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将企业竞赛写入实践大纲,根据竞赛项目指导学生发挥创意,通过草图、效果图、渲染图的线性深入完成作品。企业竞赛的时间安排至关重要,只有与实践课程内容吻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企业竞赛与传统工业设计课程的设计美感结合,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使学生在找到最佳创意点的基础上依托高技能、高创造能力将人类的生活方式、环境等呈现出来。

最后,依托校企项目合作共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不同区域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可以是“请进来”,也可以是“走出去”,选择合作模式要根据现有高校所在地域特点决定[16]。校企合作项目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在为实践教学注入新鲜血液的基础上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接触最新的设计实践。在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实操环节,主要是先由教师选派学校优秀学生进入对接企业进行实习,学生自愿前往。通过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三向选择,校企合作更深入,学生也能发挥优势并学习到最新设计理念和经验。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基地,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设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校教师传授学生设计方法,企业指导教师传授学生最新产品设计流程,通过三者的協作实现资讯共享,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新产品的设计与创造[17]。

五、结语

总之,创新强国是国家复兴的重要路径,工业设计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重要支撑。高校的工业设计是一门创新型的实践专业,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但只通过学校单一主体进行人才培养,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的设计师。校企合作能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深入生活实践中,能通过企业及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工业设计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优秀工业设计师的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是通过企业与高校持续性的沟通,在顺利开展合作的基础上使企业全程、持续性参与到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通过产学一体,推动人才培养的供给结构转变,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改善企业人才需求短板问题,实现企业工业设计人才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进而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创造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 王一鸣.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台改革与发展研究[J]. 智库时代,2021(52):1-3.

[2] 安琪.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台改革与发展研究[J]. 新闻传播,2018(05):79-80.

[3] 乔娟.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台改革与思考[J]. 今传媒,2018,26(07):128-129.

[4] 李昕波. 核心素养下高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 赢未来,2021(22):4-5.

[5] 黄凌玉. 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2(04):104-109.

[6] 谢太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本科人才[J]. 教师,2019(23):88-89.

[7] 林敏华.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以技工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 时代教育,2018(14):52-53.

[8] 周莉莉. 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工业设计,2021(09):47-48.

[9] 黄海,李馥颖. 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教学改革[J]. 美术大观,2011(10):166.

[10] 徐瑶.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4):13-16.

[11] 罗成,李少康,张祎濛. 产教融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新模式[J]. 设计,2020,33(19):103-105.

[12] 尹程.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产品CMF设计”课程教改初探[J]. 南方农机,2021,52(24):182-184.

[13] 孙惠. 产教融合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 中国高校科技,2019(09):55-57.

[14] 李德君,孙巍巍,杨丽华,等.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J]. 艺术科技,2016,29(07):45.

[15] 周志勇,詹锦,杨晓扬. 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趋势研究[J]. 设计,2021,34(19):107-109.

[16] 申帅芝. 新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可行性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21,7(13):50-53.

[17] 李亦文. 有关“产教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2020,10(04):1-5.

(荐稿人:安猛,吉林动画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刘蕾(1989—),女,硕士,吉林动画学院设计与产品学院文创产品设计系助教,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校企融合工业设计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