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2022-05-22龙冰
龙冰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顺应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需要将美育教学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序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门充满艺术感和美感的学科,其中的诗词、古文、小说等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与建构往往又是多元的。目前,我国要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美育恰恰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美育渗透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决定了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构建,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是非常必要的,它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开拓他们的心境。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审美意识塑造的关键期,但也是思想不够成熟的时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容易进入审美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生追求美,但对美的识别能力并不完善,没有正确区分美与丑的界限,极易产生审美错觉。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感到新奇,并将其当作美的体验,例如将江湖义气看作一种美。其二,部分学生仅看重外表美,没有深入探究内在美的修养与素质,将漂亮作为美、将穿着奇装异服作为美等,产生这些美的错觉主要是受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影响。高中生生活在创新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意识形态的冗杂让学生的审美标准越来越模糊,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将丑陋的事物作为美。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浸润,引导学生感知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情境中思考,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并在结合实际思考探索中理解文字中的美。因此,在开展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素材分析,选择一些图像、音频、投影等相关的辅助素材,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到教学指导中,创设丰富的情境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感知美。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情境,组织学生感悟文字之美,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素材中的内容分析,主动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可以先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组织学生在音乐中阅读思考,唤醒学生对古人的怀念之情,并在感知中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音乐中阅读思考之后,教师再结合本文中呈现出的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等营造画面感引导学生,从而在音画结合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知古战场的壮阔之美。
(二)融入文章朗诵指导,带领学生品悟美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反复诵读更利于学生品悟语文素材中的美。尤其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领学生主动读、专注读、仔细读,并在閱读中欣赏美、品悟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文章分析,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呈现出的画面感,促进学生品悟美。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为了带领学生感受秋的迷人景色之美,教师可以播放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如《秋日私语》,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诵读品悟美。首先,教师先领读,然后学生个别读。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之后,再组织学生齐读和默读,同时,针对不同的阶段融入配乐指导。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品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由浅入深阅读鉴赏,鼓励学生积累美
在阅读教学中,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懂得阅读素材中包含的丰富情感。这时候要秉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觉得美的素材抄写下来,从而在阅读鉴赏中积累美,为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以《红楼梦》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挖掘阅读素材中的美点和关联点,组织学生结合课内外素材先阅读后鉴赏,从而在不同的阅读素材中感受美的存在。为学生更好地感知美,还需要结合个性化阅读指导、阅读方法点拨、阅读积累探究等多个视角,带领学生结合文章不同的主角的性格特征美展开思考,融入阅读素材分析、提问、浏览、思考美、归纳美、积累美等,让学生在主题阅读中随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引导思考问题,感受阅读素材中美的存在,并在教师营造的分享课堂中分享记录下的美,继而为学生后续自主阅读感知打下基础。
(四)情感资源引发共鸣,写作指导重构美
情感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素材中不同形象、内容等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并主动挖掘阅读素材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美,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这时,再组织学生探讨分析重构美,并以文字、口语表达等方式表达美,将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教授可以本文的谋篇布局,先带领学生阅读体验“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在感受文字结构美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分析,以母爱为主题,重构文字。通过边阅读边体会情感、引发共鸣,边写作重构素材、表现美,促进美的内化。
三、结语
在不断进行教育深入学习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的必然方向,也是今后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将美育融入其中,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续光武.诗言志,景言情--以《雨巷》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 2021(40):76-78.
[2]崔茜茜.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1(11):2.
[3]杨明梅.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 202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