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18杨德泽谢术兄
杨德泽 谢术兄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的閱读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突破学生心中有话无法表达的难点和叙述描写不够形象的瓶颈。文章论述了要把读写结合法引入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布局文章结构、促进读写能力共同提高的做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读书用心、眼中有物、心中有话、口中能言、下笔成文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文章结构;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8—0090—03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二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小学生刚接触写作,掌握的词汇少,对各种体裁的文章结构、要素了解肤浅,有的学生心中有话表达不出来,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淡、结构混乱。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合理安排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很多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主要是语言词汇缺乏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段,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1.积累词语、句段,解决心中有话无法表达的难点。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大量地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能力,养成积累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
2.学好修辞,突破言语表述不够形象的瓶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很多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师教学中要把修辞手法表述的对象、特点、效果等讲授出来,作为学生阅读和领悟的重点,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是怎样把人、事、物表达清楚的。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有一个扩充句子的练习:春天的柳枝,学生只能写出柳枝的纤细特征。教师教学中可写成这样的句子:细细的柳枝披着绿色的绒衣,伸出无数纤嫩的小手,在微风中轻轻地摸索着。这个句子中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颜色、形状、动态,读句子就能在眼前浮现出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动的样子。示范、引导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用这样的例子给学生示范,很容易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读书练笔、用心观察的习惯。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一是摘录整理好词好句。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语言优美的佳作。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重点讲解文章内容结构,还要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讲深讲透,然后让学生抄写下来背会;不仅要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摘录课外书籍中的好词佳句。二是遣词造句和模仿句段。有效造句和模仿句段,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语法规范,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写日记。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提炼主题、选择素材、组织篇章结构的能力,还能将平时积累的词汇、句子、修辞充分运用到写作中,对培养学生驾驭语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生活点滴见闻和生活片段,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等写作素材经过加工提炼并有顺序地写下来,长期坚持。四是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观察,不但是摄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文章写真实、写细腻的必备条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此外,每次观察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整理、归纳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备选材料。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体现在主题是否新颖、选材是否精当、语言是否形象,还反映在文章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逻辑层次是否严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形成的转化。将看、听、说、读、写无缝衔接,把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收集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定主题、选素材、组篇章的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1.熟练掌握文章表达方式,准确表述内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文章的素材和表达主题不同,写作时使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穿插了不同类型的课文,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一种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以描写为辅,用议论和抒情揭示主题;状物的文章以说明为主,用描写配合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写景的文章以描写为主,用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论述问题的文章,以议论为主,用叙述、描写、说明的文字作为论据,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文章,以抒情为主,通过叙述、描写、议论体现主旨,以防止内容空洞无物[1]。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课文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切忌所有文章都以“分段——概括段意——梳理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的传统模式讲解并分析,冲淡了重点,也不能将任何课文都采用“自主探究”模式教学,使学生一带而过、茫然无获。教师要对典型课文的表达方式精讲、细讲,引导学生深读、研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的。
2.把握文章主题要旨,合理有效取舍素材。在众多的写作素材中,让学生根据主题需要把材料筛选出来加以组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记叙文要选有意义的事情,状物的文章要选物品、动植物的外形、功用、生活习性等相关内容,写景的文章要选与主题相关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物候天象,议论抒情的文章要选能体现情感和论点需要的典型素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逆向思维,从选材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与素材之间的关系,在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是怎样取舍材料的,并思考用同类素材替换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导学生采取分“三步走”的方法取舍素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好表达主题,明确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反映什么现象、抒发什么情感、向别人介绍什么物品和功用等。只有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选材上才能有方向、有目标。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主题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有了明确的表达方式,就为选择素材确定了思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定好的主题和表达方式筛选出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此外,教师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类比逆向思维选材法提取生活素材,并进行反复练笔,对培养学生慎重下笔习惯、克服随意凑合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3.熟知文章常用的结构形式,科学安排文章表达顺序。文章的结构是组成文章的各种要素相互搭配形成的固定格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品读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常用文体的构成要件和结构模式,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组织材料、安排内容层次帮助很大,对奠定学生写作基础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文章所用要素不同,如描写人物的要掌握通过人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的方法,记叙的文章要合理安排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六要素,写动物的要交代清楚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状物的要用到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图表等常见的说明方法,议论文要妥善处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文章构成要件,还要点拨学生把这些要素合理、有序地搭配组合,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通过对范文的分析指导,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构建文章结构的方法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其教学活动形式是读写混合、先读后写、写后再读、边读边写,把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和写作训练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互动教学。教师教学要发挥好读写结合教学优势,必须辩证地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一是要把握好读写结合时机。教师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熟知课文主题、选材、组材、语言、结构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合理安排读写训练,切忌把阅读课上成单一的模仿写作课、词句抄写课,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二是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存在智力、兴趣、能力和训练目标的差异,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切忌超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承载度,一味地拔苗助长、盲目图快。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和进度。三是要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智力、思维特征和接受能力有差别,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全体,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围绕教学目标解决好二者的有机融合是教学需要,更是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王海福,吴枝南,杨通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04):15-17.
[2]孙惠霞.把握学习目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05):85-86.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