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跳跃类项目体能训练优化模式
2022-05-25包凯晨
文 / 包凯晨
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是体能训练的核心。随着现在对体能的研究越来越多,针对田径跳跃类项目的特点,对各运动项目规律进行详细分析,探寻跳跃类项目训练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契合点,有助于妥善处理出现在发展中难点,促进训练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只有采取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注重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的协调,开展循序渐进式的专项体能训练,才会生成完美的起跳方面的合力,进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最终在比赛中发挥出超常的能力。
1 一般体能
在当今的运动竞技中,一般体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是训练和比赛的核心保障。一般体能素质除了力量素养之外,还对于速度能力的要求极高,同时需要柔韧、灵敏、协调等综合能力的支撑。无论是竞赛项目,还是田赛项目,一般体能要素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运动项目的固有特征,针对不同运动的训练模式,在发展专项体能素质的过程中需要与技术动作保持匹配。
速度在一般体能素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最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在田径运动当中,速度素质往往决定了队员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当然在专项运动中,速度素养主要体现在快速和持续奔跑的能力,而跳跃类项目则对专项速度的要求极高。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当中,无论是跳远、三级跳远项目,还是跳高、撑杆跳高项目,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只有在力量素质方面占据优势,才会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而且对于其他方面体能素质的提高产生较强的影响作用。
柔韧素质虽然不能完全左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运动寿命则具有不可替代的帮助。为此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强柔韧素质必不可少,而且有助于提高动作技术的精准性和质量。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当中,灵敏素质体现在发挥自身最强的潜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并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准确、敏捷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2 跳跃类项目的专项体能特征
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跳跃类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集速度、力量、爆发力于一身,各个专项体能都要处于优势,这样才能持久地提升运动成绩,同时促进各项身体素质水平的稳固。一方面,跳跃类项目基础要求跑得快还要跑得稳;另一方面,跳跃类项目离不开自身强大爆发力的支撑。最后,作为跳跃类项目的发挥着核心要素,力量素质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速度和力量完美结合,才会产生惊人的爆发力,形成特殊力量素质。专项体能与跳跃类项目紧密相关,主要以肌肉活动进行呈现,关乎着训练质量以及运动成绩的提升,相关特征表现如下。
2.1 高度专项性
在跳跃训练和比赛之中,运动员的体能分配基本是一致的,即以无氧非乳酸供能为核心。特别是处于高强度的运动中,更需要人体不同机能器官能够支持极限强度条件下的专项训练。为了高效促进专项体能的提升,除了需要依靠专项针对性的手段之外,还需保证持续性的时间和强度。专项特有训练的本质在于通过使用差异性的训练方法与模式,人体形成了刺激与适应的过程。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前提是要基于项目的特点与要求,形成针对适应过程的专项特异性,以期确保跳跃运动员技术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当然适应性反应的专项特异性主要与自身心理因素的发挥有关,同时更离不开运动素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持。尤其是在大强度肌肉活动中,面对紧张激烈的竞技对手,强化专项运动能力必不可少。
2.2 时间局限性
在跳跃类项目中,体能训练同样需要遵守时间尺度守则。众所周知,在跳跃类项目中,跳跃过程基本上在短短十秒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ATPCP系统作为供能支撑。由于在跳跃竞技过程中,需要收到时间局限性的影响。首先,在面对外部刺激时,跳跃运动员需要产生一种生理适应,当然这种适应反应分为急性和长久性的两种形式,二者表现出的特点也因此区分为不稳定和相对稳定。其中急性适应性反应主要与刺激强度有关,例如系统自身恢复能力以及训练水平等。虽然专项强化训练目的十分明确,但是稳定性却差强人意。其根源在于受高强度的专项负荷影响,促发生物学形态改造的产生,从而表现出局限性的体能生态特点。稳定的适应性能则关系到跳跃专项成绩,虽然各器官形态经过适应之后,能够间歇性地满足专项训练的需要,但同样存在时间局限性。
2.3 评估客观性
在田径竞技项目中,跳跃类项目一直是体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在竞技场上,往往决定比赛胜负的并不是身体素质,而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很多跳跃项目的竞争尤为激烈,胜负可能在毫厘之间见分晓。这就反映出体能训练需要客观地进行评估。在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础的体能要求也随之提升。而且不同跳跃类运动员承担负荷的能力各有差异,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区分。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体能的各项指标的监控,才会有助于体能客观性指标和针对性能的提升。
2.4 水平动态性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提高体能储备需要做好定性分析和数据管理,通过坚持刺激—疲劳—超量恢复的精髓,在稳定与失稳中寻求最佳平衡。在表面上看似稳定的系统下,也蕴含着局部不稳定的元素,这就需要人体在工作过程中加强竞争与制约的对垒,形成协调与促进的关系。正是由于水平动态性的存在,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促进供能系统相互交替和补充。而体能训练的意义在于,体能整体水平需要突破暂时的不平衡性,并达到的新的动态平衡,最终促进专项运动能力保持高标准的进程。
2.5 非衡互补性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中,体能训练一般以非平衡开放系统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还是各子系统之间互补、重组,都离不开统一均衡的体能结构。一方面,体能系统本身具有特有的开放性特征,表现出协作及势差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非均匀的变化使体能系统不是统一均衡发展的,需要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选择,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物质、能量传递信息能够保持一致,形成自组织的有序结构。
3 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专项体能训练原则与方法
3.1 跳跃类运动员身体形态
该项目运动员的选拔与其他项目不同,除了要求身材修长之外,小腿也需细又长。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腿相对较短、跟腿细长,除此之外躁关节围度较小。只有符合上述身体形态的指标,才能够保证运动员在后续的体能训练中保持优势,这也是后续训练质量和成绩提升的核心基础。
3.2 跳跃类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原则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跳跃类运动员成绩的提升与开展专项速度能力训练息息相关,只有保证专项体能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强化专项技术的标准和程度。无论是体能训练的持久性开展,还是竞技技能的持续性增强,都需要遵循基础的原则和策略,这样才会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首先,要充分基于跳跃类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在尊重个人体能基础的前提下,侧重专项体能的基础上,才会达到专项速度能力的获得。其次,由于跳跃类项目的加速距离有限,为此无论是在训练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还是持久技能的提升,都需要以强化运动员的短距离加速能力为基础,确保增强跳跃类运动员的短距离加速能力,这样才能够增强其保持速度的能力。再次,在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一般运动员很难理解到助跑练习的精髓,如何获得最高速度状态,这就要求强化助跑的本体感觉,以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为基础,让跳跃类运动员产生实质性的能动性体能优势。最后,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优化模式的改进,还是完善体系的强化,都需要适当的跳跃练习辅助速度训练,在考虑肌肉关节协调用力的基础上,强化力量和协调性的提高。与此同时,做好高频率的跨跳或者单腿跳训练,摆脱短距离的速度练习的制约,确保双腿交替的频率,以此增强腿部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此外,侧重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协调性练习,适当加强步幅和动作协调程度的提升,确保运动员动作幅度和骸部以及腿部肌群柔韧性的增强。
3.3 跳跃类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从跳跃类的动作细节分析,结合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知识,开展专项体能训练要侧重专项速度的练习,以此为目标逐步强化体能素质,进而循序渐进地增强专项体能,见表1。在训练加速和持久速度的期间,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加速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稳定的节奏。在遵循专项速度练习原则的基础上,力求步长、步频的同步提升。首先,从站立式30米跑、60米跑等短距离练习模式开始,以此增强运动员的短跑能力,这不仅是检验跳跳跃类动员加速水平,还是体现运动员保持速度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保持(加大)步长的同时,利用提高步频的策略,促进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提升。具体的辅助练习包括顺风助跑练习等训练手段,同时结合拖重物加速跑等特定的训练模式,由此增加展运动员的步频。其次,在增强跳跃类运动员的短跑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以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为核心,通过大量的全程助跑练习,产生助跑的动力定型,为高标准的助跑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起跳动作的顺利实现。最后,以起跳动作摆动练习为抓手,形成摆动动作的动力定型。期间对摆动腿以及双臂的摆动要求需要保持同步协调,以跑速度和快速力量为支撑,通过动作速度和幅度的增加,由此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表1 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3.4 跳跃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无论是何种核心训练方式的投入使用,专项力量训练都必不可少。在跳跃类项目当中,如何确保专项训练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将专项力量训练与最大力量训练进行协调性匹配,在遵循的个人特点选择与项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强化快速力量训练的比重,力争专项快速力量训练与训练要求和目标融合一致,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最后,加强肌肉内部相互配合的协调性,遵循力量负荷应适应专项需要,最大限度地刺激肌肉力量耐力的发展。
3.5 跳跃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不必详述,在训练中既要以专项快速力量能力发展为侧重点,还要兼顾发展臀大肌以及股后部肌群等特殊部位的专项力量,见表2。常采用的优化途径包括必须要求持有快速踏板速度,采取负重高抬腿跑的方式,强化肌肉快速退让性收缩能力,这也是提高起跳效果的关键。除此之外,利用单足跳跃、负重垫步跳等方式,增强腿和双臂的摆动力量,通过相契合的摆动力量练习,强化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确保整个身体协调的强有力保障。
表2 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总之,跳跃类项目属体能类极限强度的运动。影响跳跃类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速度与快速力量。为此在体能计划和实施中应该侧重对上述内容的专项指导和练习。通过同步提升运动员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辅助手段和优化模式,结合个人特征与具体项目特征,将“快速力量”训练作为基础,有选择性地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将“专项技能”作为核心,在严格负荷强度、负荷量控制下,通过各种负重快速起跳练习以及专项速度素质训练,其训练效果就会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