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儿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2022-05-19高朝燕张伟利
陈 锐,高朝燕,张伟利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 030013
肠道疾病种类较多,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结肠疾病首选结肠镜检查[1-2]。肠道准备不充分,肠腔内残留物覆盖于肠黏膜表面会掩盖病变部位,一方面延长结肠镜检查时间;另一方面使肠道疾病漏诊率增加[3]。肠道清洁程度对检查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4]。目前,已有多种肠道清洁方法[5-6],选择有效的肠道清洁方法使患儿愿意接受肠道准备,提高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通过对124 例结肠镜检查患儿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8 日—2021 年5 月28 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 例慢性腹泻及间断便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 例,女43 例;腹泻54 例,便血70 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出现大便次数、性状改变、便秘、脓血便等症状,需进行结肠镜检查者;②年龄1~11 岁;③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肠梗阻、中毒性肠炎或广泛腹腔粘连者;②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有精神障碍者;⑤中途退出或临床资料不全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40例,女22 例,年龄1~11 岁,平均3.95 岁。观察组:男41 例,女21 例,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3.92 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主管医生介绍、病室分配、环境介绍、饮食护理、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药物的配制方法,遵医嘱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①成立专门的护理服务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责任护士为主要的服务者,为患儿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入院当日,责任护士做好接待工作,主动、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护人员,使患儿尽快适应环境,消除紧张感、陌生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疾病知识宣教:介绍疾病病因,可能出现的症状及相关的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耐心解答患儿及家属的问题,解除焦虑情绪。③饮食指导:责任护士告知患儿及家属,检查前2 d 进食面条、拌汤等少渣、半流质、易消化食物,禁食含纤维素较高的蔬菜(芹菜、油菜、韭菜、木耳)及带子、带皮的食物(西瓜、西红柿、火龙果、枣、橙子)。将每日饮食记录在专项记录单内,增加巡视次数,发现饮食不当及时进行纠正,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建议。④肠道准备:责任护士详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及演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具体配制及服用方法,完全溶解药物,保证加水量准确,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陪伴并鼓励患儿服用泻药,观察服药后的效果。观察患儿有无不适症状,通过下床活动或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排出大便,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并记录。如大便次数较少、排便量少,可适量追加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服用量,同时保证液体输入。⑤告知患儿及家长肠道清洁的重要性:以图片、画册形式进行宣教,也可用录好的视频宣教肠道清洁不彻底对肠镜检查的影响,使患儿从视觉上认识肠道准备的重要性,耐心、细心讲解,使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肠道准备。按时按量服用,可分次服用,直至完成肠道清洁、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肠道清洁度 采用Boston 肠道清洁程度分级标准[8]判断肠道清洁效果。Ⅰ级(肠道准备满意):无粪便残渣,无粪水潴留,操作过程顺利;Ⅱ级(肠道准备比较满意):有气泡,肠腔无粪便残渣,有污浊粪水,但易冲洗,操作比较顺利;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肠腔有粪便残渣或粪块,不易冲洗,肠黏膜覆盖较多,操作不顺利;Ⅳ级(准备不佳):肠壁积满糊状便或粪水,很难进镜与观察。以Ⅰ级、Ⅱ级为有效,Ⅲ级、Ⅳ级为无效。
1.3.2 依从性 评价患儿服药配合程度,分为3 个等级。优:能听从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良:能服用药物,但有情绪,安抚后可正常服药;差:无法服药,劝解,安抚无效。依从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不良反应 记录患儿服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进行χ²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肠道清洁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肠道清洁度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每年约增加140 万例,且有69.4%的病死率,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9]。目前,简单易行、常用且结果可靠的检查方式为电子肠镜,它可直观地发现结肠息肉、溃疡、出血、糜烂等病变位置与范围[10]。为了更直观、清楚地对人体肠道黏膜进行观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全方位、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使患儿及家属了解操作方法及具体实施细节,更好地配合,使肠道准备更充分。目前,临床患儿结肠镜检查前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肠道准备,但临床给药方法较多,选择1 种最佳给药方法,是提高患儿检查效果、防止发生漏诊的关键[11]。Evans 等[12-13]认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肠道清洁效果优于番泻叶或乳果糖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番泻叶或乳果糖肠道准备,回盲部插镜成功率高于番泻叶或乳果糖肠道准备,是一种较理想的肠道准备给药方法。王晓琴等[14]认为,番泻叶、乳果糖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清洁效果最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回盲部插镜成功率最高。秦娟文等[15]认为,1 h 内服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药液可减轻服药不良反应,达到有效的肠道清洁效果。有学者认为,45 ℃溶液组病人肠道清洁度较25 ℃和35 ℃溶液组更佳[16]。宋佳薇等[17]认为,提前2 d 开始分次口服舒泰清的病人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减少,耐受程度明显上升。无论采用哪种给药方法,具体实施的前提是得到病人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依从性(88.7%)明显高于对照组(67.7%),通过细致、耐心地讲解,演示、陪同,指导及护理患儿,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引导,给予患儿鼓励与陪伴,协助指导与监督患儿肠道准备[18],让其认识、了解后愿意接受操作准备工作,并积极配合检查,提高依从性。与谢娇等[18]研究结果一致。临床护理人员多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肠道准备健康宣传,或通过录制简短的视频、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画册对患儿进行宣教,为患儿提供肠道准备信息,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19]。Lee 等[20]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结肠镜检查前,对病人进行服药方法和饮食准备等健康教育,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肠道准备质量。Gluskin 等[21]研究表明,肠道准备过程中配合图文沟通的宣教模式,可向病人直观展示不同效果的肠道准备图,使病人明了最佳准备状态下的粪便特征,便于对照和理解,从而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肠道清洁度和准备质量。杨嫚等[22]也认为,利用饮食准备、药物用法等图片进行指导,在强化病人记忆的同时保证肠道准备效果。本研究也是通过图片形式进行宣教,达到较好的服药效果。美国胃肠内镜协会在2008年对272 例18 岁以下儿童使用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的数据分析显示,PEG 清洁肠道的成功率为93%[23],建议按照聚乙二醇1.5 g/(kg·d)剂量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g/d。若剂量较大、患儿依从性较低时,可采用分次服药方案;一次性大量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会加重病人吞咽负担,降低胃肠道耐受性,引起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24],导致肠道准备效果不佳。一项Meta 分析指出,分剂量口服复方聚乙二醇,能显著改善肠道清洁程度,提高肠道准备依从性及重复施行结肠镜检查的意愿[25]。本研究采用分次服用、专人指导方案进行,观察组患儿肠道清洁度(85.5%)明显优于对照组(67.7%)。
综上所述,肠道准备的优劣与服药方式、健康宣教及患儿的依从程度密切相关,通过个性化护理及专业指导,使患儿易于接受该操作,提升肠道准备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得到家属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