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损伤及康复
2022-05-25梁红
文 / 梁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排球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部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文献、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等关于排球运动损伤、排球动作特征分析、运动损伤康复办法、运动心理等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的理论支撑。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的文献资料中的数据和观点进行分析、总结。
2 研究结果
2.1 排球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影响因素
2.1.1 排球运动技术影响因素
①垫球。垫球技术需要基本的进行移动步伐,练习者要先移动到球落点的位置,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看准来球方向,手腕下压、夹臂插入球下,脚底发力依次传入手臂将球垫到指定位置。垫球技术中最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环节是在进行脚步移动判断球的准确落点时,在调整位置过程中要快速的移动到合理位置可能需要急转和变向就会出现运动损伤。
②传球。传球要求运动者面对来球做好准备姿势,双手置于额前一拳距离,两拇指相对呈‘一’字型在触球瞬间手腕抖动将球传出。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有腕关节和手指。在练习或者比赛的过程由于双手位置不对或者是两拇指呈八字型面对来球,造成手指受伤出现红肿。过度练习和发力部位不对也会造成腕关节和肩关节的磨损、疲劳。
③发球。发球需要练习者面对球网,左手持球将球抛出至右肩前上方一臂距离,右 手同时挥臂鞭打球的 后下部将球击出。发球动作较多的用到肩关节,由于动作技术链接不合理或者发球动作违背技术原理就会导致肩袖损伤。
图1 排球发球教学
④扣球。扣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具有观赏性的动作因为扣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复杂的技术链接。扣球动作有助跑起跳,挥臂击球,落地缓冲这三个环节,因此在扣球环节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较高,损伤部位有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背部。
⑤拦网。拦网技术包括起跳、拦网和落地缓冲三个环节,由于拦网时双方仅有一网之隔因此容易发生碰撞,主要损伤的部位有手指、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2.1.2 运动者自身影响因素
①排球运动中不同技术环节对体能有不同需求。垫球是需要准确的垫球、快速的移动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传球需要判断好传球路线、快速的移动和调整、手指和手腕要有将球稳定、精准送出的力量。扣球需要强大的爆发力、优秀的弹跳力、稳定的核心力量以及一定的柔韧素质来调整扣球姿势。拦网需要快速移动能力、良好的弹跳能力以及精准的判断[1]。如果运动者自身的体能不足,就会在完成以上的技术动作时因为运动疲劳而导致技术变形诱发运动损伤的风险。
图2 排球拦网教学
②扣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典型的鞭打动作,在排球的扣球动作之前上肢处于屈曲状态,这样既可以减少上肢的转动惯量又可以使挥臂的肌肉群处于最佳发力状态,最后通过手腕的甩动和加速作用于球体达到最大打击效果。如果在训练中运动者违背了的技术物理学原理和人体自身的生物学原理,除了鞭打动作外观出现差异同时也违背了自身的解剖学特点,那么超出人体活动的范围就会造成运动损伤[2]。
③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这与运动者的应激反映有关,当运动者认为自身的运动水平、应变能力超出了情境的要求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就会比较小,反之亦然。
④运动智能。运动智能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反映是技战术的应用和场上的应对能力,运动智能包括了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和思维能力[3]。运动者运动智能的高低就决定了在训练和比赛中的集中程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能够让运动员快速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
⑤战术能力主要反映在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注重战术创新和战术理论研究等 方面。在训练比赛中学生战术能力的运用程度也是造成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的原因之一。
2.2 常见产生损伤部位
2.2.1 指关节损伤及成因
排球大部分是靠手来完成击球动作如常见的拦网、传球、扣球都要大量的使用,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往往因为位置不合理或者没有及时调整手型导致技术动作的力量传送错误或者动作解剖姿势错误以及来球力量过大缓冲不合理而导致指关节的韧带损伤、指关节畸形、指关节软骨损伤[5]。一般指关节的损伤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急性损伤,一种是慢性损伤。
2.2.2 肩关节损伤及成因
在发球和扣球以及拦网过程中如果技术动作不合理肩关节旋转范围过大、技术链衔接顺序错误、发力部位不正确都会导致肩关节损伤,以及训练过程中练习负荷过大没有及时处理好负荷和恢复之间的关系,在损伤后没有恢复好就继续训练所形成的慢性损伤这些都是肩关节损伤的成因。
2.2.3 腰背部损伤及成因
在排球运动中腰背部损伤中根据损伤次数列前5位的是:腰背肌肉筋膜炎、腰肌急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棘间韧带伤、腰椎峡部裂[6]。在排球运动中为了快速启动一般运动员在场上都采用排球中半蹲、微蹲、深蹲的准备姿势,另外扣球、拦网、垫球这些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腰背部骨骼和肌肉承受负荷。重复的翻滚、鱼跃救球由于动作力量大、速度快、动作难以控制,腰肌出现急性损伤。
2.2.4 膝关节损伤及成因
在排球运动中常见的膝关节损伤类型就有膝关节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骨劳损[7]。当小腿固定,膝关节以上肌肉突然转向幅度过大超出正常承受范围时就会造成副韧带的撕裂,包括长期的落地姿势不正确如全脚掌同时落地也会造成膝关节副韧带的损伤。另外在 拦网过程中由于双方碰撞等外力作用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伤后长期的磨损和重复的半月板损伤都会造成膝关节的功能性障碍。
2.2.5 踝关节损伤及成因
在排球运动中造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在起跳落地时重心不稳导致的方向倾斜或者落地时踩到队员的脚从而造成踝关节内翻和踝关节韧带扭伤,严重者可能出现跟腱断裂。如果运动员只伸膝不屈足, 弹跳的高度将受到很大影响[8]。在扣球时运动员要前冲起跳往往落点会超出中线踩到对方队员或者排球,这种情况在拦网时更是频发,当运动员踝关节力量不够加上落地是姿势不稳定就会直接造成踝关节扭伤。
2.2.6 损伤后产生的心理障碍
不少排球练习者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有过运动损伤,即使在伤后进行了功能性运动康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相同部位的损伤,这是由于在运动损伤后之后患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例如畏惧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沮丧等都会对运动员在伤后重返训练产 生一定的阻碍,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
2.3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
2.3.1 指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办法
为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指关节的损伤在训练和比赛前应该充分做好准备热身活动,在气温较低或者肌肉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好前臂和手上的准备,常用的手指关节活动方法有指卧撑、手指抓铅球、指环绕、抓空练习等,注意矫正传球时的错误动作,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练习后及时进行手指放松练习消除手部疲劳。损伤后注意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性锻炼方法如下。
①解除固定后多进行手指屈伸练习,局部僵硬时可以先进行热敷,适当尝试手握重物。
②多做主动握拳活动,伴随关节功能 的恢复可以逐步的参与训练。
③禁止被动的猛烈屈伸练习,以防再度受损,尽量热敷后多做手指对称练习。
2.3.2 肩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办法
在训练的比赛前一定要做好预防损伤工作,训练复杂动作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负荷,由易到难。加强肩关节的肌肉力量训练,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康复方法如下:
①伤后恢复期应逐步加强肩部外展、前屈、外旋、上举练习,防止肩关节粘连。
②疼痛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以进行肩部环绕、拉力器扩胸、拉橡皮筋后划臂。
③上臂下垂,肌肉放松,肩部进行主动钟摆练习。同时增强三角肌练习,多进行肩部外展90度静力负重练习
2.3.3 腰背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办法
腰间盘突出成为近几年来较为频发的运动损伤类型。预防的主要办法有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避免在过度劳累和负荷过重的状态下进行练习、做好准备热身工作充分对肌肉进行激活。在出现损伤后可采用以下康复办法。
①在疼痛有了一定的缓解之后进行腰骶骨肌练习,仰卧伸膝勾脚内收抬腿、握杠后伸腰、仰卧伸膝抬臂,减少肌肉粘连、增强肌肉力量。
②使用拱桥式和飞燕式可以有效减缓肌肉酸痛,注意循环渐进,依次增加重复次数。
③俯卧体后起、并做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以及双杠上支撑前后摆腿练习。
2.3.4 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办法
常发的有髌骨劳损,以及膝关节过度外翻导致的膝关节韧带扭伤。预防办法有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膝部关节和肌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做好起跳后的落地缓冲、避免粗暴错误的动作、日常加强膝关节的医务监督和防护。在损伤后的康复办法有。
①在韧带拉伤的疼痛消失后多做肌肉冲动即股四头肌的功能性训练、直抬腿等。
②接触膝关节的固定后多做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加大膝关节的活动力度。
③恢复后期可采用动态拉伸和单脚提踵练习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2.3.5 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办法
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多进行踝关节的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练习以及关节协调性练习,如关节提踵、脚部负重、跳绳、足尖练习等。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拉伸和活动。同时要提高落地姿势的正确性、落地时谨防对方的犯规动作。在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可采用以下康复办法。
①在接触踝关节固定之后在弹力带和护踝保护的情况下积极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以及周围肌肉的小范围活动。
②逐步练习走路并且做一些有准备的小跳活动和提踵练习,注意循序渐进,加大练习力度。
③尝试重压患处和脚踝外翻试验,待疼痛消失后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活动,练习后及时进行按摩恢复减小复发几率。
2.3.6 运动损伤后心理健康康复办法
①要促进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需要帮助向伤者传授正确的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让伤者可以积极的进行运动损伤的功能性康复训练。
②要学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巧,学会停止消极情绪,重建重返训练场的信心,设置合理的康复的目标。
③教会运动员应对伤病复发的办法,在损伤的康复阶段伤病的复发是很常见的,因此做好伤病复发的准备可以避免惊慌和气馁情绪。
3 结论
运动损伤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不同运动项目的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项目特征所决定的,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正确认识导致运动损伤的动作的生物学原理和运动力学、解剖学原理。同时要注意生理和心理上的康复同样不能忽视,帮助受伤的运动员重返训练场和赛场,保持对运动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