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2022-05-23林炜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2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绘本教学幼儿教育

林炜芳

【摘要】绘本教学帮助幼儿以新的角度来对自身的世界加深认识,同时它能够帮助幼儿探索多种领域,包括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等,使之互相促进融合,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在进行幼儿的相关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选取绘本,使之符合教学要求与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绘本教学,最重要的是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目标,然后合理运用绘本,综合幼儿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做好绘本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教学;教学方法;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一、绘本与绘本教学的好处

(一)绘本是文学素养的启蒙

绘本能够对幼儿在文学素养方面起到启蒙和引导的作用,主要受众为刚开始认知事物的幼儿。相比于其他的幼儿读物,绘本由许多图画组成,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不同图像处于联系又独立的状态。通过绘本的图像能够让幼儿有直观的视觉感受,他们可以发挥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细节描绘,对幼儿来说,无论是自己翻阅还是由教师讲述都能有丰富的体验。

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意义,画家需要在选材以及具体的绘画过程中,既贴合幼儿的认知与生活环境,同时还需要具有足够的美感,通过构图和色彩搭配,对小朋友产生吸引力与亲和力。相比之下,绘本中的文字内容通常对幼儿的意义不大,因此图像需要为幼儿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由教师进行讲述,使情景在幼儿脑中浮现。得益于这几年对幼儿教育研究的进展于人们观念的提高,再加上绘本内容和质量的改善,幼儿手中的绘本越来越多,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群体都表示出对绘本的欢迎,在日常教学中,绘本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绘本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绘本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加认识与接触世界的途径,绘本教学帮助幼儿以新的角度来对自身的世界加深认识,同時它能够帮助幼儿探索多种领域,包括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等,使之互相促进融合,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幼儿绘本教学能起到几个较为积极明显的作用:第一,能够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绘本的画面较为简单,简洁明朗,使幼儿容易理解,教师可以根据画面以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所蕴含的词汇和情感能够对幼儿进行熏陶,无形之中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第二,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由于绘本的图画基本出自职业绘本工作者的辛勤创作,无论是画面的构思,颜色的搭配还是具体的图像内容都有较高的水准,能很好地使图画呈现出和谐的状态,有利于幼儿提高审美水平;第三,对幼儿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绘本主要是借助一些故事想象和情节,以较为直观的图画展现在儿童面前,在教师描述画面与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能够提及并强调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含义,使幼儿形成深刻而生动的记忆;第四,能够提升幼儿的正面情感与正向心理。

教师在绘本描绘过程中,通过积极正向的语言,使幼儿能贴近绘本中的故事,对美好事物产生向往,从而对正面心理与情感进行靠拢,有利于他们塑造关爱、分享、勇敢、坚持等性格优点;第五,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由于幼儿拥有越来越多的绘本,接触的故事对象与情节随之增加,由此能促进大脑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提升。同时,绘本本身的故事与画面都是积极状态,有助于幼儿主动提高了解与想象的意愿。

二、绘本教学的要点

(一)如何选取儿童绘本

儿童绘本有助于幼儿窥探这个世界,将自身的认知在绘本中进行释放,再通过绘本提升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如何所以选取儿童绘本,最重要的是绘本内容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例如贴合他们的生活环境,或者内容友好,容易引发他们期待和想象的绘本。

另外,教师需要注意不同阶段的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需要随着幼儿年龄与阅历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对于绘本的选择,必须符合故事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最好是选取较为经典但不过时的绘本,保证绘本教学的质量。

(二)绘本教学需要兼备趣味性与教育性

绘本教学是以趣味和故事性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在保证绘本的选择符合上文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思维与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可以提问幼儿如何更好地继续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对错误的加以纠正。幼儿在跟随教师进行有趣的思想体验之后,能够学习到有效的知识。

(三)绘本教学的多元化设计

绘本的内容本身具有开放性,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翻开,都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由于幼儿本身未形成固定思维,同时记忆力未发育完善,翻阅绘本更是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果仔细观察,能发现幼儿对同一件事物能多次进行体验而不耐烦。这为教师从以不同教育主题进行绘本讲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对幼儿从不同方面展开教育。

三、绘本教学的策略

(一)绘本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教育需要让幼儿形成对故事与图书的喜爱,学会与同伴分享、共同阅读,乃至制作图画书。绘本教学的目标可以根据纲要的指导制定。教师在讲解绘本时,需要对幼儿传达并使它们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发展方向等;其次,教师需要描述好具体的情节,使幼儿能够得到情感体验;然后,通过故事的发展与结语,使幼儿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并学会运用到生活当中。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绘本前后图画的变化,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对绘本故事的转折点与结局着重描述,使幼儿产生思考,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模仿,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深入体验故事情节,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科技,将绘本制成动画形式,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理解。

在讲解绘本内容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提问,既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也能增加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比如利用逐层递进法,从提问画面内容到人物的行为与意图,再到故事所表达的含义,来提高幼儿的认识与对故事的理解深度。也可以先隐藏绘本的后续画面情节,对幼儿提出推理性、假设性的提问,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后续内容的期待。无论是哪种提问方式,教师都需要注意不要伤害幼儿的情感,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绘本教学的设计

为做好绘本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各个环节,包括如何进行故事引入、绘本故事中的叙事描述以及如何进行良好的互动讨论。幼儿对故事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此次教学是否能成功。这需要教师了解如何引发幼儿的兴趣,例如,设置悬念,进行短暂的小游戏,带来有趣的道具等。

在进行绘本故事叙事和描述时,通常教师会进行导读环节,然后教师会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最后由幼儿自行再次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語气、表情、姿势等都能影响幼儿是否有意愿进行绘本阅读。在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耐心,对幼儿没听懂的部分,再次重复、解释,直到幼儿理解。

最后由幼儿自行阅读时,教师可以陪伴在幼儿周围,及时解答幼儿的奇思妙想,正对最后的互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与转换,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或者通过实践的形式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制作绘本中人物的手工、形象绘画等。能够再次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达到绘本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绘本教育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幼儿教育,更受教师的重视,同时幼儿本身也较为喜欢。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绘本的作用,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需要教育者慎重对待。幼儿教育是一个细致且长期的过程,幼儿绘本的选择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也需要积极正向,最好选择经典的绘本,以保证质量。

在进行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同时结合多种方式,例如角色扮演、手工操作、提问等,既满足幼儿对趣味性的需求,也能满足幼儿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基于幼儿园‘玩创’课程的园本实践研究”(课题号:ZCYJ20063);广州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学会2021年度课题“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与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以‘红色故事主题活动’为例”(课题编号:2021B08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9.

[2]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6.

[3]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4.

[4]叶明芳.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5]丁海链.如何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2018(46):133.

(责任编辑:洪冬梅)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绘本教学幼儿教育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