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23余会英
余会英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地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实现教学效益提升的重要目标指引,也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理解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所在,同时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全面地研究和总结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对策和方法,并在解决问题和改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大幅度跃升,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培养打牢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推进教学方式转变、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措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发展规律,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展开了相关研究。
一、因材施教设计目标,奠定高效教学基础
教学目标可以替代教学目的成为指向,引起教学结构和程序上系列性的显著变化,从而达成预期的教学成果。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置作为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教材课本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设计整体性和具体性的教学目标,保证目标的易操作性和可测性,量化教学内容,凸显出课堂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让学生在目标落实过程中感受目标达成的喜悦,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例如,在教授《草原》时,笔者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归纳,并将教学目标渗透到讲读环节中,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初期了解课文学习目标。这时,再给予学生自由诵读的空间,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根据课文目标设置一些测试,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是贯彻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这样,笔者通过因材施教设计目标,奠定了高效教学的基础。
二、创建情境悬念,促进学生探究
通常来讲,巧妙的情境创建和悬念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依据课本重点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来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巧妙点拨和科学引导,以语言来创建形象的情境,让整个语文课堂悬念环生,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期待,从而促使学生基于理解和情感来展开主动、深入的探究[1]。例如,以《童年的发现》为例,笔者先引导学生深入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这时,再引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我”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随着课程的推进,再将问题提升难度,如:“我”是如何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学生思索片刻后,得出了自己答案,再随机让学生回答问题,将自己的答案进行展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这样,通过情境创建悬念环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深度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富有个性的学习、全面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学生分成 4—6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争辩与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在全程参与中构建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本节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对此,笔者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上课后,笔者先让各小组对课文进行阅读,熟悉课文情节的发展顺序,初步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随后,再围绕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样,通过深度参与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低年级段的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的。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便以进行如下问题设计,第一,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青树下的小学”呢?第二,大青树下小学的美丽、团结、祥和、欢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此,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便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学习精神。
五、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完善课堂教学
评价机制的运作,实质上是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作为学生,学习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为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长久地投入学习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机制,使学生能更多地从思想、精神上获得前进和坚持的动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而且人多数人也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特别是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到家长或小朋友,特别是自己的老师多说一些表扬肯定的话[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积极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具积极性、主动性,心情更加愉悦。其次评价方式要具有综合性。每個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还要用伯乐的眼光和胸怀发掘孩子身上的每个闪光点,宽容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而且,不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是指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这使得评价更具民主性,也更加全面客观。
六、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进而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芸.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高效教学模式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7):32-33.
[2]雍梅香.多元开放: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打开方式[J].读写算,2021(1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