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岁月
2022-05-21刘红
刘红
刚入大学不久,宿舍楼下时常有书摊,那里的书都是些畅销书。现在自己也慢慢地体会到这些是否值得一读,已失了当初的那一份迷恋。一次,从学院回宿舍的过程中,同行的朋友在书摊前停了下来,我便知道她肯定是看上了哪本书。她当时就推荐我买,但我心想宿舍里刚买的《读者》都还没读完,我就说下次吧。
她当时买的就是美国作家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她读后给我分享了几点体会,说到了作家笔下童年的记忆和朋友的深情。听了以后的我便有點想看的念头了,关于朋友和童年这样的字眼,还是能引起我阅读的兴趣的。
第一次真正借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书架上无意间看到的,书页还有些泛黄,想来这书已出版很多年了。那时已临近期末,虽然天天复习教材,但总觉得乏味无趣。于是书包里除了教材,还多了这本书,计划每天复习后看五章内容,阅读量不算大,也占用不了多长时间。复习教材时,哈欠连天,昏昏沉沉,一翻小说便精神抖擞。但自己还是很克制地完成阅读的计划。
书中的故事,现在还能想起一些来,在胡塞尼的笔下,他的文字总体现出他的一种“阿富汗情结”,虽定居美国,但他的文字总是细腻地触碰到了距他遥远的阿富汗。《追风筝的人》的主角是两个阿富汗的小男孩,一个是阿米尔少爷,一个是奴仆哈桑,故事是以少爷的视角展开。两人之间的性格、生活都是天壤之别,可他们拥有一位共同的父亲,这在故事末尾才被提及,我想这是作者别有用意的写法,这对于读.者接受哈桑的执着、隐忍和“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更具有感染力,读者不会在一开始为他的命运抱不平,更能在故事末尾发现这不平命运的根源所在。书中有一放风筝和捡风筝的情节,“我”用自己的蓝风筝赢了其他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莫大的荣誉,因为“我”可以让父亲对自己充满自豪,而非仅仅是鄙视,“我”可以让他相信我是可以做到强大的。最后蓝风筝也飞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这一个“至高无上”的风筝,而哈桑为了“我”跑了很远的路,在一个小巷口找到风筝,“我”也紧随其后,但当他受到欺侮时,“我”却躲在角落里看着他死死握住风筝,身上满是血痕。在“我”忆起这一幕时,一直心存愧疚。
童年记忆的敏感,往往走不出“我”的心田。多年后,“我”回到阿富汗,重访儿时的土地,见到哈桑,他说,“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书中对童年友情的叙述打动人心。在译者李继宏对这本书的评论中,他提到,“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阿米尔在童年表现出退缩、畏怯,长大后的他一直在找寻过去。
看完这本书,最能引起我回忆的是自己的童年,我们童年或许没有那样一份患难与共的深情,但也拥有一个充满友情温暖的童年。它带给我们一次次感动,也伴随愧疚。我总能记起,好几次我拉她一起去田野,可并不是只为了玩,而是希望她能帮我分担一部分劳累,虽然她每次满心欢喜地答应了我,可我总感觉自己欺骗了她;在我们步入中学的开学期间,一个下午,我“抛下”她一个人走了,那一次我是真的自私了,一直心存愧疚。我想那是一份童年对朋友的一种真诚的愧疚,尽管它不被言说,但存在的时间却是长久的。
我想,童年中的每个人都是书中那位追风筝的孩子,一个会为朋友真正付出的孩子,尽管他的朋友有愧于他的付出,但他依然“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本书中的“风筝”,内涵对“友情”的真情,在标题中,“追风筝的人”象征每一位对于友情珍视,或者怀有惋惜之意的人,它不在于理想中友谊的完美无缺,而是有一种真情的惋惜或遗憾。
就我自身而言,我有很珍视的朋友,但我们在走完高考这道门槛后,分散了,走上不同的方向。高考分数出来后,她很想留在长沙读大学,当时我也很希望我们还能在一座城市度过大学生活,可希望落空了。贫困计划她没有录上,也就意味着错过了留在长沙的机会,她最后凭平行志愿录上了山西大学,我录上了湖师大。大一暑假,我与她相约去拜访数学老师,我初次踏入她新搬入的租房,我感受到我们其实都很怀念高考前的九个月时间。
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九个月,足以让我留下一段深刻的回忆,那是很充实、不孤单的九个月。我在备考时,心态一直很乐观,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是一起迎接高考,所以总是信心满满。当时高三,很多同学相约一起租房备考,而我是寄住在她家,她家人很爽快地同意了。我们也成了老师眼中“强强组合”的搭档,有时还真是出奇地做到了“荣辱与共”。
考前的五月份,班里盛行留言的热潮,我俩也不例外,互相留了一段心里话。在那段话中,她写道:她享受与我相处的时光,觉得我不吝惜言语。虽然我在同学眼中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但她认为不是。一颗孤独的心,总是有魅力吸引另一颗孤独的心。这是她对我的第一印象。那时,我们刚成为同班同学。瘦弱的、不爱和同学讲话的我给她留下了一种“神秘”。
体育课上,她主动与我聊起了天,从中考那次经历谈到了各自的成长历程。那时我发现,我们的经历竟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我是一个不抱怨生活的人,尽管成长过程中家庭方面不和谐,但我还是积极勇敢地面对困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而她也是一个不抱怨过去与现在处境的朋友,中考时,她发挥不好,分数很勉强,对中考也怀有多重遗憾。那也正是我们交谈的起点;那时候,对初中的往事有着诉说不尽的话语。她和我一样,随家里的长辈一起生活,在学习上都是只能靠自己努力,我们也有过这一方面的交流。经历过相似的生活,让两颗心更近了,那正是我们友谊的开始。在九个月时间里,我们一起为高考努力过,一起失望过,一起欢声笑语地讨论过未来,一起诉说内心的顾虑与忧愁。
“追风筝的人”,我想对我来说,是对友情的一种找寻与追忆。童年时光的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责备彼此,会为一个谎言而不安,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总是怀有一份真情、一份坦诚,无论何时想起,都是一份珍藏的回忆。青春的我们,会陪伴彼此走过最难熬的学习生活而倾心相待,会因为有共同的成长经历而倾吐心声。那是对友情的一份深情、一份珍惜。
每一个风筝在线的牵引下,会展现不同的飞行轨迹,或许可以相交,或许可以平行,或许也可以分散。追风筝的人,或许会为了真诚相待的朋友,或许只是为了自己。但我们共同找寻的是一份友情,一份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格部分。童年的记忆永远会留在记忆的天空中,对于每个人是一种追忆;未来的我们,渴望的是一种找寻。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