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布置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16杨铎
杨铎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分层作业的方式,增强作业练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分层作业包括对作业编写的分层、作业评价的分层以及作业批阅的分层三个方面,教师要从以上三点出发,设计有效的分层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分层布置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2-0020-03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Hierarchical Assignment of Homework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YANG Duo (Liuchuan Middle School,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 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quires teachers to clearly recognize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and carry out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more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homework practice through personalized teaching and hierarchical homework,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efficiency. Hierarchical homework includes three aspects: homework writing, homework evaluation, and homework review.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bove three points, design effective stratification strategies, fully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common improvement of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level of the whole class.
【Keywords】Hierarchical assignment of homework;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初中階段的数学教学仍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开展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效果最直观的反应,既能体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准,也能体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布置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在布置作业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及学情,分层设计作业,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呢?
1.科学精准划分学生层次
要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分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准确的学生层次的划分是顺利进行作业分层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要在平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口吻和学生进行对话,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进行分层,再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数学作业方案。一般来说,学生主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划分,第一层次的学生为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好,而且自身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不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其严加督促,能够自觉进行学习。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可以解答出问题。第二层次的学生为学习主动性较弱,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也想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但是由于本身学习基础较薄,对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不够深刻。第三层次的学生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日常的学习成绩较差,在课上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任务和作业,接受能力较差,而且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在将学生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详细区分后,教师设计的分层作业也就更有效果。例如,教师在根据以上标准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后,按一定比例抽取每个层次的人数,组成强弱结合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同时存在一、二、三层的学生,每个小组的组长由第一层的学生担任,如此一来,这些学习小组的组长就变成了教师的小助手,在每次进行作业的批阅和评价时,可以先由小组长进行把关,再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阅。这种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方式,有助于作业分层的顺利进行,因为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强,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教师应该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好沟通,让这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带动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教师的负担也得以有效减轻,转而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推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2.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内容
布置分层作业中,划分学生层次是前提,设计作业内容是关键,目前还不存在一套系统性的作业指导方案,也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手中的参考书目和配套练习册,对数学作业进行创新性的编排与组合,确保分层作业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分层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回顾与课后练习两部分,课后练习是实施作业分层的主要部分,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的内容设计时,要以先前划分的学生层次为参考依据,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符合每个层次学习需求的分层作业。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题能力,对作业进行分层,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与提升。例如,教师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照顾第三类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题的主要题型包括课堂上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这类题目难度较低,能够调动第三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提高题的设计则是为了照顾第二类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对知识的思考大多停留在表层阶段。教师设计的提高题是在课本基础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思考,能够有效拓展第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的数学学习迈上新一级的台阶。拓展题的设计除了在基础题上进行变式练习外,还融合了以往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功底。因此,这类题型能够更好地满足第一类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师不能明确地告知学生各个层次的题目内容和题目要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解答。
3.开展分层作业评阅活动
作业分层的设置不仅体现在作业内容设计上,也体现在完成作业后的批阅和评价上,为了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分层作业批阅的方式,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自主批阅。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作业批阅给学生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在进行作业批阅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判断和检查作业的对错,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同时达到了复习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分层作业评阅活动,讓学生能够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直接、直观地发现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起到再次进行复习、巩固之效果。通过开展分层式作业批阅活动,学生们能够以教师的身份检查和批阅同学作业,挖掘作业中创新的解题思路,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优秀的学习经验,同时以同学作业中出错的地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避免自己出现类似错误。例如,在完成作业练习后,教师请每个小组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组长来统一分配作业批阅任务,首先组长作为第一层的学生,承担批阅拓展题的任务,小组中第二层的学生则负责批阅提高题,第三层的学生负责批阅基础题。小组成员在批改作业过程中遇到创新的解题思路时或遇到难以评判的难题时,可以与组员共同商议讨论。在作业批阅完毕后,再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分析错题的成因,探讨如何有效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设计具体批阅方式和批阅步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新鲜感,改变以往数学课堂的沉闷。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分享优秀的学习经验,实现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和其他同学交往过程中能够懂得如何对具体内容进行表述,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而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层批阅作业不仅能检查自己的作业问题,而且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和交流。
4.设计分层作业评价语言
在完成对数学作业内容和批阅的分层后,教师还要注重对作业批评的分层。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为此,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化的评价语言,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不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就不可一味采用夸奖的评价方式。诚然表扬和鼓励,确实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如果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话,会让学生不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很多学生感觉莫名其妙地受到教师的表扬,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获得了进步。所以教师应该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针对学习上停滞不前的这类学生,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时刻鞭策学生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应当多以鼓励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这些学生由于长时间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本身的数学学习基础较差,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转换,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些学生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不可急躁,不可急于求结果,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答过程,用爱的眼光和启发式的语言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动力应对后续的学习。针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以引导性评价为主,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和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例如,第一层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借助“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此类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告诫学生学习不可骄傲自满。第二类学生学习出错时,教师可以在出错的地方打上问号,并评价“再想想”等话语,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正确答案。第三类学生出错时,教师可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使用“今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错误的地方也希望以后改正”之类的评价语言,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设置分层作业评价主体
分层式的作业评价,除了要体现在评价内容上,也要体现在评价主体上,如果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单向评价,则评价无法体现更好的效果。为此,教师也要建立分层化的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对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同样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学生自评,第二层为家长评价,第三层为教师评价。通过设置分层式的评价主体,家长也被纳入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交流,能够更加全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增强作业评价的效果。例如,在完成作业的批阅任务后,教师先请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对其他组员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再由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作业为桥梁,进行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教师再在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这种设置分层式评价主体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将家长纳入教学体系中,构建了更加生态化的数学教学体系。在学生的教育中,家长十分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和家长一起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和家长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又能改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教学局面,促进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6.结语
实施分层设置数学作业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进行数学教学。在设置数学作业分层时,教师要从作业内容、批阅方式、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吉林教育,2016(02).
[2]李会玲.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本文系2021年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层布置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BY[2101]G290)的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