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间的研究现状

2022-05-16张诗晗马元刚谢亚璇史可鉴袁占鹏

关键词:传统医学生物医学次数

张诗晗,王 恺,马元刚,谢亚璇,史可鉴,袁占鹏,

(1.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北九辰堂道医传播文化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3.武汉市应用毒理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

促进全民大健康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目前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并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其中发展中国传统医学、提高中国传统医学在促进人民健康过程中的地位也成为了目标之一[1]。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结合的道路”[2]。现代医学是以近代科学为历史背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发展下衍生出来的医学体系,多学科相互交融从而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是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关键之一[3],其中,生物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前沿交叉学科,集合了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及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相关领域创新发展于一体[4]。而在生物医学出现之前,中国传统医学已经出现,它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成的[5]。在此基础上,如何用系统科学的生物医学理论解读中国传统医学,实现中西医更好的融合,需要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研究者们积极思考与探索,这也是促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因此,借鉴国内外有益的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内相互交融的研究理念,有利于提升国内关于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研究水平。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文献计量学是对已经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跟踪某一研究领域在特定时间框架内的发展[6]。重点讨论了出版物的影响、个人/机构/国家的贡献、相关作者和主要研究方向等来梳理国内外关于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前沿,以期待为国内相关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数据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搜索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Science)”,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1年10月11日。文献共计1 627篇。

1.2 研究方法 研究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使用R4.0.3中的bibliometrix包进行自动转换和分析,包括国家/地区的分布、出版年份和作者。作者的出版质量是根据包括出版物数量、研究领域的引用、出版物H指数值和M指数值在内的指标进行评估的。H指数用于量化个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并衡量其的引用影响,M指数是为了促进不同学术生涯长度的学者之间的比较[7]。使用VOSviewer1.6.17构建网络进行关键字的共现分析[8-9]。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较为直接的评估文献中的研究热点及相关特征。

2 结果

2.1 全球出版物的发展趋势 从WOS中检索到2016年至2021年10月11日共1 627篇文章。2016年共发表了167篇文章,此后每年依次为200篇、232篇、292篇、407篇和截止到2021年10月11日为止的319篇。其中2020年发表文章的数量更是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值,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由biblioshiny of bibliometrix构建的时间曲线表明,该领域目前正处于全球出版产出稳步增长的阶段,见图1。

图1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年发文量

2.2 国家和机构的分布 图2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全球贡献,并用biblioshiny of bibliometrix构建的蓝色地区表示。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对这一领域的出版文章作出了贡献。其中,中国的文章贡献最多[ 占所有文章的94.03%(1529篇)],其次是美国(28,1.72%)、澳大利亚(13,0.80%)、英国(13,0.80%)和韩国(6,0.37%)。来自中国的研究被引用次数最高(10319次引用),其次是美国(820次引用)、英国(87次引用)、澳大利亚(78次引用)和法国(64次引用),见表1。

表1 发文量、频率、SCP、MCP和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国家

图2 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世界各国发表文章情况

在共同作者分析中,一共分析了在该领域发表的出版文章超过5篇的14个国家,见图2。总连接强度最高的国家是中国(总连接强度194)、美国(总连接强度113)、英国(总连接强度43)、澳大利亚(总连接强度35)、新加坡和意大利并列第五(总连接强度16)。在这些国家中,共有1394家机构参与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见图3。其中中国科学院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152项记录),其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118)、江西中医药大学(89)、北京中医药大学(85)和广州中医药大学(79),见表2、图4。

表2 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

图3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相关文献的各个国家合作关系

图4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与合作关系

2.3 期刊和研究领域分析 1627篇文献分别来自于324个期刊。《Medicine》发表文章次数最多(315项记录),其次是《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314 项)、《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190 项)、《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167 项)、《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和《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并列第五(27项),见表3。除此之外,在文献被引共同分析中,也分析了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被引用次数最多(1 305次),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位居第二(1 263次),之后为《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900次),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812次)和《PLOS ONE》(582次),见图5。在所有文献中,按照研究方向领域分类。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是化学(735项),其次是药理学(547项记录)、分子生物学(400项记录)、内科(343项记录)和工程学(11项记录),见图6。

图5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

图6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相关文献排名前十的研究领域

表3 文献数量、引用次数和总连接强度前十的期刊

2.4 文章作者分析 就发表文章的数量而言,ZHANG Y是最有成效的作者,有54篇文章,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中药汤剂结合西医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评估和安全性检测[10]。其次是LIU Y(47篇),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也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综述分析为主。之后是LI Y(44篇)、LI J(41篇)、WANG Y和ZHANG J并列第五(34篇)。其中来自ZHANG L的文章H指数最高(11篇)、WANG Y和ZHANG Y并列第二(10篇)、CHEN Y和LI J并列第三(9篇)。在M指数方面,来自ZHANG L的文章指数排名第一(1.83),LIU L和WANG J位居第二(1.8)、其次是FENG YL(1.75)和WANG Y(1.67)。在被引用次数方面,CHEN Y被引用次数最多,共328次,随后依次是ZHANG Y(229次),SUN H (212次),WANG X和ZHANG A并列第四(158次),最后是 DUAN J和LI J(156次)。在所有作者中,主要分析了199个共著的作者。排除了16个没有相互连接的作者,显示了183位作者的合作。总连接强度最高的前几名作者分别是XIONG J(总连接强度 135)、CHEN J(73)、LU L、TANG G、ZHONG Z和ZHU S总连接强度一致(70),见图7、图8。

图7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超过十篇文章的作者分布和合作关系图

图8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相关文献作者的分析

2.5 文章引用分析 引用分析显示,27篇文章被引用超过50次。表4列出了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前10篇文章。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Nanozyme: new horizons for responsiv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11],有 323 次引用;“New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into biological materials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12],有 203 次引用;“A Review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13],有 149次引用;“Engineered nanomedicines with enhanced tumor penetration”[14],有 131 次引用;“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for the multihospit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cataracts”[15],有113次引用,见表4。

表4 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排名前十文章

2.6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对于全部7799个关键词中,出现频率为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179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是“systematic review”(系统综述),共225次。其次是“protocol”(研究设计),有212次,“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国传统医药)为 187 次,“meta-analysis”(meta分析)为141次和“identification”(鉴定),140次。在图9所示的覆盖可视化中,不同的颜色表示已经筛选的关键词的平均发布年份。大部分关键词都是在2019年以前发布的。颜色为蓝色或蓝绿色。在密度可视化图片中,则显示了根据出现频率次数所显示的关键词分布情况,黄色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比较高。

图9 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中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3 讨论

3.1 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之间的总体研究趋势 本研究将文献计量分析与网络可视化相结合,来描述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之间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家、机构、期刊和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贡献。自2016年以来,该领域的出版物产量稳步增长,特别是2019年至2020年之间的增长尤为迅速,中国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表论文和被引用次数最多,合著分析排名第一。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可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有重大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高的合作强度。除此之外,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进行的研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美国发表论文总量、被引用总次数和共同作者合作连接强度均排名第二。在所有研究机构进行的合著分析中,中国科学院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表明它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也十分密切。

3.2 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的研究机构和刊物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该研究领域的先驱,发表文章次数位居第一。其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也是所有文献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来自Nanozyme: new horizons for responsiv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酶是基于纳米材料的人工酶。通过有效模仿天然酶的催化位点或包含多价元素进行反应,已成功地作为传统酶的直接替代品。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了解,纳米酶具有更高的催化稳定性、更容易修饰和更低的制造成本。此外,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可以通过不同微环境中的pH值、H2O2和谷胱甘肽浓度以及氧化水平来调节,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进行远程控制,包括磁场、光、超声波和热[11]。总的来说通过整合纳米酶系统的催化特性和固有的纳米材料性质,将为生物医学领域诊断、治疗和治疗诊断开辟新的视野。在该领域发表文章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以研究院和各个中医药大学为主,通过分析其文章能看出来,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大多都涉及各种新兴的生物材料[12,14,16]。研究机构的研究主要针对某种方法、药物、材料等进行研究,其中多涉及的是现代先进的技术,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把传统治疗与代科学结合起来,做到两者合作能实现的最大效应[17]。

《Medicine》是在该领域发表文章最多次数的刊物,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轻度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荟萃分析,生物医学领域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5-氨基水杨酸(5-ASA),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对照试验来阐述传统中医药对于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并且通过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NMA)对传统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系统循证医学证据[18]。以Medicine为首的刊物发表的文章主要以某种临床疾病或某种传统药物疗效的研究为主,通过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解释其发挥作用的功能机制,来检验该药物的应用价值或研发该临床疾病的新治疗方案,从而实现药物疗效的最大价值和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效率。比如之前的研究通过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临床研究的方法,加以中药药理、化学和药代动力学为手段,以此阐释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机制和物质基础[19]。

3.3 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热点分析 1 627篇文章中包含的关键词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系统综述”“研究设计”“meta分析”“中国传统医学”及“鉴定”。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如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仍集中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治疗方案的综述,对现有研究的状况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评价,或者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铺垫,涉及的文章内容也多为某种治疗方案、生物材料、药物现有研究的综合性叙述分析[20]。Meta分析在目的上与综述有相似的地方,但该领域的meta分析更偏向于中国传统医药方面[21],能更进一步指明研究方向,大部分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某种传统中药或传统治疗方法在某种常见疾病中的治疗效果。由于涉及的领域为医学领域,分析的文章主要是面向临床医学,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的治疗效果或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而在临床医学领域进行研究的时候,常常会进行多种临床研究设计,高质量的研究设计,能够清晰地阐述开展此项研究的初衷、研究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质量控制措施完善,通过对高质量研究数据的分析,从而保证了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常见的有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这也是“研究设计”作为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22-23]。在中国传统医学方面,研究大多涉及的是某种中药材的效果或某种传统治疗方法,如方剂、针灸等。“鉴定”一词在中医领域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辩证,其出现频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文章的研究内容方面涉及了生物标志物,通过研究生物材料或传统中药是否对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有作用,从而对生物材料和传统中药的效果进行鉴别,这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比如现如今关于中药质量控制这一研究领域中,对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成了该领域的新方向之一[24]。

3.4 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调查了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的现状,更将中国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两个领域相结合进行分析,为两个领域长久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治疗发挥出的重大作用来看,本研究具有预见性。但是由于本研究设计和样本量所限,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没有进行细化分类。在作者层面,由于数据库是英文文献库的原因,作者姓名可能存在重复性,导致关于作者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存在一定的混杂因素,对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存在干扰,这需要接下来设计更严谨详细的方案进行统计研究。因此,本研究结论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高文献质量,对调查进行细化分类来改进,以此来更深入验证结论。此外,本研究的文献虽然立足于国内外的研究合集,但大部分文献仍来源于国内领域,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且未能进行深入分析,这是之后需要进步的地方。

4 总结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R4.0.3中的bibliometrix 包和VoSviewer1.6.16为研究工具绘制可视化图谱,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6至2021年10月的中国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期待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把握研究热点、前沿提供参考信息。本研究为从生物医学角度了解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提供了相关线索,为促进国内传统医学和生物医学相结合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生物医学次数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蝾螈的皮肤受伤后可快速愈合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最后才吃梨
成功也会上瘾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MINORITY REPORT
纳米机器人及其发展研究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