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幼龄黑熊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

2022-05-16毕靖征

野生动物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涂片念珠菌血常规

毕靖征

(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201399)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或条件性致病真菌之一,所致疾病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中占首位[1]。野生动物的浅表念珠菌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处包括皮肤、口咽、食道、肠道和阴道等部位。口腔念珠菌病若未及时治疗,口腔黏膜损伤可出现扩大趋势,从而累及扁桃体与咽喉等部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2]。

在我国,黑熊(Ursusthibetanus)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6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数据显示,国内黑熊种群数量不超过2.8万只。圈养环境中,黑熊自然繁育的成功率较低,上海野生动物园加大对黑熊的人工繁育,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人工育幼过程中,黑熊常患呼吸道感染和消化不良等疾病,国内关于人工育幼黑熊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的报道未见,本病例为诊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1 病例情况

2 临床症状

对2只幼熊进行全面检查,主要症状为舌面有大量白色苔藓样念珠菌斑,舌体下侧和口腔两侧内壁有白色针尖样点状物分布,边界清晰,舌体呈暗红色。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80次/min,幼熊喊叫声嘶哑,肺部听诊呼吸音增强,偶有轻微干啰音。整个病程2只幼熊的体温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未见明显异常,大便次数和大便量正常。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用灭菌棉拭子刮取口腔后涂片,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覆以盖玻片,立即镜检,可见卵圆形芽孢。

取少许粪便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0.9%生理盐水,覆以盖玻片,立即镜检,可见较多卵圆形芽孢及假菌丝(图1)。

图1 幼熊粪便样品中卵圆形芽孢及假菌丝Fig.1 Ovoid spores and pseudohyphae in fecal samples of bear cubs

3.2 分离培养

将刮取口腔内壁的灭菌棉拭子样本接种在沙保氏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后,可见奶油色、表面光滑的菌落(图2A),略带酒酿味,挑取表层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芽孢(图2B)。

图2 幼熊口腔棉拭子分离培养及镜检结果Fig.2 The results of isolation,culture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oral cotton swabs of bear cubs

3.3 血常规检查

治疗第1天,对2只幼熊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指标在参考值范围,未见细菌感染。治疗第7天血常规复检,显示中性粒细胞数减少,主要考虑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后,机体存在粒细胞减少症的不良反应。整个治疗周期内,单核细胞增多,可能是口腔局部组织坏死,吞噬需求增加;红细胞数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正处于幼龄生长发育期;其余各项指标基本都在合理的参考范围内(表1)。

表1 幼熊(1#、2#)血常规

4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镜检、真菌培养和血常规检查,再结合近期人工育幼黑熊的常发病症状,确诊为口腔念珠菌病。

5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考虑2只幼熊病情较为严重,因此配合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时,用灭菌棉签蘸取碳酸氢钠注射液清洁幼熊口腔,清洗完毕后,将碘甘油涂抹于口腔和舌面,2次/d,连续治疗1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5 mg/kg),1次/d,同代乳一起服用,连续治疗5 d。

治疗第2天舌面呈肉粉色,白色藓斑样菌斑明显减少,口腔内壁白色斑点消失;治疗第4天仅舌面还有两三个白色斑点;治疗第5天,口腔内白色念珠菌斑消失,粪检也未见白色念珠菌。

3周龄开始,幼熊体重缓慢增长,2月龄内的生长曲线见图3,至70日龄时,幼熊体重1.2 kg,期间未有其他疾病发生。

图3 2月龄内幼熊(1#、2#)体重变化趋势Fig.3 Trend in the weight change of the bear cubs(1#,2#)within 2 months of age

6 结论与讨论

本病例中,2只幼熊具有典型的口腔念珠菌病症状[3],舌面、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着凝乳样白色斑块,用棉签轻轻刮拭后,仍能保持原有形态。用轻拭斑块表面的棉签直接涂片或革兰染色检查可见菌丝、假菌丝或芽孢。根据临床表现及涂片镜检结果,初步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涂片镜检结果也为进一步的真菌培养提供依据。但该病与球菌引起的急性膜性口炎应予以鉴别,后者假膜易被拭去,创面糜烂且有渗血。在实际应用中,真菌培养法是一种除荧光染色法之外最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能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4]。

上海野生动物园针对不同动物的真菌感染类型,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在本次幼熊口腔念珠菌病治疗中,选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基于其具有活性强、抗菌谱广、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优点[5]。伊曲康唑的弱碱性需在胃酸中溶解以便吸收,在胃酸减少或禁食状态时吸收降低[6],因此选择喂代乳时给予药物。资料显示,患者在大剂量或长期服用伊曲康唑时,可能引起药物的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7]。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每日对幼熊口腔和粪便中的念珠菌进行监测,若结果为阴性,立即停服伊曲康唑。此次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周期为7 d,治疗结束后未再复发。多年前,人工育幼的节尾狐猴(Lemurcatta)罹患口腔念珠菌病,曾选用氟康唑口服液治疗,出现治疗周期长,停药易复发等缺点,目前治疗念珠菌病,该药已不在首选药物行列。

口腔是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原菌将进一步扩散至整个呼吸道或消化道,甚至发展成念珠菌血症或系统性念珠菌病,从而危及生命[8]。在本病例中,发病初期的幼熊呼吸频率过快,治疗后,呼吸过速得以缓解。事后分析原因,可能是口腔念珠菌形成的菌斑在喉咙处聚集,引起短暂的上呼吸道阻塞,虽未排除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但基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病程判断,尚未达到引起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程度。

将近2年园内人工育幼过程中幼崽的常见病加以整理,口腔念珠菌病占总发病种数的5%,患该病的动物主要有节尾狐猴、白面僧面猴(Pitheciapithecia)和黑熊等。此次幼熊口腔念珠菌病最可能为外源性直接接触传染,归咎于近期与患该病的其他动物饲养于同一环境,使用相同的奶瓶等器具。因此,对于真菌感染,首先要做好基础预防性工作,尤其对幼龄和老龄动物的饲养,切莫放松警惕性,减少可能引发真菌感染的因素,一旦发生真菌感染,通过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和科学合理地抗真菌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涂片念珠菌血常规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性状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率分析
舌头怎么会“变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