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
2015-01-07刘怡琳
刘怡琳
摘 要:“北方领土”问题是日苏两国关系的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了两国关系的走向。“北方领土”问题的成因极为复杂,既是历史上日本与俄罗斯帝国之间围绕土地长期争夺发展的遗留产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阵营间利益博弈的结果,至今仍是日本与俄罗斯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关键词:北方领土;领土争端;二战;《雅尔塔协定》;《旧金山和约》
“北方领土”问题,指的是自二战以来,日苏两国围绕千岛群岛以及库页岛南部领土归属权的纷争,苏联方面称之为“南千岛”问题。所谓的“北方四岛”,具体指的是北海道根室海峡东北方向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两国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这四座岛屿是否属于俄属势力范围的千岛群岛内。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在苏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北方领土”的概念,当时的日本外务省次官发布通告:“今后为回避南千岛称呼,使用称呼为北方领土。”①
“北方领土”问题,可以说是苏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了两国关系的走向。“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原先它是日本与俄罗斯帝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在围绕领土长期争夺发展演变的结果。日本与俄国同属于“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国家是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社会受到外部世界冲击而走上了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进经济变革的现代化道路。经过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俄国与日本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自上而下式的改革使得两国依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较之英、美那样的“内源型”国家显得较为缓慢,并且缺乏竞争力。为了弥补本国商品经济竞争力的不足,日俄两国都采取了以武力开拓商品市场,通过武力向周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随着俄国势力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和后期日本国力强盛后的“北进”发展,两国势力接触后势必会引起激烈的冲突。
早期沙皇俄国处于强势地位,对日本势力采取严厉驱赶的态度。当时还处于德川幕府封建统治日本因为自身实力的局限,不得不对俄国做出让步,集中力量保护北海道地区。1875年5月7日,俄日两国在1855年《日俄友好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形成以俄国完全控制库页岛,而日本完全控制千岛群岛的局面。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日益增强,面对俄国干涉不再表现出妥协和退让,开始日趋强硬。特别是在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日本与俄国针锋相对,并且不惜举国为此一战,由此爆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战争最后以俄国失败而告终,在美国总统的调停下,双方于1905年9月3日簽订了《朴斯茅斯条约》,俄国方面做出巨大让步,被迫将库页岛南部完全割让给日本。而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共产主义的苏维埃俄国政府取代了沙皇俄国,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此采取了联合出兵镇压的决策,日本同样也参与其中,并以1920年“庙街事件”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库页岛北部,最终实现了完全占领整个库页岛的目标。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日两国围绕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的争夺告一段落。
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苏日两国在各自战场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苏德战场上,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联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占领进攻。与之相反,由于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面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日本不得不积极的向苏联做出让步,通过转让库页岛北部和当地资源的开发权利,以期苏联能够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节节胜利,苏联对日本的态度也日渐强硬,双方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成为一纸空文。而且,“自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苏政策的核心,就是设法将苏联拖入太平洋战争中。”②为了实现苏联的对日作战,在1945年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简称《雅尔塔协定》。协定中将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及临近一切岛屿移交苏联。但是对于千岛群岛的具体地理范围,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是否被包含在千岛群岛范围内,《雅尔塔协定》并未作出明确解释。而且当时日本也并未参加协议的签署,在接受投降书前也不知道有这份秘密协定的存在,这为战后日苏两国围绕“北方四岛”旷日持久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顺势便在千岛群岛包括南千岛的国后岛和择捉岛登陆,紧接着在岛上日本守军放弃抵抗的情况下一并占领了原属日本北海道本土延伸的色丹岛和齿舞群岛,并将其编入苏联新设的萨哈林洲。自此,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成为了苏联实际控制的领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开始表面化。面对苏联势力的膨胀,美国否认了《雅尔塔协定》的合法性,拒绝承认条约中有关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最终归属苏联的承诺,将原本秘密协定中许诺的领土割让解释为战时临时占领权限,竭力抵制苏联势力向日本本土的扩展。
就在美苏两国两国围绕《雅尔塔协定》是否有效而激烈争论时,以吉田茂为首日本政府面对日益激化的国际“冷战”局势,开始积极地向美国靠拢。日本政府试图获得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支持,以便在苏联实际占领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的情况下保留对于这些领土的法律主权,为日后的“还岛”提供回旋余地。
1951年9月4日,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9月8日,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简称《旧金山和约》。遗憾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中仍然没有明确“千岛群岛”的具体地理范围,也没有规定条约第二条款中“日本国放弃对千岛群岛及由于1905年朴斯茅斯条约所获得主权的库页岛一部分及其附属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请求权。”③的最后归属。苏联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在《雅尔塔协定》作为法律依据不被日美明确承认的情况下将北方四岛划入千岛群岛后一并占领。而日本方面则以接受《波茨坦公告》中不包括《雅尔塔协定》秘密文件为由,多次要求苏联归还北方四岛。由于日苏双方认可的法律依据不同,再加上美国从中推波助澜,围绕北方领土的争夺因此旷日持久地持续了下去,直至1956年日苏两国签署《联合宣言》恢复邦交后都未能解决。
参考文献
[1][日]长谷川毅 著:《北方领土问题与日俄关系》[M],筑摩书房,2000年第1版,第70页。
[2]李凡 著:《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11页。
[3][日]鹿岛和平研究所编:《日本外交文书·年表》第1卷(1941—1960年)[M],原书房,1983年2月,第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