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2022-05-23邱国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邱国祥

摘要:思辨能力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现象等展开深层次思考,准确地辨别假恶丑、真善美,积极传承良好品质的一项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有助于优化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时,就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有关道德与法治的问题展开探索、分析与认知,掌握一些思辨的技巧,进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让学生面临道德冲突能够展开自主思考,快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与选择。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持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与教师的教学重心逐渐发生转移,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不再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辨能力是一项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镇定自若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拓展其自身的思维,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

(二)有助于改善教学低效的现状

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发现,仍然有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过分关注知识的讲解,不仅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教学方式也有待丰富与创新,很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付出了大量精力,但是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无聊,制约了整体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扩充教学容量,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思考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与生活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教材中的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被应用到生活中。因此,要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思考与辨析的积极性。以多样、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媒介,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便将来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例如,在教学“读懂彼此的心”时,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展开课前调查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探讨与思考提供生活素材。如小丽完成作业后准备玩会手机,妈妈看到之后指责小丽每天就知道玩手机;小张利用周末时间想与好朋友外出旅行,但是妈妈坚决反对……引导学生对素材中家长的想法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并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观的树立,从而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是其个性的代名词,对于单调无聊的教学模式难以提起兴趣,甚至会逐渐消磨掉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添加更多趣味性的内容,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更好地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构建趣味课堂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借助于充满趣味的话语,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其次,创设趣味情境,亦或者是组织趣味游戏,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学习。

例如,在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时,为了打造趣味课堂,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出红绿灯场景的图片,并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对马路上不同的人物进行扮演,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司机、机动车司机。在角色扮演情境中,部分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部分人选择违背交通规则。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与辨析,对这一情境中不同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处于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一改单调无聊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育人,增强学生获得感

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学生养成勤于、善于思考学习内容的习惯,改变固定的惯性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吸收与内化知识。同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利用好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对相关行为与现象进行思考,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深层次地理解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这些事我来做”为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画有劳动之花的纸,花一共有七朵花瓣,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将一朵花瓣涂上颜色,一周過后,看哪位学生的花朵最美丽,获胜者将被授予家务小明星的称号。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在家庭实践中感受家长的辛苦和不易,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家庭责任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备能力,还是学生高质量生活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密切联系生活、打造趣味课堂、注重实践育人等方面入手,致力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辩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1(47):85-87.DOI:10.14161/j.cnki.qzdk.2021.47.029.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