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社区老年人罹患肌少症的影响

2022-05-19姚雪梅王秀华

护理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肌少症体力肌力

姚雪梅,王秀华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420000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特点是病人全身骨骼肌肌量进行性下降,肌肉力量和/或身体功能低下[1]。调查显示,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3.6%~50.0%[2]。Ethgen 等[3]依据目前肌少症患病情况预测,未来30 年内肌少症患病人数将急剧增长,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如跌倒、衰弱失能、身体残疾、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将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并消耗能量的任何机体动作,包括家务型体力活动、交通往来体力活动、职业性体力活动和休闲性体力活动(包括体育锻炼)[4]。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和功能锻炼可以减慢甚至逆转因增龄引起的肌力与肌肉量下降,是延缓肌少症进展的有效手段[5]。有研究显示,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虽然自身肌肉量和身体功能较高,但与肌少症患病风险并无明显相关性[6]。由此可见,体力活动水平是否影响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仍存在争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老年人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肌少症患病情况的影响,以期为制定改善肌肉量和肌力的防控措施、降低肌少症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6 月—10 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沙市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共抽取12个社区,经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意,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③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病人以及严重心、脑、肺、肾等疾病病人;②肉眼可见的明显水肿病人或正在服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影响机体成分的药物;③因身体功能限制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④因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无法完成生物电阻抗测定者。本研究通过中南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E201930),所有参与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编制,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慢性疾病、小腿围等,身高、体重和小腿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员进行测量并记录。用红外线身高测量仪和电子体重计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和体重,数值精确到0.1 cm 和0.1 kg。测量小腿围时,研究对象取坐位,双腿自然下垂,研究员用非弹性卷尺,在不压迫皮下组织的情况下测量小腿最粗部分的周长,每条小腿测量2 次,取2 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小腿围,以cm 为单位[7]。

1.2.2 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PASE) 该量表由Washburn 等[8]于1993 年编制,主要用于评估老年人在过去1 周的体力活动水平。量表包括休闲性体力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和职业性体力活动3 个维度,共10 类问题,由26 个具体问题组成。休闲性体力活动包括走路,轻、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和肌肉力量锻炼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分为轻体力家务劳动和重体力家务劳动;职业性体力活动包括有偿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等。PASE 量表得分是通过不同活动项目的权重计算得到的,总分为0~400 分。于洪军等[9]于2014 年进行了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PASE 量表,该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90,效度是0.51。

1.2.3 肌少症诊断 本研究以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019 年制定的标准作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当肌肉量下降且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身体功能降低时,即为肌少症[1]。肌肉量的测量: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受试者的肌肉量,肌肉量用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表示,SMI 是四肢骨骼肌肌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与身高平方的比值,男性SMI<7.0 kg/m2,女性<5.7 kg/m2表示肌肉量降低。肌肉力量的测量:一般用握力代替全身肌肉力量,本研究用电子手握力计测量握力。受试者取坐位,肘部弯曲90°,用惯用手或优势手持握力计测量3 次,每次测试之间间隔30 s,记录最高值。根据AWGS 2019 标准,男性<28 kg、女性<18 kg 提示握力下降。身体功能的测量:用6 m 步行试验来评估受试者的身体功能。研究员先在平坦空旷的地面上确定12 m 的直线距离,在起点、3 m、9 m 和终点处做标记,嘱受试者以平常走路的速度从起点开始往前行走,在受试者走至3 m 时开始用秒表计时,9 m 时结束计时。如果必要,受试者也可以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步速是用6 除以行走时间,根据AWGS 2019 标准,步速<1 m/s 提示身体功能下降。根据诊断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和非肌少症两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力活动水平对肌少症患病率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 050 名老年人,其中肌少症263 人,占25.1%,非肌少症787 人,占74.9%。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社区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社区老年人PASE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社区老年人PASE 评分比较[M(P25,P75)]单位:分

2.3 两组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比较单位:人(%)

2.4 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肌少症的关系 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形式、体质指数、小腿围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律锻炼的老人患肌少症的风险是规律锻炼老人的1.560 倍[OR=1.560,95%CI(1.129,2.155),P=0.007)],持续静坐时间>4 h 的老人患肌少症的风险是静坐时间在2 h 之内老人的1.677 倍[OR=1.677,95%CI(1.172,2.402),P=0.005],而从事日常重体力家务劳动可使肌少症患病风险降低0.538 倍[OR=0.462,95%CI(0.279,0.764),P=0.003],详见表3。

表4 老年人肌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60 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总患病率是25.1%,高于张艳等[10-11]的研究结果(12.3%、14.3%),这一差异除了因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不同外,可能还与肌少症诊断标准不一致有关,本研究采用了AWGS 2019年诊断标准,和2014年标准相比,2019年标准将步速和男性握力的截断值分别由之前的0.8 m/s、26 kg 提高到了1.0 m/s、28 kg[1],可能正是这些变化导致肌少症患病率升高。据统计,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患病率约为12%[12],仅次于排名居首位的高血压[13],这将对我国社会和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极重的经济负担。增龄是影响肌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与肌肉量和肌力的变化密不可分。研究发现,人体骨骼肌的肌肉量和肌力先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青壮年时期达到最高水平后开始逐年下降,50 岁以后肌肉量和肌力分别以1.0%~2.0%、1.5%~3.0%的速率下降,80 岁时肌肉总量和肌力分别减少约30%和50%[14]。虽然增龄无法避免且不可逆,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延缓或减慢肌肉量和肌肉功能下降的速率是可行的[15]。本研究发现,肌少症老年人的PASE 量表总分低于非肌少症老年人,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以及每日持续静坐时间较短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患病风险较低,这与Aggio 等[16-17]用加速度计、计步器等客观测量工具测量体力活动时的研究结果类似。体力活动对肌少症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症反应,恢复部分受损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减少肌肉脂肪浸润等机制实现的[15,18]。本研究中,老年人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慢跑、快走、广场舞等有氧运动,进行抗阻运动和剧烈运动锻炼的比例极低。虽然体力活动,尤其是抗阻运动,对改善肌少症病人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有积极的影响[18],但是肌肉量的增加在老年人中并不多见。Rosique-Esteban 等[19]也发现,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只能改善肌力和身体功能,增加肌肉量需要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说明相较于增加肌肉横截面积,体育锻炼更能改善肌肉品质[14],肌肉功能提升程度较肌肉量更加明显。考虑到执行能力、肌力减退和身体功能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与跌倒、残疾、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增加等相关[20]。因此,对老年人而言,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维持身体功能可能是更现实的目标。目前,适用于老年人的肌少症运动防控方案,如运动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还未达成共识,未来的研究应比较多种不同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以确定预防或治疗肌少症的最佳运动处方。从老年人体力活动类型来看,休闲性体力活动和家务性体力活动是老年人体力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日常进行拖地、手洗衣服等重体力家务劳动的老年人患肌少症的风险远低于不做重体力家务劳动的老年人。这一关联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家务劳动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呈正相关,和不做家务的老年人相比,每天花≥2 h 做饭、打扫卫生和照顾小孩等家务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佳(OR=1.86)[21]。Yu 等[22]也发现进行重体力家务活动,如拖地,与降低老年男性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相关。家务劳动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机制,可能与家务劳动增加了能量消耗有关,也可能是在进行家务劳动时社会心理效应增强所致。有研究发现,做饭、园艺等家务劳动能促使个体提高自我效能[23]。老年人很少从事职业劳动,随着年龄增长,任何程度的体力活动都会减少,逐渐被静坐不动行为取代[24]。家务劳动是最常见的体力活动类型[22],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鼓励老年人参与家务劳动可能会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减少肌少症的发生。这一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家务劳动与肌少症的关联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4 小结

肌少症是一个亟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需予以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肌少症在我国社区老年人中比较普遍,进行规律体育锻炼,每日静坐时间较短以及从事日常重体力家务劳动的老年人,患肌少症的风险较低,建议老年人减少静坐不动时间,多进行家务劳动,以及中度和更高强度的体能锻炼,以减少肌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肌少症体力肌力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