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新变局与中国的策略

2022-05-18金仁淑

日本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方领土中俄俄罗斯

金仁淑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6 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东北亚地区也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大转变,即中俄日三角关系力量对比、关系结构以及地区秩序中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巨变。中俄日三角关系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及东北亚区域合作至关重要,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以2013 年乌克兰危机为转折点,中俄日三角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起点美国对中国展开全面对抗,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促成了中俄之间的“蜜月关系”;日本安倍政府为了收回“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采取了由“政经合一”的对俄政策转向“政经分离”的双轨思维,俄日首脑前所未有地频繁会面,也促成了俄日之间合作关系;面对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合作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日本也开始表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新思路、新方法。显然,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巨变的新形势下,中俄日三角关系也正在面临着新变局和新调整,进入了新时代。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中俄日三角关系演变、影响因素、经贸合作以及未来走势等领域展开了分析:如左凤荣(2007)、[1]岳宗凤(2017)[2]等介绍冷战后中俄日三角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了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微妙变化及中俄日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揭示中俄日关系的内在机制;康成文(2014)、[3]曹阳(2012)[4]等认为俄日、中俄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及贸易竞争性,而杨蕾(2014)[5]认为,从长远角度看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但受中俄日三角关系特点的制约,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很难展开。徐梅(2019)[6]提出,2017年春季以来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势头,中日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的氛围升温,开始进入务实性探讨和初步合作阶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与俄罗斯合作既牵制中国又可以为解决领土纠纷创造条件:如东乡和彦(2018)[7]等认为俄日经济合作有利于两国解决领土纷争,中津孝司(2017)[8]认为俄日经济具有互补性,而牵制中国的崛起也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近年来虽然大部分日本学者提出日本应与中国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但榎本俊一(2017)[9]等学者却质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中国构筑“新世界经济秩序”,日本应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安全、防卫合作,采取牵制中国的战略。而对中俄关系,日本舆论则认为中俄关系类似“不离婚但名不符实的婚姻”。①根据笔者2017—2018 年期间在日本进行客座研究时获取的信息来看,日本国内舆论中大部分不看好中俄关系,只是认为它是互相利用的“廉价的婚姻关系”。参见廣瀬陽子.中露関係は「離婚なき便宜的結婚」.[OL].[2019-07-10].http://wedge.ismedia.jp/articles/-/13997.

与日本学者更加关注俄日关系相比,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均认为无论是外交还是经济关系,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比日本更重要,而俄日关系中更加重视经贸合作。如针对中俄合作普京总统在2019 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谈道:“俄中两国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而中俄之间政治的高度互信为两国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而关于俄日经贸合作亚历山大·布赫(Alexander Bukh,2005)[10]认为俄日领土之争并没有影响到日本私营企业政策,双边经济关系正在进一步深化。市日郎田端(Shinichiro Tabata,2012)[11]认为得益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东移,俄日两国供求关系显著,双方经济关系呈现增长态势。詹姆斯·布朗和斯特拉福(James D.J.Brown、Stratfor Analysis,2014)[12]认为日本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恐惧促使了俄日关系的升温。斯特拉福(2015)[13]指出,目前亚洲地区地缘政治气候的形成,一方面俄罗斯希望扩大与日本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另一方面,日本想防范俄罗斯太靠近中国,而这也是俄日关系升温的纽带。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对中俄日三角关系的研究基本从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日本学者更强调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解决领土问题并牵制中国的意图;俄罗斯学者更重视与中国的政治互信下全方位的合作,而对日本主要强调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及意义。显然,国内外关于中俄日三角关系的研究,尚无基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新时代的特征来分析中俄日三角关系新架构及竞合关系。因此,本文基于传统的中俄日三角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深度分析新时代三角关系架构的特点及影响,阐释牵制俄日关系的主客观因素,探究中俄日新三角格局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提出中俄日三角关系新变局下中国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地区稳定的新理念、新策略。

一、中俄日三角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

国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主要指在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系统中,其中一个国家的行为对另一个或两个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或其中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另一对或两对双边关系发生变化的互动关系。[14]自20 世纪80 年代末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以来,中俄日三角关系成为东北亚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在过去的30 年间,中俄日三国经济规模、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地位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复杂三角关系,总体上中俄关系相对稳定;中日关系呈现出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的动态变化;俄日关系围绕北方领土归属问题进行磋商并展开了经贸合作。由于东北亚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俄日三国关系走势也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美国的东北亚战略及其部署的影响。

(一)中俄关系取决于冷战后两国长远战略目标

20 世纪90 年代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国际环境和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变化为加强中俄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中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逐步成长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实现后发优势的典范。如图1 所示,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实现了30 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GDP 平均增长率,并于2010 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投资领域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火车头,中国正在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经过“休克疗法”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但经济也陷入了长期的衰退。在中俄经济实力越来越悬殊的背景下,普京第一次当选总统后,为了实现重新振兴俄罗斯的宏伟战略目标,加快了东进政策,不断深化中俄之间政治互信、经济互利的合作模式。2001 年7 月,中俄共同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在能源开采、经贸合作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上保持良好的合作。然而,俄罗斯也基于本国利益考量,利用日本作为牵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如中俄石油管道开通时,俄罗斯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一条通向中国,一条通向远东地区,方便原油输入日本,借以制衡中国。[15]因此,中俄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不稳定格局。

图1 1990—2020 年中俄日及世界平均GDP 演变(单位:%)

(二)俄日关系取决于领土纠纷等国家利益的需求

众所周知,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模式上,俄罗斯选择了“休克疗法”,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但也陷入了政局不稳、经济下滑的困境。如图1 所示,虽然21 世纪初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加上国际油价的上涨,曾一度出现繁荣(2000 年GDP 增长率甚至超过中国),1999年—2008 年为俄罗斯经济高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8%,进入了“金砖国家”行列,但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乌克兰等危机爆发,加上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在2009 年和2015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其GDP 增长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至今尚未完全走出衰退。虽然20 世纪90 年代后日本经济也陷入长期衰退的“失去的二十年”,其政局也动荡不安,走马灯似的换首相,但日本借助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通过经济援助和合作等方式寻求与俄罗斯谈判签订“和平条约”,采取了领土谈判、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叶利钦执政时,俄罗斯有意以色丹岛和齿舞岛换取日本援助,但日本坚持要求一并归还四岛为由拒绝接受两岛。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安全保障等“多层次接触”政策。尤其是普京上台后,2005 年11 月访问日本并签署了12 项加强双边合作的协议或备忘录,推动了俄日两国间“建设性伙伴关系”,加快了俄日之间围绕领土问题的经贸合作。

(三)中日关系受历史和地缘政治格局影响

如图1 所示,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以泡沫景气崩溃为导火线,经济陷入了长期通缩下的低迷和衰退,进入21 世纪后GDP 增长率甚至低于俄罗斯(除2009 年和2014 年—2016年之外),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下滑至第三位(2010 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国,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对华出口增加成为日本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来源,也是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对象国。然而,日本的外交战略以美日同盟为基础构建其对外布局,因此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日本与美国合作牵制中国在东北亚发挥主导作用则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主要目标。同时,为了遏制中国,日本也有意加强同俄罗斯的外交、经贸合作,从而使东北亚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然而,随着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裁俄罗斯,反而促使中俄关系快速升温,而美日同盟使俄日政治、经贸等合作难以推进。尤其是2012 年钓鱼岛撞船事件成为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的转折点。而围绕着钓鱼岛归属问题日本政府也上演了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中日之间经贸合作也停滞不前,中日关系陷入了“政冷经冷”的历史冰点,而针对南海问题上美日同盟下的对华牵制也成为中日关系恶化的重要外因。

综上所述,从中俄日三角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中日关系以经贸合作为基础,但以钓鱼岛等领土和历史问题为牵绊,陷入“政冷经冷”冰点;中俄关系以牵制美日同盟为共同利益,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但俄罗斯以日本制衡中国,呈现出摇摆不定的状态;俄日关系以北方领土归属问题为核心,日本加强对俄的经贸合作和援助,其三角关系如图2 所示,呈现出中日敌对、俄日友好、中俄不稳定的三角格局。显然,中俄日三角关系的性质也直接牵动和主导着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其良性互动有利于该地区实现多边协商合作,相反,三角关系的恶化则使东北亚地区局势亦可陷入不平衡持续动荡的危险。

图2 传统的中俄日三角关系

二、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的新架构及其特点

如上所述,2013 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前,中俄日三角关系表现为“中日关系恶化、俄日关系良好、中俄关系复杂”[17]的格局,但乌克兰危机后中俄日三角关系发生了变化,中俄日三角关系进入了新时代:2013 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上台后,强力推行“安倍经济学”,对俄罗斯采取了“政经分离”的外交战略,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俄日关系迅速升温;2012 年5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二次上台后,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引发的乌克兰危机直接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加快了“东进战略”,尤其是中俄之间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两国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蜜月阶段”;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日本从2017 年以来表示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日关系明显回暖,但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中日之间第三方市场合作难以展开。由此,中俄日三角关系出现了如图3 所示的新结构,中俄、俄日为双箭头,进入了相互合作友好的新时代,而中日之间为单箭头,显示中日关系虽然转暖,但尚处于不稳定的新阶段。

图3 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

(一)中俄关系:政治互信下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中俄日三角关系中,日本经济最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技术先进,具有金融优势;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以及广阔的市场。显然,中俄日三国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然而,由于中日、俄日之间领土纠纷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中日、俄日之间政治信任度较低,难以持续地开展大规模的经贸合作。

2010 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后,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转向了“政冷经冷”的新局面。中日之间经贸合作规模和速度明显下降。相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发动对华经贸摩擦,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中俄之间政治互信日益升温,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如此,为了牵制中国在东北亚的主导地位,日本也希望联合俄罗斯共同抵制中国,而俄罗斯也愿意采取大国之间“平衡战略”,利用日本来制约中国,但由于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更接近于中国,因此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俄罗斯更愿意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在2018 年中俄贸易规模突破1000 亿美元的基础上,接下来几年更加速增长,其贸易经济合作潜力大于俄日经济合作。、

除了传统的能源和军工领域,中俄双方在高铁领域的合作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俄之间经济合作必然导致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对俄日之间贸易和投资带来挤出效应。尤其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的合作,创造巨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市场,并非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即中俄经济效应超过俄日经济合作效应。

(二)俄日关系:由“政经合一”进入到“政经分离”新阶段

在中俄日三角关系中,中日、俄日之间都有领土纠纷。在俄日关系中,收回北方领土是日本对俄外交的重心。长期以来俄日关系围绕着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战后收回北方领土为日本几代政治家的梦想。如安倍首相访问俄罗斯之前特意到外祖父(岸信介)的坟前祭拜表达收复北方领土的决心。①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占领了包括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在内的相关岛屿。苏联和俄罗斯认为这四座岛屿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理应属于苏联的战利品。而日本认为,北方四岛是北海道的附属岛屿,并不属于千岛群岛,强烈要求苏联和俄罗斯予以归还。20 世纪90 年代,俄罗斯经济陷入巨大的困难,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想用齿舞、色丹两岛换日本的经济援助,而日本认为应该四岛一起归还而未同意。2018 年11 月,俄罗斯和日本达成了以《俄日共同宣言》为基础加紧推动和平条约谈判的共识之后,解决北方领土问题才又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此前日本安倍政府希望与俄罗斯签订“和平条约”,收复北方领土,虽然俄罗斯的态度很强硬,无法在短期解决领土问题,但围绕着领土问题,日本还是非常积极寻求俄日合作模式,并对收回领土模式上不断放松条件且加以调整。表1、2 分别为俄日有关北方领土归还问题上15 年来舆论的变化。

表1 日本(北海道)舆论变化 (单位:%)

如表1 所示,日本舆论调查结果表明,对北方领土归还问题,日本国内舆论越来越宽松:2005年,73%的人坚定地认为一并返还四岛,其态度非常强硬,但是到2016 年占比最高的要求为先归还两岛,而其他两岛还可以继续协商。可见,日本国内对领土归还问题的态度明显放松,也促成了安倍政府“政经分离”的对俄政策。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的态度由20世纪90 年代的相对宽松演变成非常坚定地不归还的强硬姿态(如表2 所示)。尤其是随着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经济的逐渐复苏,对日本归还北方领土的政策更加强硬。这也反映了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上台后与普京频繁见面(20 多次),但领土问题始终是未有进展的内在原因。普京甚至提出“俄日之间没有领土问题”。对俄罗斯来说,不放弃北方领土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即围绕额和胡库海峡的卡木恰半岛和千岛为亚太国防据点来建设,而在国后岛和择捉岛布置新锐地对舰导弹也是其中重要布置。如果俄罗斯归还北方领土,将导致美日同盟下在北方领土配置美军基地的严重后果,而俄罗斯决不允许美国的触角渗入到俄罗斯领土上。毫无疑问,日本由强硬到放松、俄罗斯从温和到强硬的态度的反差和逆转,反映了俄日在东北亚地缘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演变,因此,未来俄日之间彻底解决北方领土的态度和模式渐行渐远,而俄日共同开发北方领土也将面临美国等外部因素干扰,其未来前景不甚明朗。

表2 俄罗斯舆论变化 (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核心,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认为有必要和俄罗斯合作实施围堵中国的长远战略,而加强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成为安倍上台后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出发点。因此,安倍政府上台后,调整了以往“政经合一”的对俄外交,采取了“政经分离”的新思维,推动以经济合作为先、共同开发北方领土的新主张,虽然俄罗斯一方面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开发北方领土,但另一方面如表2 所示,俄罗斯绝不轻易放弃北方领土,故日本对俄罗斯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援助和合作将难以达到收复北方领土的目的。

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了阻止俄罗斯向中国靠近,安倍政府加快了与俄罗斯之间的政府对话。尤其是面对国际油价下跌,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等导致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孤立的不利局面,日本国内要收回北方领土的呼声日益升高。政府之间交涉的主要内容包括缔结和平条约(意味着归还两岛)和经济合作计划。俄日经济合作有两个核心:其一为围绕“8 项合作计划”①为了打破俄日间领土问题的僵局,日本首相安倍于2016 年5 月与普京举行的首脑会谈上提出了向俄罗斯提供经济合作的“8 项经济合作”方案。的合作,包括能源开发、城市发展、振兴远东产业等除北方领土以外的经济合作;其二为围绕北方领土的“北方领土上共同经济合作活动”,包括海产品养殖业、温室蔬菜栽培、观光旅游、风力发电、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合作。[18]显然,日本在“政经分离”的新原则下,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在经济、能源、医疗、安全、防卫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而俄罗斯在决不放弃领土的前提下,希望在中日两个经济大国间维持平衡,并与日本合作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俄日关系也进入了相互合作的新阶段。

(三)中日关系:由“政冷经冷”迈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为西方国家中最早开展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国家,中日经贸合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1 世纪后中国逐步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由于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的矛盾,使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跌入“政冷经冷”的不利局面。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以来,俄罗斯等国积极加入,而日本与美国保持一致,因此中日经贸关系也陷入下滑的局面。然而,从2017 年以来,中日首相互访,尤其是2018 年安倍首相访问中国期间明确提出要把中日关系由竞争转向协作,扩大在第三方合作的空间,中日关系终于迎来了回暖的良机。2019 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日本也进入了“令和”新时代。在2019 年6 月G20 大阪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面时明确指出“中日两国要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显然,中日关系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中日着力重构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关系。

(四)美国因素:影响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关键外因

中俄日关系为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的三角关系,而该三角关系走势不仅取决于三国之间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等内因,而且还有关键的外因,即美国成为牵制三国关系的关键要素,其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1.影响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如上所述,近年来中日关系有所回暖,日本政府也积极表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希望中日发挥比较优势,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然而,2018 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中美贸易战,美国禁止华为等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合作,并要求日本与美国保持一致,阻碍日本加入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导致中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中日之间难以开展实质性的经贸合作和开发,对中日合作共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变数。

2.促进中俄之间“蜜月”关系。从2014 年7 月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俄罗斯介入乌克兰东部为借口,发动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向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能源企业的金融支持;禁止提供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先进技术和服务。2018 年美国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进入2019 年后中美经贸摩擦有所缓和,但中美之间战略博弈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将成为未来美国重点遏制和打压的最主要对手。显然,美国同时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强势挤压,促使中俄必须抱团取暖,客观上为中俄合作提供了外在动力,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形成合作机制,共同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地区和平环境的构建发挥作用。

3.阻碍俄日关系的深化。美日同盟为日本对外战略的核心,而在亚洲地缘政治中,日本外交的重要内容为避免中俄合作应对日本,因此日本想方设法分离中俄关系,①在日本普遍认为中俄之间“蜜月关系”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关系,认为围绕俄罗斯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善,中国对俄罗斯的意义将要降低,将调整向中国一边倒的战略。以便获得地缘政治优势。进入2016 年后俄日关系迅速升温,安倍政府提出了“领土问题”和经济合作分开走的双轨路线,要积极从技术、知识、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积极参与远东地区及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普京访问日本,两国还签署了“8 项合作计划”。然而,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直接影响日本对俄罗斯的经济合作。由于俄罗斯无法进行美元计价的融资活动,故日本企业向俄罗斯的经济活动的资金要通过国际协力银行(JBIC),通过日元和卢布来进行,而这些就需要美国的政策调整,因此,俄日之间8 项合作计划难以落实,日本无法扩大对俄罗斯的贸易和投资规模。可见,日本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也受到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约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俄日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三、新时代中俄日新三角格局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中俄日三国为东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任何两国之间的合作势必对另一国带来影响。而近年来俄日两国关系的迅速升温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大国关系、特别是对中国周边环境及对保证国家安全、稳定与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影响,且对中国的对外战略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俄日合作对中国的挑战

1.对中国区域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构成冲击

自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和“欧亚联盟”的对接,创造巨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市场,发挥巨大的“乘数效应”。然而,如上所述,新时代俄日之间加强经贸合作,客观上冲击中国与俄罗斯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实施。如根据俄日8 项合作计划,不仅涉及3000 亿日元的经济合作,北海道开发厅的合作也有3540 亿日元,而且也包括西伯利亚等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开发和能源开采等领域的竞争。可见,在能源等经贸关系上,日本与中国争夺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和开采。同时,俄罗斯也想依靠日本的技术和贸易投资合作摆脱对中国经济的高度依赖。显然,俄罗斯作为“欧亚联盟”的主导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和“欧亚联盟”的对接。不仅如此,中亚地区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经之路,日本渗透比较早,势必引发中日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对中国与俄罗斯乃至中亚区域间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变数。

近年来俄日频繁接触、加强政治经贸合作的动因,除了领土问题、相互经济需求以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目的就是日本要牵制中国,俄罗斯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实施“亚洲平衡战略”等的考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日经济实力的反转,中国逐渐成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主导国家,而日本经济一直低迷不振,越来越丧失地区主导国家的地位。因此,日本认为有必要和俄罗斯合作实施围堵中国的长远战略,而加强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安倍上台后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出发点,与俄合作可以保证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巩固国内执政地位。面对日益边缘化的不利局面,日本趁着美国重返亚洲之际,维护美国的亚太主导地位,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夺回已经丧失的主动性,[19]从而制衡中国,提升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影响力、扩大国际战略空间。因此,在东北亚乃至亚洲地缘政治中,日本外交出发点为避免中俄合作应对日本,故想方设法分离中俄关系,以便获得地缘政治优势。

2.俄日共同开发北方领土牵制中国的海洋战略

早在2012 年12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演讲中明确指出“21 世纪俄罗斯的主要力量在于东方的开发”。在远东开发中,俄罗斯首选与其衔接最长边境线,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实力的中国。但是,在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中,过度依赖中国将给俄罗斯带来政治风险。因此,需要改善、强化与亚太地区的另一个经济大国——日本之间的关系,在亚太地区构筑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多角外交关系。俄罗斯想利用与日本的接触打破美欧对俄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因此不会直接拒绝日本在领土方面的要求。而日本则希望拉拢俄罗斯,破坏中俄关系,以扭转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不利处境。[20]俄罗斯专家认为2014 年—2015 年中俄之间战略性伙伴关系刺激了2016 年后俄日关系的明显活跃,即日本担心中俄合作不利于俄日合作。日本国内普遍认为,中俄关系表面上正处于“蜜月阶段”,但实际上俄罗斯还是警惕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威胁,其本质就是担心中俄关系超过俄日关系,影响日本通过俄罗斯牵制中国的野心。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相对缓慢发展阶段,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管道建设等进展相对缓慢,俄罗斯开始重视在亚洲同日本的合作。如2016年普京访日强化了俄日关系。众所周知,北方领土为俄日关系的核心。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普京执政的俄罗斯政府决不会把北方领土归还给日本,但安倍政府调整对俄外交战略,在经济合作和领土问题分开的“政经分离”的新思维下,未来有可能俄日合作共同开发北方领土,对保护中国海洋权益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北方领土为亚太地区最北段,是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必经之路,即从日本海通过宗谷海峡,进入鄂霍次克,通过乌鲁普岛和择捉岛海域,出太平洋,最后通向北极的最短航路。因此,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俄日在北方领土的共同开发将威胁到中国海洋权益,影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

(二)中俄日新三角格局对中国的机遇

如上所述,新时代中俄关系呈现出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外交协商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蜜月阶段”。而美日同盟下日本对俄政策缺乏独立的外交立场,且加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加上普京政府对北方领土的强硬态度,因此,短期内俄日关系难有大的起色,从而为中俄加强合作、共同治理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美日同盟推进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4 年初,克里米亚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并遭受经济制裁,加上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俄罗斯加速了从“重欧轻亚”到“转向东方”的战略转变。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先进的技术、资金成为俄罗斯吸引外资的主要对象。俄日两国的合作不仅限于北方领土,也涉及与萨哈林州之间的合作,为此,日本与俄罗斯虽然签订了8 项合作计划,拟从经贸、金融、医疗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经贸合作,而俄罗斯为了避免在西伯利亚的开发中过度依赖中国的所谓政治风险,也希望强化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拟在亚太地区构筑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多角外交关系,但是受到美日同盟的限制,日本对俄罗斯的战略方向和经贸合作取决于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日本也不得不加入西方制裁国家的行列,导致俄日经贸合作难以推进。①俄罗斯不允许美日同盟下在北方领土配备美军基地。俄日共同开发北方领土,就需要安定的东北亚局势。日本急于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但俄罗斯认为不着急。而特朗普上台后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到处挑起贸易争端,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目的为遏制中国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阻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可见,中俄两国均受到来自美国的战略挤压,从客观上促成了中俄两国加强政治互信,加快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2.经贸合作成为加强中俄关系的基石

目前日本对俄罗斯的贸易和投资规模远低于中国对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水平。如图4 所示,进入21 世纪后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远超过俄日贸易,且其剪刀差越来越扩大。2018 年以来中俄更加注重合作质量的提升,不断开发新动能、挖掘新亮点,即中俄经贸合作进入更加务实、更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帮助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而且也有助于俄罗斯地缘政治博弈,稳定油气等能源开采和出口,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尤其是中俄作为上合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也有利于中国加强与“欧亚联盟”的其他中亚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图4 中俄、俄日贸易规模演变

中国自2010 年起已连续11 年保持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相关统计,中俄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10 年的9.5%提高至2018 年的15.7%。尤其是自2016 年以来,中俄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贸易之和。2018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70.6 亿美元。同时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也快速增长,2008 年不到10 亿美元,2018 年,达到146 亿美元,10 年间增加了近15 倍,目前中国对俄投资在中国对外投资排名中居第10 位,②大笔股权投资是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也是俄罗斯引进外资第三大来源国。尤其是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已经逐步扩展到西伯利亚等远东地区,如2018 年中国向俄罗斯投资项目30 个项,累计金额220 亿美元,其中向远东地区的投资为35 亿美元。尤其是在2021 年新冠疫情继续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阴云密布的不利背景下,中国对俄罗斯投资势头不减,1 月—7 月比2020 年同期增长33%,达到2 亿美元。[21]不仅如此,中俄能源合作也进入新阶段,2018 年中国为俄罗斯最大的原油出口地,并于2019 年12 月将开通“西伯利亚力量”的天然气管道,正式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俄罗斯通过东线天然气管道对华输气41 亿立方米。而液化天然气的开发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和“丝绸之路基金”共同提供的资金比例达到29.9%。[22]在后疫情时代,中俄经贸合作不仅在传统的能源和军工领域,而且在高铁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显著增加,并在航空制造、宇宙、生物技术、制药、人工智能、云经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领域合作也日益密切。

从俄罗斯角度来看,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不仅能够帮助俄罗斯尽快摆脱经济困境,而且更是提振了其对抗西方国家制裁的底气和信心,对重构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普京总统指出:“俄中两国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俄中协作不断加深并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具有稳定的、长期的性质。这完全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利益,符合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要求。”①参见:2019 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普京总统在接受中国的《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中的谈话。

3.中俄两国政局稳定、具有政策延续性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俄日两国政局的稳定对俄日关系走势具有重要的作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政权的不断更替也导致了俄日关系的起伏,在“十年换十一个首相”的背景下,日本对俄罗斯的政策也不断变动,一直到2012 年安倍首相再次上台后俄日关系才进入了“政经分离”、共同开发北方领土的新阶段。2018 年普京第三次总统任期开始后的俄罗斯对日战略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反观日本政局,2020 年8 月日本安倍首相突然辞职,导致日本政坛又进入动荡时期,“一年首相”菅义伟辞职后,2021 年10 月进入了岸田时代。岸田首相能否摆脱“短命首相”的诅咒,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日本安倍政府积极的俄罗斯外交能否延续将是一个未知数。而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2019 年中俄建交70 周年,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23 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中俄关系又迈开了互信协作、互利共赢的新时代。显然,中俄两国稳定的政局为未来两国关系的行稳致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四、结论及中国的策略

从中俄日三角关系历史演变及乌克兰危机后的新特征来看,中俄日三角关系进入了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新时代:即中俄关系进入了合作共赢、相互支撑的高水平、大发展的新时代;俄日关系进入了由“政经合一”到“政经分离”、共同开发北方领土,以经贸合作促发展的新阶段;中日关系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由“政冷经冷”迈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进入2020 年以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使中俄日三国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之间曾出现过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携手合作局面。但在美国继续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全面抵制中国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日本政府决定出资2435 亿日元鼓励日资企业生产撤出中国,但其结果来看只有少数中小企业响应政府号召,而大多数大企业反而加强了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相反,俄日关系却呈现出不和谐的因素:菅义伟执政期间,日本外务省发布2020 年版《外交蓝皮书》,将“日本拥有北方四岛主权”重新写进新版蓝皮书。岸田首相上台后对俄罗斯态度也比较强硬,表示俄日之间不处理领土争端,和平条约免谈。对此,俄罗斯一方面俄边防部队在北方领土海域进行大规模演习,另一方面政府官员考察争议岛屿,以这些方式强硬回应日本,致使俄日关系由安倍时期的不积极寻求合作转向对抗。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诉求,未来还是要加强合作。而俄日合作共同牵制中国的战略不利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海洋战略带来不利的影响,而美日同盟下中日关系走势仍然具有不可测的变数,但中俄日三国之间产业、技术、贸易的互补性和比较优势将有效地消除阻碍三国合作的不利因素,为加强中俄、中日之间长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东北亚地区和平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新时代中俄日三角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应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俄、中日的进一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一)构建中俄日自贸区等合作机制,突破俄日对中国的牵制

如上所述,新时代俄日关系迅速升温除了解决领土纠纷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即共同牵制中国的战略。而为了突破俄日合作挤压中国的局面,中国应加快建设中俄日三国共同参与的经贸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在高铁技术、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而且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中俄日之间相应的经贸合作提供金融上的支持。虽然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仍然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中俄日三国合作提供技术和资金;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缓慢,但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如果中日在俄罗斯第三方市场开展能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将有力地推动中俄日三角关系的稳定和共同发展,因此需要构建中俄日三角合作的顶层设计,通过在东北亚建设中俄日自贸区等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东北亚地区开发与合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日本经济走出通缩下的经济低迷、俄罗斯经济摆脱西方国家制裁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日本政府不仅积极表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而且开始对亚投行也显示出兴趣,拟逐步加入中国主导的广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二)加快“一带一路”和“欧亚联盟”的衔接,共同应对美国霸权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持续制裁,中俄之间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中俄共同应对美国的超级霸权和战略挤压,因此,对俄罗斯来说中俄关系重要性大于俄日关系。然而,鉴于中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大陆联盟重叠,因此,中俄虽然宏观上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从微观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触动了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尤其是中国和中亚之间天然气购买、矿产资源开采、管道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规模和水平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而北极圈航路的建设等领域具有经济利益上的分歧和竞争。习主席提出:“要在国际事务中贡献更多中俄方案。”中俄两国在上合机制下,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力度,以此应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未来中国让俄罗斯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在尊重和保护中俄双方海洋权益的基础上,加强北极圈等海洋领域的合作和开发,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从而相互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23]协同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三)探索新国际格局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

2018 年以来,中日两国首脑实现成功互访,达成众多共识和成果,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两国都希望达成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合作共赢的关系。然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关系走势来看,两国关系不仅受到历史、领土纠纷的制约,而且在美日同盟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和贸易制裁,亦阻碍着中日经贸合作的正常化。虽然在2017年12 月发表的《日中经济协会共同声明》提出了“在第三国推动日中民间经济合作”的方针,包括节能、环境治理、产业升级以及跨亚欧的物流合作等,而且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互联互通连接欧亚非大陆,将有利于降低日本海外投资的运输成本,[24]然而,美日同盟下日本相互矛盾的对华政策,将导致新时代中日合作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我们一方面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俄日“政经分离”下的经济合作模式。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使在华的日本企业也受到很大冲击,虽然一些企业撤离中国市场,但大企业却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因此,中日应加强政治互信,促使日本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中日合作的溢出效应,构建以协调替代竞争为基础的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当前在中美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中日应从大局认知出发,推动对话、协商,推进开放与合作,[25]日本也应摒弃拉拢俄罗斯,削弱中俄关系、牵制中国的狭隘的战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在东亚、中亚及俄罗斯等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在中俄日三方合作中,从金融方面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及日本为主导的亚开行共同合作支持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开发。中日合作共同参与俄罗斯基础设施及能源开采等合作项目,从而发挥中日对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及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中的领头作用。

猜你喜欢

北方领土中俄俄罗斯
日本就“北方领土”对俄喊话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浅谈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
另辟蹊径
深析日俄岛争中的角力与攻心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