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瓦尔登湖》的自然观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05-19陈欣欣

今古文创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瓦尔登湖环境治理

【摘要】梭罗是一个伟大的生态中心主义学者,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欣赏、赞美大自然的伟大。《瓦尔登湖》这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梭罗自然观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这本书中,梭罗集中表达了自己所崇尚的也是他所处时代所缺乏的生态中心思想和简约生活模式,也因这本书的问世将生态环境与保护自然引入文学领域的创作中,梭罗也因此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发起者。梭罗创作《瓦尔登湖》的背景虽然是针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种种生态危机,但是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等生态问题仍旧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难题。深刻挖掘并践行《瓦尔登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对当今时代,尤其是对正大刀阔斧进行环境治理的中国具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02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文学家、超验主义学者、生态保护主义者梭罗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不夸张地说,写作这本书耗费了梭罗半生的心血,是他全部生态与自然思想的高度凝练,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真实感悟。梭罗自幼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最终考入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他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母親的影响,但由于一些不可抗因素,他没有将生物学作为自己大学的主修专业。大学毕业后的梭罗几乎和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一样有过对未来的迷茫、对人生发展方向的苦恼,毕业后所从事的几个职业都没有令梭罗感到满意。后来,他结识了一位对他人生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爱默生,爱默生可以说是梭罗生态自然主义思想的启蒙老师,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将梭罗带到了自然至上的立场上,此后的梭罗决心要做一名自然的守护者,不与破坏、消耗自然的人同流合污。为了更深刻地感悟大自然,他于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左右的瓦尔登湖畔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归隐山林的生活,并创作了《瓦尔登湖》这本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名著。

一、隐居自然唤醒了生活哲学的思考

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对环境、生态美学问题的思考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环境与生态凭借其与生俱来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成为人们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然而美国著名文学家梭罗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危机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并对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梭罗这种卓越的洞察力与超前的觉悟不是灵光一现的产物,他的所有思想都有着丰厚的现实背景与理论渊源。

19世纪4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被解放过后的生产力突飞猛进,又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渴望凭借科技手段激发出自然界更大的力量,这种欲望空前强大,一切技术手段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被应用到了大自然身上;贪婪的人类此时还没有意识到,无节制并不根据规律发展利用自然必将得到惨痛的教训。这一局面持续了不长时间,一些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就开始受到了自然的教训,恶劣天气出现频率大大增加,湖水干涸,土地肥力减弱等现象先后出现,就这样,由原始社会人对自然敬畏的状态转向了人与自然的逐渐对立。梭罗在幼年就对生态与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研究兴趣,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他的关注与思考。梭罗认为自然从不是人类随心所欲释放自己欲望的所在,自然也是有生命的,在自然遇到过度的利用后它也会“哭泣”,并向人类释放出信号。所以,梭罗认为人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保持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然与人类的调节与控制活动之间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系统与科学地理解大自然活动的机制,以及引起世人对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他决定展开一场实验,实验对象则是自己,实验的环境便是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梭罗放弃了薪水较为丰厚的职业与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于1845年开启了长达两年多的山林隐居生活,这一隐居的经历也使梭罗的学术生涯走向了巅峰,成为了文学尤其是生态文学界的一段佳话。梭罗的隐居生活并不意味着彻底告别一切欲望,成为离群索居的一种非社会性的人,事实上在他隐居的日子里他的亲人与朋友会时不时拜访他并询问他最近的生活状况。梭罗只是想以自己作为范例,向世人证明生存在纯天然的环境中是最舒适的,也是最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速度飞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生存的意义而沦为赚取价值的工具,梭罗正是想为这些无助的人指明一条道路即放下自己的负担,用一种简约的方式生活。

在《瓦尔登湖》出版后,部分读者产生一个困惑,难道一定要像梭罗一样放弃所有,归隐山林才能收获幸福与快乐吗?如果这样想,那就是对梭罗最大的误解,他只是向读者们传达了一种他本人的一种生活哲学,即在嘈杂的现代生活中适当降低欲望,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快乐,他从未号召世人像他一样归隐山林,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也几乎不会有隐居瓦尔登湖畔的勇气与能力。康科德镇是梭罗生活了一生的地方,正是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小地方让梭罗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摆脱了对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与梭罗同时期的知名作家亨利·詹姆士曾对康科德做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康科德并不是一个广阔雄伟的世界,却为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最好的条件”。[1]梭罗希望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对金钱与名利的渴望,他认为这种人身上背负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们每天都不能面对本心,总是戴着“面具”示人,他渴望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真谛。梭罗在谈及这些人生哲学时,列举的例子总是生活中最寻常的小事,但人们品味过后无一不赞叹梭罗所具有的犀利且超前的眼光,他成功预测了未来的环境与人类心理状态,他为当时人类提出的建议在当下仍旧适用,这也是为什么《瓦尔登湖》总是占据图书推荐榜单中一席之位的原因。

二、《瓦尔登湖》中蕴含的自然观思想

梭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造诣十分深厚,他几乎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研究自然界,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实践上他也贯彻了他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是一个坚定的环境捍卫者。与工业革命产生的生产力飞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等恶劣天气频发,以及水污染等现象。心系大自然的梭罗认为这是自然发出的哀鸣,它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抵抗人类无情的索取了,為了引起人类的重视,梭罗决定回归大自然并将隐居的生活总结为一部著作即《瓦尔登湖》,以此呼吁世人减低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唤醒保护自然的意识。这本书是梭罗自然观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有很多内容值得当下的人类思考与效仿。

(一)与自然亲密接触

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急剧扩张势力的紧要关头,这些国家的居民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很多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出现了异常。而被人类过度剥削压榨的大自然也早已经释放出疲惫的信号,梭罗意识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发生了双重危机,他认为如果继续延续这样的异常状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会受到创伤,而挽救危机的最佳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鼓励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物欲横流的社会导致了很多人持有金钱至上、物质第一的价值观,他们忘记了人生的真谛只是寻找最简单的幸福。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的两年,收获到了很多幸福,他通过自给自足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将一切欲望降到最低后的他发现格外轻松。因此,他建议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人们适当地逃离社会,寻找大自然的天然庇护,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与花草鱼虫都是治愈紧张心理状态的最佳良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人们会发现自然具有的独特魅力,它会指引你逃离生活中的阴暗面而向着光明前进,在与大自然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人们所产生的不仅是肉体的愉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释放。回归自然,隐居瓦尔登湖那段岁月被梭罗誉为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他总结出适当地回到自然,不是一种胆怯地逃避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面对本心走向幸福的最佳捷径。

(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由于人类随心所欲支配自然的时间太长,很多人心里便有了一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自然只是一个被人类所利用的工具,它没有生命所以也不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也导致了人类变本加厉从自然界攫取资源。梭罗指出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如果人类继续一意孤行那么最终消亡的不会是自然而是人类。梭罗建议人类要学会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瓦尔登湖生活的日子里,梭罗发现了自然界的运行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律,植物的发芽与结果、气候的阴晴雨雪、动物的繁衍与迁徙等自然活动都是按规律精密地发生,而不是偶然现象。这些规律很大程度上能给予人类道德以及伦理上的启发,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应该做到按规律、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往与生产。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模仿动植物的生存习性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发明,自然界存在的时间远远要悠久于人类,所以自然界的经历要比人类的经历丰富得多。梭罗在一次散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场蚂蚁大战,梭罗发现作战的蚂蚁们执行的任务都是不同的,有的负责进攻,有的则肩负把受伤的蚂蚁运到安全地带的重任。梭罗随即联想到了人类历史上爆发的战争,蚂蚁之间精密的分工并不亚于人类,“你越想,越感到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2]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从大自然的运行中汲取智慧。

(三)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梭罗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人类都不应该持有比自然优越的心理。梭罗反对主张人是万物的主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蔑视自然,为了实现人类的最大利益而残忍地挥霍自然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占据着主流地位。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认识自然的能力较为薄弱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不算强烈,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十分亲密的,人们尊重自然,并且人的活动始终在自然界承受的范围内。而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这种情况完全被颠覆了,但梭罗强调自然界不会因为人类的所作所为而真正“消亡”,消亡的只有人类自己。[3]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信息交流,自然还是人们文艺创作的源泉,艺术的创造无一不来自大自然;哲学最初的兴起也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世界的本质等一系列关于自然的根本问题而蓬勃起来。自然不是野蛮与愚昧的代名词,它是一切文明的起源,对待自然的最好态度就是欣赏、崇敬,自然中的一切都与人一样,是有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它们值得受到与人类相同的待遇。转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命题,人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与践行。

三、《瓦尔登湖》中的自然观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持续发展,物质层面的享受不再能满足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逐渐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于党的十八大正式被加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我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瓦尔登湖》的创作时间虽然距今已有170余年,但目前我国在环境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当时梭罗所处社会遇见的环境危机仍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对当下我国开展的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改善交通,低碳生活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大幅增加,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成为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最大威胁,恶化的空气质量导致患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与日俱增。绿水与蓝天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馈赠,然而在人类获取财富的过程,它们却受伤了,天空的本来颜色由雾霾和粉尘所遮蔽。梭罗认为,人与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主宰与统治关系。[4]由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起步的时间比较早,在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适合中国的部分进行参考和借鉴。国外整治空气污染的一重要手段就是发展城市交通和绿化。[5]对于汽车尾气的最佳处理手段便是从源头治理,对于高排放的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鼓励居民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完善公共交通,增加自行车以及行人车道。此外,增种植被也是净化尾气、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在保护现有绿化植被的情况下,增加植被、绿化带的体积与面积。

(二)全民参与,协同发力

环境治理从不是一个见效特别快的事情,但是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环境质量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工厂以及居民等主体协同发力,各方在其领域按照高标准要求自身,共同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前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应该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对于新能源产品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应给予降税、返利等资金形式的补助。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要持续完善公共交通,制定相关的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从社会层面看,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宣传力度,并严格落实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大政方针,鼓励居民对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投诉与举报。企业与个人则应该将环保为己任,在生产与生活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实行严格地垃圾分类,做环境的守护者。

(三)智慧环保,科技发力

梭罗虽然建议人们适當从工业社会的喧嚣中抽身出来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但他同时也看到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便利,飞机与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问世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因此,我们在环境治理中也要学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科技为环保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环境质量监管的力度,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减,还能很大幅度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在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问题上,需要引入科技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手段分析水文与大气状况,建立“水质监督实验室”“雾霾研究分析室”,全方位把握环境情况的细微变化,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污染物,防止污染扩大。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6.

[2](美)梭罗.瓦尔登湖[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233.

[3]杨靖.从“禽兽为邻”到“更高的规律” ——梭罗生命伦理解读[J].外语研究,2016,(5).

[4]陈翠芳.从德性理解环境伦理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97.

[5]张秋兰,马回,郑颖.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14,(02):40-47.

作者简介:

陈欣欣,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瓦尔登湖环境治理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不再“清净无垢”
200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