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谈话艺术,加强思想教育
2022-05-23张明鸿
张明鸿
【摘要】个别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最易操作,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交心”手段,注意谈话的技巧,讲究谈话的艺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学理论,能提高班主任的谈话艺术,使交流更顺畅,更富有成效。
【關键词】学生;谈话;时机;方案;方式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和学生经常谈话,就可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这里还有谈话的艺术问题。
有的班主任谈话,如夏日的怒雷,惊天动地,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班主任谈话,如一把大锤砸在门上,只能留下累累伤疤,千疮百孔,但不能破门而入;有的班主任谈话,如一股漫无边际的风,说东道西,指桑骂槐,自以为话中有话,殊不知学生那幼稚的心灵难以理解你的潜词,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入耳不入心;而有的班主任谈话,就如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前几年,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认真研究了与学生的谈话艺术,潜心琢磨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对学生的谈话工作能行之有效。现就谈话艺术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把握谈话的最佳时机
《学记》上有语:“当其可时谓时。”意思就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
当学生进入新的情境时,如转入一个新学校、调入另一班级、进入新学年、新学期时,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新感受,加上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总是暗暗警告或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这时,我们班主任就要充分把握住学生这份内心的变化,给予热情的鼓励,表达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帮助学生明确新的目标。
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就时,如取得好成绩或学业上有所突破时,他们往往迫切希望得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肯定。这时,我们就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奖励,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热情,同时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当学生处于困境时,他们的心灵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时他们往往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心灵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我们班主任就要及时表示关切和理解,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一次坦诚相待的交谈,一次有意义的家访……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一起伸出热情之手,力所能及地为他排忧解难,使他与全体同学都得到一次平时难以得到的良好教育。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学生对过错有悔悟之意时,当班集体面临严峻的挑战时……班主任若能正确把握时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反应迟缓,优柔寡断,则会错失良机。
二、确定谈话的最佳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找学生谈话,事先要明确谈什么,怎么谈,要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对谈话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有个估计。
所谓“言之有据”,这个“据”包括事实和学生的思想现状。谈话,首先要摸清学生的性情,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况的不同,因人而异。比如对方性情直爽大方,就要开门见山,明言直说;若对方的自尊心特强,谈话要含蓄些;有的学生骄傲自满,语言的刺激强度就要大些;若有的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就应该减小刺激,给予同情和温暖。
三、选择适宜的谈话方式
(一)平等待人
有的班主任“爱憎分明”,对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误,或掩而盖之,或视若无睹,或纵容包庇,总之是百般开脱。而对待后进生呢,往往抓住不放,小事闹大,一棍子打死。因此,班主任谈话时,必须以平等的地位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如浴春风的温暖,从而在心灵上唤起共鸣。
(二)平易近人
有的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他们血气方刚,盛气凌人,稍有顶撞,就火冒三丈,盛怒之下往往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虽在那一时,学生服了、怕了,但口服心不服,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反而加深了师生间的矛盾和隔膜。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做到态度温和,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根其错”更需要“爱其人”,用滚烫的语言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明白老师即其父母,师恩比海深。
(三)委婉感人
班主任谈话时,要发扬积极因素,尽量多用“委婉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好话谁不爱听?有时,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可以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用提出希望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你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加强”、“有待改进”、“做得还不够”等等,尽量不提学生以往的过错,不揭旧伤疤,多鼓励,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上,尊重、理解、热爱他们。
(四)幽默动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感兴趣的信息易于接受。因此,班主任谈话时,要尽量做到风趣、幽默,这样往往会使谈话增添说服力,缩短师通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五)区别待人
进行教育时,我们尽量用正面教育,但批评也是不可少的。任何不公平的批评都会带来很大的害处。因此,除非是学生的某些行为造成重大危险时,要毫不客气地严加训斥。一般来说,我们应提倡“温柔”批评。不要动手打学生,即使拍头、拧耳朵也绝不允许。批评时措辞要明确,不要笼统,不要侮辱学生;批评应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切忌唠唠叨叨;不要感情冲动,不要发火;最好先表扬后批评,任何人总有好的一面,不要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狠训一顿,可以先表扬好的,再批评做错的地方。正如教育家所说的:“不要用粗暴的方法去强制、去干涉受教育者,而应以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式和语言去开导他们。”
四、注重谈话后分析、反馈
谈话后,要把所得到的信息及时地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分析时要把谈话所了解的情况和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起来,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多方证实,防止只听一面之词得出对学生不客观或不正确的评价;若某一学生在谈话后,有积极的表现,应及时向学生表示赞许和认同;若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失当,应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采取相应的补求措施。
只要我们正确、合理、充分地运用好谈话这一教育手段,以真诚热情的态度、科学娴熟的技巧,对学生进行有理有节,耐心细致的谈话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而一定的谈话艺术与技巧,将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更顺畅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特约编辑: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