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2-05-19韩文娟冯秋艳杨旻星倪静玉莫永珍
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多处于成年初期(18~25岁),该时期不仅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等多重压力,还存在多种压力导致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差,血糖监测不规律,随访不及时,高危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等)多,自我形象紊乱等问题
,是病耻感等多种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病耻感是指个体由于患有某种疾病而体验或经历的排斥、拒绝、指责、陈规定型观念和(或)地位丧失等
,伴有病耻感的糖尿病病人往往疾病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有研究指出,高水平心理韧性不仅可提升糖尿病病人疾病自我管理水平,还可减少负性情绪,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然而,当前鲜有针对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和自我病耻感现状的研究,且两者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其自我病耻感和心理韧性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和干预措施,降低疾病自我病耻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7月—2020年6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便利抽样,线上在2个国内糖尿病公众号(三诺讲糖、糖尿病之敌)发布招募信息。线下在江苏、湖北、内蒙古5所三级甲等医院对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进行调研。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③年龄18~35岁;④婚姻状况为未婚;⑤无心、肾、脑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⑥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病人;②有精神疾病者;③同时参与其他课题研究的病人。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团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在读阶段、所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身体状况、家庭月收入、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治疗方式、并发症、家族史等。
1.2.2 中文版自我病耻感量表(C-SSS)
C-SSS量表包括认知(19个条目)、情感(14个条目)、行为(6个条目)3个维度,共39个条目。所有条目分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同意(3分)、非常同意(4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的自我病耻感水平越高。条目均分1~<2分为低水平,2~<3分为中等水平,3~4分为高水平
。2018年,本研究团队汉化该量表并应用于我国糖尿病病人
,汉化修订后的C-SSS量表保留了28个条目,包括认知(15个条目)、情感(9个条目)、行为(4个条目)3个维度,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重测信度系数为0.873。
上述3种溶剂溶解纤维素转化制备5-HMF需要添加催化剂,如酸、碱、金属卤化物等,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因此使用单一的水作为溶剂不仅价格廉价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为纤维素的绿色转化提供新思路。
(1)强降雨作用下两种模拟边坡覆土未植草组的土质流失量分别为1.4652kg和1.1385kg,覆土植草组的土质流失量分别为0.7623kg和0.5049kg,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拦截率分别高于覆土未植草组的47.97%和55.65%。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少年时期“我”所接受的是传统意义的封建私塾教育和封建式家庭教育。寿镜吾老先生和“我”的父亲,都是封建教育的代表,呆板,严苛,不懂童心,“我”的儿童天性,喜欢花鸟虫鱼的爱好和提问的做法在老师那里被视作不可以,看五猖会的迫切在父亲那里置若罔闻,全然不顾,封建式教育为“我”砌上一道无形的围墙:一道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围墙。“我”整天与枯燥乏味的书本打交道,这里的世界没有五彩的贝壳,没有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跳鱼儿,没有西瓜要看守,没有皮毛像油一样光滑的猹,更没有瓜地刺猹,雪地捕鸟的乐趣。
1.3 调查方法
2017年在《中华护理杂志》举办的全国护理科研高峰论坛招募研究合作者,3个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自愿参加,经微信视频会议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培训课题实施要求,并发放相关材料,相关内容经在线考核合格后正式开展调查;调查期间1名在读研究生作为质量控制员随时跟进各单位调研进展并一对一追踪指导。各单位在调研时采用不记名方式开展,现场回收问卷。通过邮寄方式每1~2个月各医院寄回纸质已调研问卷给质量控制员进行审核,双人审查,剔除不合格问卷。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全程跟踪,伦理号:(2018)科第002号。
三是加大了保饮水、保民生的力度。通过各种措施保障了旱区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安全,落实了中央领导“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有水喝”的要求。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等
编制,描述个体在面对挑战时镇定、坚定、反应敏捷、有控制感等,包括坚韧(13个条目,描述个体在面对挑战时镇定、坚定、反应敏捷、有控制感等)、力量(8个条目,描述个体经历挫折不仅能够复原,还能获得发展和成长)、乐观(4个条目,描述个体对克服逆境有信心,看待事物积极等)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以“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几乎总是”计0~4分,总分为0~100分,总分越高表示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中文版CD-RISC心理韧性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
1.3.2 线下调研
1.2.3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4 g,利福平0.45 g,乙胺丁醇0.75 g,链霉素0.75 g,链霉素过敏者给予吡嗪酰胺)和辅助全身营养支持,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定期监测血沉、肝肾功能和血尿酸情况调整用药,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血红蛋白达到100 g/L以上、血沉<60 mm/h或有明显下降趋势且全身状况良好后行手术治疗。对呈活动性病变、脓液较多、神经功能损伤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如果不经手术清除病灶,血沉难以下降,则考虑提前手术。根据术前抗结核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12例)和晚期手术组(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16例)。
1.3.1 线上调研
1.4 统计学方法
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与“三诺讲糖”“糖尿病之敌”2个糖尿病公众号责任人联系,经授权后,由公众号发布招募信息(链接),说明调研目的和注意事项,并注明问卷星二维码,二维码设置学生身份验证,只有提供学生证等照片信息才能进一步填写。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现状
本研究共调查200名在读大学生,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其中线上65份,线下124份,189名在读大学生C-SSS总分为(63.08±13.32)分,条目均分(2.34±0.49)分,为中度水平;其中,认知维度(2.33±0.50)分,情感维度(2.41±0.57)分,行为维度(2.19±0.64)分。不同特征在读大学生C-SSS得分比较详见表1。
2.2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现状
189名在读大学生CD-RISC总分19~100(57.29±11.49)分,条目均分为(2.29±0.46)分。量表各维度得分见表2。
2.3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
自我病耻感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
=-0.488,
<0.001),即心理韧性得分越高,自我病耻感得分越低。心理韧性量表各维度与自我病耻感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详见表3。
2.4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自我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
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第一层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第二层纳入心理韧性变量,发现心理韧性进入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影响因素模型,可独立解释41.9%的变异,见表5。
3 讨论
3.1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C-SSS总分为(63.08±13.32)分,条目均分为(2.34±0.49)分,为中度水平,低于陈沁等
在中青年糖尿病病人中的调查结果[(68.14±10.70)分],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读大学生多处于成年初显期,这一时期与其他群体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一方面追求独立,另一方面还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类属一种“夹层”中的探索时期,因此可能影响其疾病自我病耻感水平
。本研究自我病耻感3个维度均分中:情感得分大于认知得分,大于行为得分,说明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在情感上的自我贬低更为突出,可能与糖尿病需终身自我管理的特殊性,面临交友、就业压力,以及担心同学歧视会加重羞耻感等不良情感有关
;行为得分最低,可能由于学校学习和生活较为宽松、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而相对便于自我管理有关。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父母身体状况差、有家族遗传史、农村生源地、毕业年级、1型糖尿病、有糖尿病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大学生糖尿病群体病耻感水平更高。
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和疾病相关因素中,性别、所在年级、糖尿病类型能不同程度预测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水平。其中,女性自我病耻感水平更高,这与多项在其他糖尿病人群中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原因可能为:对于女性大学生而言,一方面性别导致的情绪易感性高、更易产生悲观心理,另一方面女性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较男性大学生处于劣势,加之患病的影响使之对于恋爱、婚姻等自我感知压力更大,更易产生病耻感。所在年级方面,毕业年级的大学生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水平更高,这可能由于毕业年级即将面临毕业答辩压力、担心疾病加重就业难、就业心理不成熟等导致
。糖尿病类型方面,1型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水平高于2型,这可能是由于1型大学生糖尿病病人除需应对2型糖尿病病人所面临的自身对疾病病因错误认知、社会偏见外,还面临发病即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的现实,而学校的群体生活加大了疾病的管理难度,羞愧、耻辱等负性情绪更高。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会通过“隐藏自己的疾病”来应对疾病羞耻感,而隐瞒往往会导致治疗行为的中断或延误,从而导致血糖的升高,病情不良进展
。因此,学校的群居生活对大学生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女性、1型、毕业年级的影响不容忽视。
QIAN Li, DONG Gai-qin, WU Meng-yun, RONG Yu-xin, CHEN Wen-yan, LIU Yang, YE Feng, LIU Lu
3.2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较低
参与本研究的大学生糖尿病病人CD-RISC总分为(57.29±11.49)分,低于程美芳等
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总分[(60.05±11.59)分],低于胡明慧等
对普通大学生的研究结果[(84.75±15.4)分],表明当前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较普通大学生处于较低水平。力量指个体在经历挫折时能够复原,甚至可获得发展和成长,其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抗击压力;坚韧指在面对挑战时,镇定、有控制感
。本研究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条目均分以力量维度得分最高[(2.43±0.50)分],坚韧维度得分最低[(2.19±0.49)分],但均<3分。这可能由于对于大都仍处于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而言,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在学习、社交、工作、恋爱等多重压力下,不能以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影响,满足生活和学习需要
。而大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情绪管理、应对压力挫折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糖尿病对在读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应激源。因此,需关注此类人群的心理韧性。
3.3 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与自我病耻感呈负相关
本研究中心理韧性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呈负相关(
=-0.488,
<0.001),表明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疾病自我病耻感越低;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心理韧性进入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影响因素模型,可独立解释41.9%的变异。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心理资源,能减轻压力所产生的负性影响,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适应社会有积极影响
。大学生糖尿病病人疾病病耻感是个体内在感受和外在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心理韧性是体现其内在特征的重要指标。心理韧性的本质是个体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个体越能更好应对逆境,病人感知的疾病负担越低
。有研究显示,疾病压力会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因此,心理韧性与糖尿病病耻感水平相关
。此外,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是应激后成长的重要预测因子,患病后如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韧性,其更倾向于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从而表现出较少的病耻感体验,弱化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家庭、社会、医院和学校可联合为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对糖尿病的科普力度,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个人心理韧性水平,特别是女性、1型、毕业年级的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加强培训和干预,最终减轻其自我病耻感,提高疾病自我管理水平。
4 小结
本研究对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及心理韧性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水平存在差异,心理韧性与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病耻感水平呈负相关,心理韧性是其自我病耻感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提示医院、学校应加强与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之间的沟通,关注其心理状态,定期对病人的心理韧性进行评估,降低其疾病自我病耻感。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由于在读大学生糖尿病病人群体较隐匿,增加了本研究对象收集的难度,今后可以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
[1] LUTHA S S,CICCHETTI D.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and social policies[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0,12(4):857-885.
[2] KATO A,FUJIMAKI Y,FUJIMORI S,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ternalized stigma on type 2 diabetes self-management[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6,99(7):1233-1239.
[3] 刘蔚,纪立农,苏夜阳,等.中国1型糖尿病的社会成见:请停止对这种可控慢性病患者的歧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3):195-197.
[4] BRAZEAU A S,NAKHLA M,WRIGHT M,
.Stigma and its impact on glucose control among youth with diabetes:protocol for a Canada-wide study[J].JMIR Research Protocols,2016,5(4):e242.
[5] 宋述琴,程利,詹艳.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0):1392-1396.
[6] 蒋凤,黄金,戴美玲,等.积极心理学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中的相关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0):689-692.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8] KATO A,TAKADA M,HASHIMOTO H.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Self-Stigma Scal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14,12:179.
[9] 陈沁,倪静玉,叶赟,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2):2501-2505.
[10] CONNOR K M,DAVIDSON J R 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11] 陈瑜,裴涛,张宁.Connor-Davidson心理复原力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0):945-947.
[12] 陈沁,丰青,邹立瑜.中青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16):2024-2028.
[13] 杨婧,郭洪花,李敏香,等.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7):20-23.
[14] 叶赵芳,王丛,贾庆梅.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12):1246-1249.
[15] GREDIG D,BARTELSEN-RAEMY A.Diabetes-related stigma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Switzerland: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J].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7,25(5):1620-1633.
[16] HIMMELSTEIN M S,PUHL R M.At multiple fronts:diabetes Stigma and weight Stigma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ic 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2021,38(1):e14387.
[17] 胡伟,王琼,陈慧玲.武汉市某大学城乡毕业生就业压力源、认知评价与自尊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20,33(11):109-113.
[18] HANSEN U M,OLESEN K,WILLAING I.Diabetes Stigm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abetes outcomes: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20,48(8):855-861.
[19] NISHIO I,CHUJO M.Self-stigma of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J].Yonago Acta Medica,2017,60(3):167-173.
[20] MAK W W S,CHEUNG R Y M.Self-stigma among concealable minorities in Hong Kong:conceptualization and unified measuremen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2010,80(2):267-281.
[21] 程美芳,肖慧,罗阿兰,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9,19(10):25-28.
[22] 胡明慧,陈珝,张晓文.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776-779.
[23] 刘晓鑫,李乐之.1型糖尿病患者成人初显期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39-941.
[24] 张丽,崔立谦,吴洁芳,等.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10):928-934.
[25] DRAY J,BOWMAN J,FREUND M,
.Improving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nd resilience through a resilience-based intervention in schools: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4,15:289.
[26] 蒋凤,黄金,戴美玲,等.积极心理学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中的相关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0):689-692.
[27] 魏欣欣.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