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仪礼》中的盥与洗
2022-05-19郭怡妮
【摘要】盥、洗是西周初期已经形成的礼仪,《礼记·内则》有云:“鸡初鸣,咸盥漱。” ①但是目前相关文献并没有以盥、洗为专题的系统整理及论述,所以本文以《仪礼》中的盥洗之仪为例,简要论述盥洗仪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和盥洗器物的陈设。盥洗之仪几乎贯穿《仪礼》的各项礼典,主要礼典的准备过程都涉及盥洗器物的陈设,且出于对“礼”的敬重,同一礼典可设多处盥洗礼器。盥洗之仪在《仪礼》的各项礼典中主要承载“净”进而体现“敬”的基本礼意,与各项礼典相辅相成,辅助各项礼典具体礼意的表达。
【关键词】盥洗;陈设;庭洗;堂洗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4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14
一、前言
《仪礼》包含十四种礼典,每种礼典的举行,都反映了周代贵族生活的某一方面,都有它需要表达的核心礼意。除此之外,各礼典在具体举行时也有共同的基础礼意,根据叶国良老师《〈仪礼〉各礼典之主要礼意与执礼时之三项基本礼意》一文可将各项仪节的共通礼意归纳为恭敬、肃静、洁净三项,通过这三项基本礼意的支撑,各个礼典的主要礼意才能展现。本文所论述的盥洗之礼贯通于各项礼典,是“洁”在各项礼典中的一种重要体现。叶老师认为:“洁净者,亦敬之一端,不净则无法示人以敬”,在三项基本礼意中,以敬为核心,净、静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行礼人员的敬意,这和“礼容”相辅相成,是“礼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盥洗之仪
洗手谓之盥。盥,从臼、水临皿。《仪礼·士冠礼》郑玄注:“洗,盥而洗爵者。” ②,在堂的东阶前东南方向设置洗,洗是盛接弃水的礼器,洗的旁边有罍,罍是盛放清水的器皿,有枓,汲取清水的礼器。从罍中用枓汲水,浇在手上,弃水流进洗中。又在北堂设洗,以备妇女使用。这是盥洗礼仪此为常用的方法,一人可以独自执行,不需要额外的辅助人员。行礼人员对礼器和双手的多次清洗是为了保持洁净,是《仪礼》各项礼典中“净”“敬”礼意较为直接的体现。
《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 ③郑玄注曰:“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士用铁……水器,尊卑皆用金罍,及大小异。” ④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盥于房中。” ⑤郑玄注曰:“主妇盥,盥于内洗。” ⑥(内洗也称北洗)
《仪礼·士昏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 ⑦郑玄注曰:“南洗在庭,北洗在北堂。” ⑧
《儀礼·乡射礼》:“宾坐取爵,适洗,北面坐奠爵于篚下,兴,盥洗……” ⑨郑注曰:“宾北面盥洗,自外来” ⑩。
《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⑪郑玄注曰:“已盥乃洗爵,致洁敬也。今文无‘奠’。” ⑫
《乡饮酒义》云:“主人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所以敬也。” ⑬飨饮酒此例先盥后洗,说明行礼时是先清洗自己的双手,再清洗酒爵。双重清洗,所以更加洁净,以显示主人对宾客的尊敬。而且,洗除了作为承接弃水的器皿外,洗爵之仪也被称为洗,凡洗爵必先盥,故盥洗连文。
《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⑭郑玄注曰:“已盥乃洗爵,致洁敬也。” ⑮
也有衹言洗而省言盥者,但只是省略,盥的步骤依旧在洗前,二者连用。
《仪礼·士冠礼》:“赞者洗于房中,侧酌醴。” ⑯郑玄注:“洗,盥而洗爵者。” ⑰《仪礼·乡饮酒礼》:“宾降洗” ⑱,此亦省盥字。
因为南洗的位置在堂下的庭中,所以如果主宾在堂上行礼过程中需要清洗时,往往需要走下台阶盥洗,所以盥往往和降连用。如:《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取爵于篚,降洗。” ⑲郑注曰:“将献宾也。” ⑳因为篚在堂上,洗在堂下,所以清洗需要降阶。同样的例子在《乡饮酒礼》中还有很多:“介降洗,主人复阼阶,降辞如初。” ㉑郑注曰:“如宾酢之时” ㉒、《仪礼·乡饮酒礼》:“宾降洗” ㉓,酬谢别人之前都必须清洗,洁净的礼器才能显示行礼之人对礼的尊敬。
《仪礼·乡射礼》:“主人拜洗,宾答拜,兴,降盥。” ㉔
《仪礼·乡饮酒礼》:“宾拜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 ㉕郑玄注曰:“复盥,为手坋污。” ㉖
再次降盥是因为刚才回拜宾客时手掌着地沾染灰尘也即“手坋污”,但下一步行礼仍需要为宾客斟酒,所以需要再次洗手,以显示清洁,显示主人对客人和仪式的尊重。《燕礼》中也有同样类似的条例:
“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宾少进,辞洗。主人坐奠觚于篚,兴对。宾反位……” ㉗
郑玄注曰:“……古文‘觚’皆为‘觯’。” ㉘
“主人升,宾拜洗。主人宾右奠觚答拜,降盥。” ㉙
郑玄注曰:“主人复盥,为拜手坋尘也。” ㉚复盥即前盥是为了清洗礼器,再次盥手是为清洗因为行礼触地的双手。
盥为洗手,洗为洗爵,凡参与行礼的所有器、物皆需在行礼之前进行清洗。虽然这与当时筷子等辅助工具尚未普遍使用有关,但不厌其烦地清洗,不因为洗在阶下而减省清洗次数,降盥、复盥多次重复清洗,显示了行礼之人对礼仪本身和宾客的重视,同时也暗含了“净”“敬”的礼意,化礼于仪,使主宾在礼典执行的过程中感受彼此的敬意与诚意。
三、盥洗陈设
盥、洗的仪节,在《仪礼》中首先体现为举行礼典的场所都放置了清洗礼器与清水,以供行礼之人净手和清洗行礼所用的器物。《士冠礼》描述行冠当日的陈设:“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 ㉛此例论述为即将成年的孩子举行冠礼之前的器物陈设,首先提到的便是清洁用具摆放。夙即早,兴即起。冠日当天需要早起,先摆放冠礼所用的器皿和衣服。把洗放在对着堂的东边屋翼的地方,洗与堂的之间和堂的纵向等长,洗的东边放着盛水器。
关于洗,郑注认为:
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士用铁。……水器尊卑皆用金罍,及大小异。㉜
由此可知,无论在沃盥还是清洗酒具之时,都需设置洗这类器皿来承接废水。洗是用于承接盥洗后废水的礼器,都是金属材质,只是大小会依据主人的等级而变。贾公彦对“弃水器”又进一步解释:
“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者,谓盥手洗爵之时,恐水秽地,以洗承盥洗水而弃之,故云弃水器也。云“士用铁”者案汉礼器制度,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侯用白银,天子用黄金也。㉝
洗是盥的辅助礼器,承接用盥清洗后的水以免用过的水弄脏行礼场所的地面,以示尊敬。洗與水大多放置在,“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的地方,这种放置方式,被称为“南洗”即被放置在庭中的洗,与“北洗”相对。
其他诸礼,也多次提到清洗礼器的陈设地点与功用,并且进一步描述了“南洗”的具体位置,也就是陈设在庭中的洗的位置,“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
《仪礼·士昏礼》:“设洗于阼阶东南。” ㉞
《仪礼·乡饮酒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 ㉟
《仪礼·乡射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 ㊱
《仪礼·大射仪》:“设洗于阼阶东南,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东。设膳篚,在其北,西面。又设洗于获者之尊西北,水在洗北,篚在南,东陈。” ㊲
《仪礼·特牲馈食之礼》:“设洗于阼阶东南。” ㊳
《仪礼·少牢馈食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当东荣。” ㊴
又如凌廷堪《礼经释例》云∶“凡庭洗设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天子、诸侯当东霤,卿、大夫、士当东荣,水在洗东。” ㊵等级不同的房屋结构、名称也略有不同,但所指位置其实是一样的。
登阶入堂时,东西两侧都有台阶,东阶也称为“阼阶”。主人从阼阶进堂,客人从西边台阶进堂。洗被放置在台阶的东南边,洗与堂的距离相当于堂的纵深长度。“荣”即是屋翼,从东西方向来看,它的位置大概和东端的屋翼对齐,水放在洗的东侧,洗的西侧则放有一篚,篚头向北边,尾朝向南方。
《礼器》说:“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㊶君子行礼,需要竭尽真情实感而又慎重的表达,有时通过恭敬的态度来表现诚意,有时要通过优美的文饰、仪节来表达诚意。盥洗陈设在《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各项礼仪中被多次详细记载,符合美文而诚若的君子之道,体现了君子对“礼”的尊敬,是“敬”“净”等核心礼意的具体体现。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仪礼》中的盥洗条例有两方面的意义:从仪式来看,盥为盥手,洗为洗爵。盥手洗爵的仪式在多个礼仪中都有迹可循,往往出现在某一重要仪式的开始或者结束,通过清洗手和礼器的洁净程度,显示行礼之人对这种礼仪和宾客的敬意,直接在多个仪式中体现了“净”、“敬”两种基本礼意。从礼器本身来看,“以其记礼,使人成器。” ㊷盥洗的器具的摆放位置多样,甚至为了保证行礼男女皆可盥洗,分化出两处盥洗器具的摆放位置,以行礼时充分的洁净,展示了行礼之人对仪式和宾客的尊重,符合“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㊸的行礼规则,行礼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和坚定自己内心的“敬”意。同时也使清洁的意识贯通至具体仪式执行的各个环节,或可为当下的流行疾病的传播提供些许防控思路。
注释:
①(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二十七,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517页。
②⑯⑰(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二,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20页。
③④㉛㉜㉝(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8页。
⑤⑥(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四十五,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529页。
⑦⑧(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五,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55页。
⑨⑩⑱㉓㉕㉖(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九,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88页。
⑪⑫(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十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111页。
⑬⑭⑮⑲⑳(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八,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83页。
㉑㉒(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九,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89页。
㉔(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十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112页。
㉗㉘㉙㉚(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十四,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162页。
㉞(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四,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43页。
㉟(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八,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82页。
㊱(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十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110页。
㊲(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十六,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页。
㊳(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四十四,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522页。
㊴(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四十七,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560页。
㊵(清)凌廷堪著,彭林校点:《礼经释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㊶(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二十三《礼器》 ,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459页。
㊷㊸(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二十三《礼器》 ,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本,艺文印书馆2001年版,第449页。
参考文献:
[1](清)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钱玄.三礼通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王锷.三礼研究论著提要[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7]彭林.三礼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8]胡新生.周代的礼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叶国良.中国传统生命礼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10]林安梧.儒、道、佛“与”意义治疗[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11]叶国良.《仪礼》 各礼典之主要礼意与执礼时之三项基本礼意[J].岭南学报,2015,(03).
[12]马岩.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周代盥洗礼及文化功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5).
作者简介:
郭怡妮,女,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