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路项目红砂岩路用性能试验与施工质量控制
2022-05-24罗长林
摘要 红砂岩性质较为特殊,周围环境不同其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如遇水强度降低、易软化崩解等,而未经处治的红砂岩在规范中归为不良填土范畴。因此需对红砂岩进行改良,最终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文章选择某公路改扩建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了解红砂岩的崩解特性,分析其作用机理,研究控制红砂岩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为同类型工程建设作有益探索。
关键词 红砂岩;崩解特性;路基施工;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U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9-0181-03
引言
红砂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岩石疏松、强度低的特点。因此,红砂岩路基非常容易受到雨水和重型车辆的影响。如果红砂岩路基的质量不合格,路面就会发生开裂、断裂、损坏等事故,无法保证公路上车辆的安全。红砂岩路基施工需要特殊的技术支持和合理的施工方法相结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该文选择某公路项目施工实践,经室内试验了解分析红砂岩样品的化学成分、工程特性等,结合施工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1]。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扩建项目,全长15.8 k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项目在既有路宽基础上扩宽至7.5 m,该公路服役多年,检测显示,其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较低;周边为红砂岩区域,如采取借土换填措施会产生环保问题,因此须对红砂岩进行改良,科学控制施工质量,最终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2 红砂岩特性
2.1 化学成分分析
于该公路施工现场随机获取红砂岩土样,根据试验规范,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成本进行测定,详见表1~3;通过表1数据可知,红砂岩土样铁元素含量丰富,主要为Fe2O3,铁元素含量较多的原因为红砂岩长时间沉积,伊利石、蒙脱石较多,该组分遇水易崩解[2]。
2.2 颗粒筛分和击实试验
影响红砂岩工程性质的另一重要因素为土壤颗粒粒径[3],通过颗粒筛分试验了解红砂岩土样粒径分布情况,图1所示为试验结果。从图1所载明数据可知,红砂岩土样颗粒含量孔径主要介于0.075~2 mm之间,曲线不均匀系数低于5.0,曲率系数低于1.0,可知其为不良级配。
为明确土样分类,使用重型击实试验测定其含水率[4],结果为12.73%,借助联合测定仪测定土样塑限,结果为19.61%,指数为17.29,同时测得该红砂岩最大密度为19.21 g/cm3,明确土样属粉土质砂。
2.3 CBR试验结果
土样自身强度也是路基填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工程实践中主要控制CBR和压实度两大指标。该文通过CBR试验了解93%、95%两种压实度环境下,红砂岩土样强度参数,并对比分析崩解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数据可知,从CBR强度角度看,采集的红砂岩土样基本符合公路路床填筑要求,但受濕度影响较大,在湿度环境下易出现膨胀、崩解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予以治理后方可用于填筑施工。
3 红砂岩的崩解特性与作用机理
崩解特性指的是受阳光、大气等条件影响,红砂岩风化速度加快,崩解为碎片、颗粒等,尤以阳光、雨季等环境下表现更为显著。红砂岩风化完全后,其强度大大衰减。红砂岩遇水崩解对其强度、膨胀性能、水稳性等有直接影响,不利于路基稳定,如不予以治理,将影响公路服役期限[5]。
对此,应确定其遇水软化特性情况,该文对红砂岩土样进行不同粒径、不同压实度工况下的崩解试验。于网板上放置采集的红砂岩土样,植入玻璃桶内,加入清水,旨在了解浸水环境下红砂岩崩解演变规律,通过电子秤称重红砂岩土样崩解全程,称重崩解完成后残余土样质量,计算占比。
图2所示为压实度不同情况下测定的崩解曲线。由图中数据可知,土样刚入水时,经由孔隙水分进入红砂岩中,排出空隙中的空气,该阶段红砂岩土样含水率直线上升,红砂岩土样遇水崩解速率非常缓慢,低于土样的饱和速率,因此该阶段曲线测点质量均大于土样质量,峰值出现于浸水约4 h,93%的压实度及95%的压实度红砂岩土样含水率近似饱和,质量曲线开始下降,崩解速度逐渐提升,占据试验主导地位,约30 h后,红砂岩土样全部崩解。对比不同压实度下的崩解曲线,崩解速率与压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压实度越高其土样崩解速率越低,95%压实度土样的崩解速率低于93%压实度土样。完全崩解时间与压实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压实度越高完全崩解时间越多,93%压实度土样完全崩解时间少于95%压实度土样崩解时间[6]。
据现有研究了解,红砂岩组成材料为伊利石、石英等[7],该组分亲水性较强,浸入水中后,组成材料与水分子结合,发生反应逐步溶于水,影响红砂岩的强度,降低其整体粘聚力,最终出现崩解情况。使用XRD衍射试验测定残余土样了解情况,经试验发现,土样崩解后矿物组成未出现变化,但含量降低,表明该文所解释的崩解机理符合实际。同时,经室内试验了解,若要确保红砂岩填料稳定性,施工中需有针对性予以治理。实践中治理措施主要有两种,其一为规避红砂岩接触水分,或降低水分浸入量,确保填料强度较高;其二为借助化学或物理方法变更红砂岩组成[8]。
4 红砂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
(1)规范开展崩解试验,了解红砂岩土样浸入水中后的抗压情况、性质,了解现场取土样填料情况,入水24 h后其强度低于15 MPa,肉眼观察土样分解为碎屑结构,由此判断红砂岩为Ⅱ类。虽然上文中提出,该红砂岩土样CBR值基本满足施工需求,但实际用于施工前还需预处理红砂岩,将红砂岩的水活性降低乃至消除[9]。
(2)为取得合适红砂岩填料,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一般对红砂岩实施预处理,所谓预处理指红砂岩用于路基填筑施工前,经由人工洒水等措施,将红砂岩崩解加快,将易溶于水的部分剔除后用于路基填筑施工,降低直接使用后公路运营期出现病害的概率[10]。同时红砂岩浸入水中,岩体更易破碎,强度有效降低,得以软化,红砂岩挖取更容易,且有利于碾压施工。预崩解操作时应注意及时排出水分,通过耙压措施提升红砂岩的松散度,易于水分流失和蒸发,且将红砂岩中大颗粒部分排除,优化路基级配。对土样进行上述操作发现,3~4次耙压更为合理,土样级配更优,填料压实后强度更高。
(3)因选择的红砂岩土样为Ⅱ类,根据室内试验,路基施工时需掺入水泥,掺入量约4%。为提升路基施工质量,现场使用灌砂法检测改良填料的压实度,观察路基碾压后的外观,确保路基平整度高,光滑效果好,重点检查压实后沉降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实施层层压实施工措施,400~800 m2设检测点1个,若环境较为复杂,工况较低,填料要求较高,检测点可加密[11]。图3所示为改良处理红砂岩的技术工艺情况。
5 现场施工效果评价
完成该工程路基填筑施工后,现场测试路基顶层回弹模量,测试使用便携式PFWD落锤弯沉仪,全程设测试点40个,经回弹测试,回弹模量均超过60 MPa。完成路基测试后,封闭路基,确保外界雨水等因素不影响改良红砂岩路基,同一断面设沉降观测点5个。完成路基施工后,持续检测路基弯沉情况,自然固结1.5年时间,检测路基出现最大累计弯沉1.63 cm,且无继续弯沉趋势[12]。
6 结论
该文依托某公路改扩建工程实践,通过室内试验了解了红砂岩崩解情况,提出了控制红砂岩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和方法,经该项目施工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得出结论如下[13]:
(1)土样刚入水时,红砂岩土样含水率上升,崩解速率非常缓慢,峰值出现于浸水约4 h,约30 h后,红砂岩土样全部崩解。压实度越高其土样崩解速率越低,完全崩解所需时间也越多。
(2)红砂岩填筑施工前施水预处理,加快其崩解,3~4次耙压更利于水分流失和蒸发,土样级配更优,填料压实后强度更高。
(3)经现场测试路基顶层回弹模量,测点40个,回弹模量均超过60 MPa;路基竣工自然固结1.5年,最大累计弯沉1.63 cm,且无继续弯沉趋势。
参考文献
[1]裴宗文. 红砂岩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绿色环保建材, 2021(2): 123-124.
[2]何斌, 邱洲, 王云, 等. 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红砂岩路基填料分类方法初探[J]. 路基工程, 2021(2): 45-50.
[3]雷俊, 湯雄, 王金国. 红砂岩与石灰岩集料掺配后路用性能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9): 3-5+8.
[4]周有勇. 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4): 215-217.
[5]彭贤明, 符锌砂. 不同崩解条件下泥质红砂岩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路基工程, 2012(2): 105-107.
[6]张泽丰, 刘曙光, 刘咏华, 等. 红砂岩路用性能试验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6): 141-142.
[7]朱彦鹏, 栗慧, 杨校辉, 等. 黄土改良红砂岩的试验及路用性能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6): 12-15.
[8]甘文宁, 朱大勇, 吴迎雷, 等. 红砂岩细粒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4(S2): 70-75.
[9]宫凤强, 钟文辉, 高明忠, 等. 卸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高应力红砂岩的动力特性(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2(2): 596-610.
[10]刘炜奇. 高含水率红砂岩泥化洞渣的路用改良土力学特性研究[D]. 赣州:江西理工大学, 2021.
[11]武凡, 张亮. 红黄砂岩在三轴压缩试验中强度与声发射特征研究[A]. 北京力学会. 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力学会: 北京力学会, 2021: 10.
[12]谢冰冰, 刘运来, 马江峰, 等. 红砂岩地质桥梁桩基质量缺陷与施工技术探讨[C]//. 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册), 2017: 59-65.
[13]胡顺银. 红砂岩声发射源定位反演影响因素研究[C]//. 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2017: 289-298.
收稿日期:2022-03-15
作者简介:罗长林(197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