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

2022-05-19朱阳阳

教育界·A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发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出现了全新的指向和目标,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小学语文教育是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夯实文化基础、实现自主成长、践行社会使命是小学语文在学生教育方面的核心任务。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关键时期优化语文教学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显著特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思想文化修养。笔者采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发展

作者简介:朱阳阳(1991.07—),女,江苏省南京市软件谷小学,初级教师。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条件和主要途径。义务教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涵盖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逐步推进的教学活动之中稳步前行[1]。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方式更加丰富、速度更加高效,但“以快为美”的信息传递特征又使得学生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且缺少深度的,海量信息的无序输入影响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辨能力与记忆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文本、关注生活、解放天性,全面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逐步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

一、密切联系生活,发展语言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选编和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成长環境与生活现实,语文教学设计同样要从生活出发,绝大多数文本的人物、内容和插图以儿童或是儿童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生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搭建互动桥梁,激活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感与亲切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准、表达无序、错字频出等问题,基本技能的不扎实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效突出语文教材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依托生活案例渗透语文知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源自生活的语文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构建起适宜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有效激活学生们的思维灵感[2]。例如在《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们回想自己生活中看到的鸟并将自己想象成船上的乘客,体会自己在乘船途中的种种经历,教师用轻柔的语调和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音,同时将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幕布上。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他们仿佛看到了彩色的小鸟、朦胧的湖面、划船的船夫、淅沥的小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看到的画面。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空间,同时在教学层层递进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通过追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文字的优美,更能感受到作者刻画情境的真实,于是学生们的语言提炼能力与重组能力在表达和交流过程中得到快速提升,语言的层次性、逻辑性和整体性逐渐提高。教师在坚持语文教材导向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展生活纽带的作用,在课文主旨主线的引导下给予学生们更多自主表达和思考的空间,稳步推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探究教学切入,培养文化感知

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处于7至12岁的快速成长期,学生们的身心发育、认知水平、人格性格等均会在自身成长与外部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持续发生转变,不同年级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知、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适宜学生心智发育程度的教育才能够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寻找适合学生特征的教学切入点,拓展和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借助语言实践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文字蕴含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最终实现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全面提升。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儿童人物、童谣、插图等内容充满了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借助课文插图及几个关键词说故事,尝试将插图描绘的画面转化为生动而真实的语言“写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唱童谣,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鼓励学生们尝试自己改写或创编童谣,将自己创作的童谣读给大家听等,这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童谣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准确契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3]。中年段学生已经逐渐形成直观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他们对事物的颜色、形状、结构等等特征更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们尝试语言实践,通过互动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在学生们深度把握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借助其他素材培养学生的迁移思考能力,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高年级学生对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具有了一定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本身,还应该围绕文本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思想情感等进一步阐述和介绍,使得学生们形成深层次认知,突出文化的文化特征,持续强化学生们的语言文化感知能力。

三、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文字美感

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表达美,感受美的同时赞扬美,这种情感和体验将最终作用于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之美对学生们的成长而言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并体验情感,持续积累来自生活的多样化素材,借助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完成某些生活细节的刻画描写,这对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有效训练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4]。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观察指导,同时采取有效方式描述自己观察的事物。笔者在一节作文课上向学生们展示了一颗多肉植物,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向学生们提出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植物”的问题,学生们既给出了“多肉植物”这样简单的回答,也给出了“绿宝石般多肉叶子”这样灵动的回答。笔者给予能够使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手法的学生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们继续深入观察多肉植物的叶子上都有什么,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语言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在笔者持续指导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形成了立体而全面的认知,逐渐完成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观察,观察过程细致而全面,学生们对多肉之美的感悟也更加深刻。随后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植物并展开小练笔的任务,学生们欣然接受并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练习。观察是提升学生审美的基础,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们感受生活之美,这对于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四、培养联想想象,提升文学审美

联想和想象是学生文学审美感知力有效提升的必需助力,当学生们充满了联想力和想象力后,他们的精神才能够融入文学之中,核心素养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将生根发芽。小学语文教材涵盖了诗歌、童话、语言、散文等文学形式,学生们在体会作品画面的同时更要揣摩其中的文学韵味,借助联想和想象完成文学形象的塑造,这也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想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例如在《杨氏之子》的教学中,笔者与学生分别扮演杨氏子和孔君平,共同朗诵双方的对话,在多次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联想孔君平上门拜访的画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发言,逐渐形成了丰富立体的情景再现。笔者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分析讨论总结记录下来,尝试用小情景剧的方式将内容“演”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还原了人物形象,学生们深切感受到语言艺术和聪明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学生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设计游戏教学,培养听说素养

听、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学生只有学会听、说,方可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听力不佳、表达能力薄弱,则会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形成阻碍,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限制。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学生听说素养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借助游戏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语文教学活动[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此种趣味、生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

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此部分内容时,在课堂中可设计“听一听”课堂游戏,要求学生合上教材。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结束课文音频聆听后,教师选择几名学生,复述所听到的内容。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设计投票活动,让班级其余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复述效果最佳的学生。此游戏过程中,学生需先聆听多媒体,随后复述,在此过程中设计两次听力练习,可有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以此为基础,设计“接龙朗读”的课堂小游戏,要求学生打开教材,按照一组一句,或是一人一句的方式接龙朗读课文。教师在学生结束接龙朗读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讲述自己的看法及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系列游戏的设计,可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听力的充分锻炼,提升学生听说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的方式,创新语文教学形式,除可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新颖性外,还可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契合,推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六、利用课堂特点,深化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人文性、实用性,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为达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需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遵循创新性原则调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6]。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为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活动营造带有一定趣味性、生动性的课堂环境,对课堂内容情感展开深层次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可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调动,增进师生间及学生与课本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沟通,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不断强化[7]。除此之外,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可知,此为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文本情感挖掘过程中,还应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予以足够关注,加强学习方法与情感二者的有机融合,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占有较多篇幅,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思想情感,其对于学生文学底蕴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古诗作为切入点,深化学生情感体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在正式授课前需对这首诗的主旨加以明确,即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具体教学活动后,便可设计如下四个步骤:其一,欣赏诗歌,了解诗人;其二,解诗题,提取关键字词语句;其三,明诗意,体会古诗中所营造的深远意境;其四,悟诗情,感悟作者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中并让他们展开思考,如诗人此时将会站在哪里?诗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此时,诗人耳边听到了哪些声音?诗人心中的所感、所想是怎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逐步带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诗人自身对于故乡的思念、向往,学生还可在此种情感体验驱使下,针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层次理解及感悟。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只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方可为学生充分释放情感创造良好条件,以此除可帮助学生针对诗歌形成深层次理解外,还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整体设计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主题及体裁划分为多个单元,各个单元主体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核心素养教育重点强调“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内容与方式整合起来,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完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教师首先在各个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均要围绕主题展开,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循序培养;其次要注重不同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通过逻辑性与层次性的调整突出教学的整体,引导学生从“求通”到“求精”,从“融会贯通”到“拓展延伸”,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育桂.后疫情时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在线学习活动设计[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4):66-73.

[2]李安琪,黄芳,董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文编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8-11.

[3]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 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4]刘楠楠.聚焦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J].语文知识,2016(24):20-21.

[5]潘颖.优化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浅析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1):2.

[6]黄建民.优化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44):48.

[7]吕薇.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9(2):2.

猜你喜欢

教学发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