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课前三分钟,彰显教育大价值

2022-05-19祁娟娟

教育界·A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道德与法治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合理利用三分钟的导入环节,让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高效、高质的课堂,彰显教育大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导入;价值

作者简介:祁娟娟(1981.10—),女,江苏省启东市圩角小学,一级教师。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一般有导入、新授和总结等环节。好的导入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导入时间不宜过长,教师需把握好课前的三分钟时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感情饱满地进入课堂学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建立完整体系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教材设计越发突出课节的紧密性和连贯性,每一节课的前后演变和延伸是教师授课时应关注的重點。课前三分钟的导入环节,最简单且重要的就是对前面一课的复习和巩固,在对旧知识进行二次巩固的基础上,学生能有效展开对新知识的领悟和学习。在短暂的三分钟时间里,可以设计分类环节,如:集体朗读重点、背诵教材知识点的方式,以思维导图形式画出知识框架,或者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式复习等多种复习形式,在复习中可以加深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一课中,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联系之前的知识,如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确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另外在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了解国家机构有哪些,分管什么不同的职务。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将国家机构及分管任务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自然会发现一些是人们运用权力的机关,一些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机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受到政府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以此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随着小学生心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同学掌握了越来越复杂的知识,需要以新旧联系的形式,用单元概况的建立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准确构建知识框架,掌握总结和联系知识的能力,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思想上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二、时政传递,增强思想感悟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离不开时事政治的,每个教师都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精准的时政眼光,在课堂中加入时政内容,向学生传递时政问题。教师用最简单的形式和语言去向学生渗透时政内容,用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充实导入内容,可以是新闻播报的视频、报纸刊登的文章、广播播放的新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了解对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外的社会,迅速地激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也能更有主动性地去开展新知识、新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增长学生的见闻,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以在同学们进行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通过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音频,或者节选新闻,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历史。同时,运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小学生运用数学加减法的方式最快地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学生们很快就会做减法“2021-100=1921”。通过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的传递,学生很快就能了解热点问题的由来。这顺利激发起学生对共产党的学习兴趣,是课前三分钟的导入部分的作用,这样教师对于新课的讲授也能更加自然、流畅。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多、情感的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领会能力不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会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并且愿意做一个富有“审判”能力的人去理解和规划所面临的事件。所以说,课堂的有效导入和积极教授,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热点透析,推进价值观教育

网络的广泛普及也已经使小学生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学生不仅从书本上了解世界,还可以通过“微博”“新闻联播”等各种APP和电视节目中了解社会,一些热点问题也成为小学生交流的话题。在课前的三分钟,教师还可以开展热点解析的活动,不定期地搜寻一个时间段的热点内容,透过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对学生知道的或感兴趣的热点进行解析,聆听学生所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在主动聆听和积极辩论的氛围里,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乐趣和重要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讲授时,教师可以联系眼下焦点“全球变暖”问题,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设置问题: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环境污染问题?2.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身为小学生的你们该怎么办?学生会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汽车尾气排放、焚烧垃圾堆、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发挥想象去改善环境,策划如植树造林、减少垃圾排放、步行代替车载等方法。通过教师热点的引导,同学们对课前导入的三分钟“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简单了解,真正通过新课讲授了解了环境问题,还能展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还地球母亲洁净、美丽的环境。

通过一节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了解事实、分析事实的能力,让学生不断拓展眼界,对当前的国家和国际事件有自己的意识和看法,从而超越课堂知识的学习,深化思想、与时俱进。

四、难点辨析,强化学习动力

针对不同时期都存在的“百家争鸣”的现象,引发不同的辨析。在相对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的某些知识点,学生一定会出现思想冲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与新课有关知识,通过头脑风暴解决新课要讲解的难点问题,使学生边分析边思考问题最终该如何解决,学生的思考点正确与否都可以在课堂中得到验证。

当今是科技时代,在学生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网络新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三分钟时间给学生布置一道辩论题—“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利用网络的时间不长且利用网络的形式单一,因此在遇到此类辨析问题时往往容易想法过于简单,通过展开辩论活动可很好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接受新思想。某些同学会站在“网络消耗时间,使人思想颓废”的角度分析网络带来的弊端,某些同学会站在“网络能增长见识,帮助获取更多信息”的层面思考网络存在的益处。在一来二去的辩论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客观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并且能让学生对网络有更深的认识。

合理运用三分钟的导入环节,在应对学生不易理解或感兴趣的新课时,既能帮助教师简化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从而认真地进行之后整节课的学习,达到高效、高质课堂学习效果。

五、情境再现,丰富情感价值

情境设置是导入环节中常用的形式,学生会第一时间被教师设置的音乐和故事所感染,萌生出不同的情感。情感的发生和升华是教育的最高阶段。利用课堂的三分钟,教师可创设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或已经面临的问题,以“小红”“小蓝”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以小帮手的形式帮助小主人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再现,能够帮助大多数学生解决情感问题,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真知。这种方式是在课堂教育中获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通过情境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

坚持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基。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的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一课中,教师在可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你拥有的古代文明”,再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有同学拿来有着古老痕迹的纸币,有同学穿上代表汉文化的汉服,有同学拿出珍藏已久的青铜器,有同学准备了一张写好的小篆字帖……通过课前展示环节,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凭借文明古物和想象回到了神秘的商周、强大的汉朝、灿烂的盛唐等时期,使学生们更想去探究古代文明的奥妙,迫不及待地学习接下来的新知识。

情感与价值观是教育的第三知識目标,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是课堂教育的情感升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是要通过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六、激情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激情导入的形式,利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色彩鲜明的图片、浓烈的情感输出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回归课堂,增强课前导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高效课堂的展开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在激情导入时还可以穿插相应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三分钟内进入饱满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教学时,便可以利用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被色彩鲜艳的事物所吸引,面对这样的年龄特点,教师在上课之初利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提问道:“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肯定评价,并说道:“这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同样我们本地也有许多其他地区不具有的风俗,你知道哪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其逻辑思维并不够清晰,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概括,让班级同学更能懂得个性地表达。

七、生活化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学习。小学道法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道法课堂是学生获得生活能力与道德认识的重要途径,面对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师要擅长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指导日常授课。为了让导入更加自然,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带领学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我。如此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为高效道法课堂的形成提供动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的导入时,便注重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衣食住行是离不开工业的,带领学生认识生活用品的生产流程,了解工业劳动者的艰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采用生活化的问题带领学生展开了本课的探索。教师先说道:“大家去过百货商场吗?”学生回答去过,教师继续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许多东西都不再需要自己亲自生产,而是通过采买的方式获得。你知道你手中的文具、教室的桌椅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今天我们便跟着小丽同学一起来探索这些日常用品的生产源头—工厂。”接着教师播放微课,带领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小丽同学提出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展开了关于生活用品来源的思考,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垫定了氛围基础。短短三分钟的课堂导入,是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的的途径,教师运用生活化的素材带领学生展开学习,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敢于表达,能为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提供助力。

虽然课前三分钟的导入环节是十分短暂的,但对一节课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良好的课前三分钟的导入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课前三分钟的成功,是对学生后续四十分钟课堂的把握。有了三分钟的引导,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答案,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感悟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和拓展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充实自我。

【参考文献】

[1]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

[2]杨吉莲.合理利用资源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活力[J].中国教师,2020(S1):150.

[3]罗尚鑫.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政热点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0(28):59-60.

[4]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道德与法治价值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一粒米的价值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给”的价值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