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浅教 长文短教
2022-05-17袁方
袁方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选文中,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理性看待文章长短和难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适当地制定文言文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等,都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整体提升。文章从正确认识文本长短和难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认清文言文教学定位不盲目地拔高教学目标、合理选择阅读方式指导好学生关注阅读重心、善于把握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迪。
[关键词]读写训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保有量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材选文时究竟应该以多少字为基准,也没有绝对科学的定论。同样的,在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把握上,最主要的是不能脱离学情,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身就有差距。也就是说,基于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的阅读教学,要切实结合好教材选文的特点,无论是文本的长短还是难易,都要在掌握好“度”的情况下来组织教学,做到“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以期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正确认识文本长短和难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有些学生甚至教师认为文章越长难度越大,其实并不尽然。我们无法直接将文本的长短和难度进行比较,有的文本看着比较长,但是如果多采用反复的手法,那么,寻着变化的部分找不变,也就可以让问题分析迎刃而解。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从字数上来看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理解起来反而简单。同样的,对于一些简短的文本,比如说文言文,考虑到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让寥寥数言的文言文本也变得不好理解。由此可见,让学生正确认识文本长短和难易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更有助于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本质。而这种非线性关系之间带来的便是文章长短和难易之间的转化。当然,不排除有些阅读文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多少有这样的特点。针对这样的文章,有针对性地降低学习难度,让其化难为易,变长为短更有利于完成教学。可是,对于一些本身难度不大只是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就要用正确的办法指导学生理性阅读,分清楚文本长短和难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这一点,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一下《动物王国开大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长达五页的文本无疑是一篇“长课文”。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用了多次的反复,分别是狐狸、大灰狼和梅花鹿提醒狗熊通知缺少了哪些内容,然后狗熊一次次找老虎确认。而文章中的“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实际上也是在不断重复,以推动故事情节。从这个角度看,长文就变得短了。但是如果参考课后练习中“通知”的写法,内容虽短,可要让学生明确通知中的各个要素也有一定困难。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内容长短与难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
二、认清文言文教学定位,不盲目地拔高教学目标
随着部编教材的推广普及,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意识里,文言文的学习应该定位于初中而非小学。事实上,虽然部编教材中开始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但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并没有完全向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靠拢。如果说文言文翻译追求的是对“信、达、雅”的层层把握,小学阶段的文言要求更多的是强调“信”与“达”,即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意思的情况下使行文整体通畅,这种观点在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中也可以体现。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应当“正确、流利、有感情”,可是文言文教学中更强调“正确、流利”。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三上《司马光》时,就可以看出适度把握文言文的教学难度对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有益之处。本课用文言文的形式教学《司马光》改变了以往用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文本内容短小精悍,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砸缸故事基础上用文言文呈现,更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可是,在组织本课教学时进行的无谓拓展,让本来可以化难为易的教学变得更加复杂。把握好课后习题中对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跟着教师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停顿,完成背诵并结合注释讲好故事,意识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即可,而非盲目地拔高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反而事倍功半。
三、合理选择阅读方式,指导好学生关注阅读重心
整个小学阶段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有很多。基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虑,在不同的学段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拿默读为例,这种只看不读出声的方式更适合中学段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专注力方面也更能集中。可是,如果讓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全形式上的默读,就很容易生发出各种问题。事实上,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多地还停留在指读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直接进行默读就相对困难。由此可见,阅读方式的选择不仅要结合文本,更要注重学情。由于阅读时间的限制,要想切实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就要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跳读便是有效让长文变短,深文变浅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选择跳读长文本,也就明确了阅读的目的,自然可以简洁明了地把握阅读的重心。那么,结合着具体的问题来阅读文本,就可以高效地过滤掉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六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就可以明确运用跳读法对提升阅读效率的实际作用。本文光是梗概就叙述了比较长的篇幅,如果学生逐字逐句阅读不仅浪费时间,也不是十分必要。选择跳读的方式主要关注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是否有中心句,又或者有没有总结性的语言在不需要精读的情况下,继续跳读可以找到“十八年过去了”“二十六年之后”这样的字眼,从而让学生能够大致了解选文的背景,在使长文变短的同时也更加明确阅读的重心。
四、善于把握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本文的选择较为严格。如果从学习动机的层面来看,学生在参与阅读教学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倾向性。我们不能让中学段的学生去精读低学段的课文,同样的,也不能让低学段的学生去学习高学段的文本。这也说明了部编教材在选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不符合学情的文本,无论是太过简单还是太复杂都不能正面影响学生的阅读发展。那么,衡量这个尺度最好的方式便是把握住该学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置“踮起脚”就能够到的阅读目标,以此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善于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层概括,不仅能把长文读短,更可以把难文读易。之所以在选文层面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提升阅读水平的那个节点,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并在整合各部分内容后总结全文,获得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下《天窗》时,就可以通过有效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来切实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提升。茅盾的这篇文章符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的设定。先是在理解题目上,天窗指的不仅是屋顶上的那个天窗,更是作者心里“唯一的慰藉”。初读课文,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对文本怎么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更是云里雾里。因此教师选择让学生先将文本一分为二,找出两个“慰藉”的出处,分别概括出作者之所以称之为“慰藉”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天窗听雨”和“天窗望夜”两个层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边有效地将文本进行拆分,一边又在概括的基础上融合,对文本中“有”与“无”,“实”与“虚”的指向也更加清晰,在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基于部编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选文难易和选文长短之间的关系。不盲目地把长文章与难文章划等号,而是就事论事客观对待阅读文本,同时不过分拔高文言文的教学目标,都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性。善于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抓住阅读重心,在把握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才能真正做到“难文浅教,长文短教”,提高语文教学的阅读收益。
参考文献:
[1]陈海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实现“长文短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12).
[2]陈林.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的场域性功能及其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9, (35).
[3]李仁.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智趣活动的策略与实施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5).
[4]陶菲.“长文”巧于优化 “短教”功在细磨——有关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