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索

2022-05-18任小甲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西省新媒体

任小甲

摘 要:目前,漆艺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漆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再加上内外环境的影响,漆器制品受到了较大的破坏,给漆艺文化及工艺的传承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基于此,对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方案,以促进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山西省;新媒体;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基于AR技术下的山西漆艺数字化保护方法的研究”(020W337)研究成果。

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做好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传承,对于促进我国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历史发展的重要产物,代表着山西省的门面,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不仅能推动山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能使人们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了解更多的文化内涵,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素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是我国漆艺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基地,其以绿色环保的材料、口传心授的工艺技术、精美的漆器制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好评。目前,山西省漆器的主要品种有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器和稷山的螺钿漆器。以平遥推光漆器为代表的山西漆器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成都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漆器,以工艺独特、技艺精湛驰名中外,对促进山西省的发展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傳承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保护方面的情况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存储、信息检索、虚拟现实、可视化展示以及数字媒体等技术保存、再现、传播和开发各国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在数字化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开展了一些项目研究和示范运用。如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项目“虚拟巴东”对北宋时期巴东旧县坪遗址(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现存遗迹最丰富的、全国唯一一例全面揭示宋代县城遗迹的考古发掘)进行了研究,使用数字化技术多角度展示了巴东旧县坪遗址复原后的面貌,展示了民族文化内涵,能让游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故宫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让大众可以全方位了解故宫文化,实现了故宫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敦煌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以文本、图像等数字媒体为载体,以网页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展示敦煌学尤其是壁画、雕塑、建筑等的魅力,呈现了蕴含在其中的历史、文化、宗教信息。此外,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项目在初期研究阶段成功地解决了唐陵雕塑在保护中存在的难题,并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而山西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数字化保护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且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二维扫描、录音、数字摄影等相对简单的手段,在实践过程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大众能享有文化遗产,促进了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以阿塞拜疆国家地毯博物馆为依托,支持与推动维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2008年6月20日,在国内上映的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功夫熊猫》,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这部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中国特色场景、中国红及东方禅意与数字媒体技术中的运动捕捉技术、数字化3D展示技术相结合,同时还完美融合了夸张、诙谐的美式幽默,极大地震撼了国人。

之所以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而目前山西省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三、山西漆艺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承方式较为单一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传承和发展多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实现的,但这种方法在现今发展中不占优势,传承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具体来说,漆器制品在制作中多是由一些家庭作坊生产的,制作者将其当作自己谋生的一种方式,并未考虑到传承问题,所以在生产中会顺应市场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缩减成本,拓宽市场,但忽略了工艺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一些从业的老匠人虽然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以及保护和传承意识较为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占据一席之地,很多精妙的传统工艺逐渐失传,无法满足现今漆艺的正常发展。而一些年轻的手工艺人创新意识薄弱,传承意识不强,缺乏创造力,导致产品的雷同性较强。

此外,漆艺传承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很多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漆艺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现代化新型保护与传承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工艺技术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保护与传承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不科学

从教学角度对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师资方面。漆艺技艺的传承包含较多经验性的内容,需要通过不断地操作逐步进行积累,这些内容是无法利用口头传授的方式来实现的,再加上老一辈的漆艺工匠的文化水平较低,表达能力不强,导致传统漆艺工艺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教材方面。受到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漆艺工艺的传承很少能够在书本中完成记录和编辑,所以当下编辑的教材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有关核心技巧的内容较少,甚至会因为受到保密要求的限制只能简单提及,导致教材内容过于表面化,无法与实际接轨。

最后,招生方面。现今很多年轻人对漆艺的文化价值理解不到位,对漆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漆艺的制作技巧,使得很多工艺技术失传,传统漆艺的传承受到了较大阻碍。另外,年轻人缺少漆器制作方面的经验,很难深刻领悟到其中的要领,导致漆艺人才越来越少,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加强大众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有助于缓解当下行业内存在的困境。

(三)产品及市场中的问题

首先,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工艺的创新,很多复合材料也被应用到漆器制作中,部分材料的质量不高、成本低廉,因此被很多工厂应用到漆器制作中,但生产出的漆器制品雷同性强、工艺粗糙、污染严重。其次,传统漆器因为工艺复杂、手工制作费用较高,所以产品价格相对较为昂贵,给普通大众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众的购买欲望。最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投入资金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漆艺在民间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整体框架

(一)打造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

通过建立高校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挑选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各学科教师,打造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以此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探索行之有效的跨学科研究模式,进一步研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方法,以促进本次课题的有效实施。

(二)深入挖掘并选定具有山西特色的漆器制品

以山西漆艺为依托,进一步了解关于山西漆艺的品种、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并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信息,从而选定较为典型的漆器制品。

(三)3D建模技术进行模型复原

对所选定的漆器制品进行扫描,利用3D建模技术对其进行模型复原,并通过编程语言编写脚本来控制模型动画,使其更好地实现多维动态演示效果,让用户全方位地了解山西漆艺。

(四)结合复原与再现技术,丰富展示手法与传播方式

通过AR技术对山西漆艺进行全方位的数据信息留存与成品展示,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推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

五、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一)加大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完善的政策,对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推动其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做好专利保护、市场规范等工作,为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不仅如此,还需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专业的保护单位,确保核心工艺的主体质量,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加强传习场所和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对后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将保护经费切实地运用到具体的保护工作和实践环节。

(二)建立健全的数据库系统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相關职能部门有效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较多,针对这些资料数据,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电子化保管,以便更好地了解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加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对现存的山西传统漆艺,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展开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工作,尽可能地将碎片化的文化信息脉络化,确保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并搜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现存的实物进行妥善保存。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要求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应以人为本,借助动态化的方式进行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掌握,且注重相关工艺的传播,以达到保护的目的。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注重技艺上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使技艺传承得到有效的落实,提高漆器制品的制作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要注重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使其增强文化自信,主动参与其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基础。在新一代传承人培养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传承方式,将家族和师徒传承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漆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四)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共同落实

相关职能部门应在生产式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传承工作,根据现有的漆器制品促进漆艺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为促进漆艺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漆器制品加以了解,并认识到漆器制品的优势和作用,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此外,相关部门还要给出针对性的保护和传播方式,借助品牌效应,提升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

在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社会企业、民间组织等应联系起来,加大协作力度,共同开展保护作业,保障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质。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规范交易模式,扩展销售渠道,加大该工艺在国外的宣传力度。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与媒体行业进行融合,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众的责任意识,使大众正确地看待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从而构建全新、向上的社会风气。

六、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民间手工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得到国家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时代发展情况,不断创新保护手段,加大传承力度,借助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山西省漆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晓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J].中国工会财会,2015(6):54.

[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5(2):9-22.

[3]白翔,霍淑华,武海龙,等.信息技术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7):72-75.

[4]黄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艺摘编[J].中国生漆,2012(4):50-51.

[5]浓妆淡抹总相宜 李爱珍嵌镙钿漆器欣赏[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7):74.

作者单位:

晋中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山西省新媒体
山西省2024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点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