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及献血次数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2022-05-16潘海平孙晓通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窗口期献血者

潘海平,孙晓通,许 雷

(青岛市中心血站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71)

输血传染病原体的残余风险评估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研究热点[1]。文献报道,发达国家中输血传染病原体的残余风险已降至1/10万~1/100万以下[2]。由于检测试剂“窗口期”等原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不可避免[3]。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关于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残余风险报道有所增加,但由于各地区流行率、感染率的不同,导致输血传播的残余风险不同[4]。因此,为了解青岛地区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本研究分析了2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不同献血次数下,无偿献血者HIV残余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青岛市中心血站2014年至2019年的672 52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按血液筛查模式分为两组: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时间: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7日)、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时间:2016年4月8日至2019年12月31日)。按献血次数分为两组:初次无偿献血者(只献过1次血的献血者)、重复献血者(献血次数≥2次)。

1.2 试剂与仪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原酶联免疫法试剂盒(万泰、丽珠、新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Roche、Grifols),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Hamilton Bonaduz AG, 国械注进20142225821,型号Microlab STAR Venus),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Hamilton Bonaduz AG,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3400030号,型号FAME 24/30],核酸检测系统(Roche Molecular Systems.Inc, 国械备20160771号,型号Cobas s201)。

1.3 血液安全筛查模式 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使用1种HIV Ag/Ab ELISA试剂对青岛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测,如初检呈反应性,以原管和血导管做双孔复检,复检结果任一孔出现反应性判为HIV初筛阳性。复检结果为反应性的不进行核酸检测。ELISA无反应性标本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个标本混样检测,混检反应性进行拆分单检,拆分结果为HIV RNA反应性为初筛阳性。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使用2种不同厂家HIV Ag/Ab ELISA试剂进行HIV检测,任何一种试剂呈反应性,以原管和血导管以反应性试剂做双孔复检,复检结果任一孔出现反应性判为HIV初筛阳性。复检结果为反应性的不进行核酸检测。ELISA无反应性标本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个标本混样检测,混检反应性进行拆分单检,拆分结果为HIV RNA反应性为初筛阳性。初筛阳性标本送青岛市CDC进行确证,确证流程:首先进行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体,如结果为阴性/阳性,则确证结果为阴性/阳性;如结果为不确定,再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检测结果 >5 000 CPs/mL,确证结果为阳性。

1.4 评估方法 (1)根据“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计算公式评估输血传播HIV的危险度:RR=∑Ri;Ri=(WFi+HFi)×Di; WFi=Ii×(Li/365)=Pi×Li/Ti; HFi=E×Pi。RR:每单位血液中未检出HIV阳性的加权平均数;Ri:各分组中每单位血液中未检出HIV阳性数;WFi:各分组中窗口期因素;HFi:人为或其他错误因素;Di:各分组的加权值;Ii:各分组的HIV新发感染率;Li:窗口期天数(d);Pi:各分组中HIV流行率;Ti:各分组中献血者暴露HIV感染的天数;E:错误率。窗口期和错误率的确定与血液检测方法和试剂有关,核酸检测HIV的平均窗口期(Li)为11 d。错误率根据青岛市中心血站历年参加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和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确定为0.1%。

(2)1(2)遍ELISA和 1遍核酸检测HIV新发感染率 =1(2)遍ELISA和1遍核酸检测经确证阳性的血液标本数量/[1(2)遍ELISA 和1遍核酸检测血液标本数量×献血间隔时间(年)];重复献血者HIV新发感染率 =HIV检测以前为阴性现在为阳性的血液标本数量/[重复献血者血液标本数量×献血间隔时间(年)];首次献血者HIV新发感染率=重复献血者HIV新发感染率×首次献血者HIV流行率/重复献血者抗 - HIV流行率。

(3)加权值。各分组的加权值 = 各分组献血人数/总献血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方法,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筛查模式和不同献血者的HIV检测情况 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22%,高于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流行率0.016%。重复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13%,低于初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0.026%。结果见表1、表2。

表1 2种筛查模式分布情况

表2 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分布情况

2.2 HIV抗原/抗体检测后的残余危险度 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残余风险为1/463 404,低于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残余风险1/388 568;重复献血者的HIV残余风险为1/560 161,低于初次献血者的HIV残余风险1/446 114。结果见表3、表4。

表3 2种筛查模式对人群传播HIV残余危险度估算

表4 不同献血次数人群的传播HIV残余危险度估算

3 讨论

献血者中HIV流行率是影响HIV经血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期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HIV的流行率为0.018%,是2006年至2010年HIV流行率(0.005 76%)[5]的3.14倍,这与我国HIV整体流行率不断增长[4]有关。本研究发现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1),与太原[6]、安阳[7]等地报道一致。

由于“窗口期”的存在,即使经过血液检测“合格”的血液依然存在传播病原体的风险。“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是评估输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经典方法,其局限性在于假设所有的残余风险均来自于“窗口期”,对于病毒变异、静默感染造成的感染残余风险并未计入。由于因“窗口期”造成的残余风险仍然是目前输血传播HIV的主要因素,故认为采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是合理的。本研究采用上述方法对2014年至2019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HIV残余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中重复献血者HIV残余风险为1/560 161,初次献血者为1/446 114。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HIV残余风险高于石家庄[8]、晋城[9]无偿献血者,低于东莞[10]、深圳[11]、成都[12]、太原[6]、兰州[13]无偿献血者。与青岛市2006年至2010年[5]无偿献血者相比,HIV残余风险有所下降。应当注意到,在青岛市献血者HIV流行率是前期3.14倍的情况下,输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却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这与研究期间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低,重复献血者比例由38%增加到61.4%有关[5]。可见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残余风险为1/463 404,低于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的残余风险1/388 568。这与东莞市2009年至2016年2种血液筛查模式下HIV残余风险结果一致[14]。通过分析推测2遍ELISA+1遍核酸比1遍ELISA+1遍核酸残余风险高的原因如下:①将Ri计算公式变形后,可得Ri=n/N×(Li/Ti+E),其中n为确证阳性标本数,N为检测总数。本研究统计期间进行HIV RNA检测,窗口期(Li)均为11 d,2种筛查模式下献血者暴露HIV感染的天数(Ti)极为接近,各组中确证阳性标本数在残余风险计算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本次研究期间双试剂模式下确证人数较高,导致残余风险较高;②由不同试剂之间的敏感度、特异性差异造成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关于HIV检测策略规定:HIV感染标志物应至少采用核酸和血清学试剂各进行1次检测[15]。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目前在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采用1遍ELISA+1遍核酸检测HIV并会不增加HIV的输血后残余风险。下一步可以针对不同试剂的残余风险做进一步分析,为实验室评估各试剂的检测性能,从而选择更适宜的试剂和检测策略。

综上所述,输血后残余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可以加以控制和降低。加强对血液筛查试剂的评估,建立更适宜的筛查模式;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招募低危人群献血,鼓励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者无偿献血队伍,从而降低输血传播病原体的残余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窗口期献血者
胜伊朗,中国男篮晋级世界杯
南通市区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与肥胖状况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
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