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以“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2022-05-20甄冒发李秀娟徐振峰胡学友
甄冒发,李秀娟,徐振峰,胡学友
(合肥学院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高校教育目标,也对高校提出要求,需要建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是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种创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操的能力,“双元”中高校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企业承担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以及行业环境、标准等培训。合肥学院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大陆集团协同设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集团创新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有必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机械专业“大陆集团创新班”的“控制技术”课程为例,展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1 “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体现较强的技术鲜明性,专业实践能力强、适应科技发展的竞争力。“控制技术”课程结合大陆集团和其他制造业的工程需求,将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知识融合而成课程模块,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双元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实现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不但要进行知识传授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个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将理论、实践、思想政治三者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对“理论、实践、思想”三者系统要求与统一,[3]通过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发现,既存在当前课程思政的共性问题,又体现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1.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控制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思政内容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创新,但忽视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单一进行传授思政知识;部分教师课程思政的时机把握不准,缺乏时效性,通常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在联系提炼不透,教学的融合度不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较差。[4]此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脱节,专业知识教育中缺少提炼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授课教师和辅导员职责,专业课只要注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并没有意识到在专业知识中蕴含着思政元素。
1.2 校企课程思政教育融合不深
高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但在“控制技术” 实训实践中,根据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中没有详细陈述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式方法及其要求;同时在企业的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更是开展较少,校企之间没有更有效地涉及思政教育要求的探讨与实践;再者授课教师缺乏借助先进教学模式或工具软件来组织实践教学的思政教育;许多控制技术的操作知识无法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形式体现,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实践操作背后的原理。
1.3 课程考核缺乏思政元素
课程的考核内容是展现知识点的位置与重要性,但考核没有出现对思政教育的考核与评价,影响课程思政开展完整性。“双元制”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考核内容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可以定量评价,但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难以定量评定,也是难以进行考核的,在专业课程考核中没有纳入思政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中没有思政教育内容,更没有对涉及本课程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价值观等进行量化考核,进而使学生只是从专业侧面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未能从课程学习中掌握与理解课程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
2 “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控制技术”作为核心专业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在工业、农业等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该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实操性较强、应用领域较广,要求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是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借鉴“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及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理论学习和企业实习实训中,切实落实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以“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育为例,针对工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思政不足问题进行细化研究,进一步完善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克服工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反复融合实践,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新思路。
2.1 提炼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并非以德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深入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更延伸了专业知识的作用,需进行课程大纲修订和改革以及课程内容梳理。[5]“控制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包含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训教学两部分,其涉及的相关知识在工业、农业等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
2.1.1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透彻凝练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树立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价值观引导知识的掌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
一是引入工程素养、工匠精神、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二是通过对相关行业的企业新增数量、融资案例分析等,做到情景契合、内容融合增强在自动化领域为国家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心;三是培养学生模型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2.1.2 自主学习环节融入课程思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增设了自主学习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钻研能力,加强工科学生的工程素养。在“控制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组织学生组队参与项目设计和PLC挑战大赛,通过以项目设计、学科竞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协调意识,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教师还可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选择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总结实验中的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从而促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1.3 课程教学考核融入思政元素
在以往课程教学考核中,课程成绩主要是由期中测试、读书笔记、课程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为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在考核中增设课程思政环节。“控制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后,可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融入课程考核中,并将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态度、思政教育效果等进行量化,以此丰富课程考核内容与深度。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考核环节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如人文精神、敬业精神等,利用各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以此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全方位评价。
2.2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平台
深入研究“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围绕“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制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方案(见图1)。
图1 教学内容优化方案
通过网上授课平台结合工程软件,以课程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到控制技术这门课程,打破单一化授课流程,以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项目驱动授课程知识。建立“控制技术”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平台,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知识,把课程思政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内容中去,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以德施教和以德树人,提升课程思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3 加强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专业教师不但树立思政教育的意识,同时迫切需要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首先,要展现科学思维,用辩证法观点看待事物本质。通过研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从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控制器利用等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发掘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共性的理论,采取丰富多彩且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在专业课学习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控制技术”课程思政要展现创新思维,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6-8]。
首先,加强专业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秉承“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精神,从自身做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不但教书,重要的是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基本使命。有意识结合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特点,主动发现“控制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凝练“控制技术”里蕴含的德育价值。
其次,加强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与交流学习。只有校企双方授课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本课程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培训会等,互相学习与提炼,提升自身育德能力,才能建立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现,共同抓住课程思政的特点,有机灵活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避免出现单单为了“思政”而“思政”,不能用“思政”取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9-10]以现实工程案例为导向,引入思想政治元素,要以新时代青年最感兴趣话题、具有时代潮流的热门问题为切入点,做活做实课程思政教育。
3 结 语
“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新模式,由制造大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教育模式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对人才的培育协同,发挥各自的长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亟待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也是将理论及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各教学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