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解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2022-05-15曹小萍
曹小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质量。”近些年,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但在大部分的文本解读中都是对单篇课文进行文本的解读,而着眼于单元整体的文本解读就不多。若能在单元整体解读后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教学就会落实得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体解读;文本解读;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好文本一定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要读好教材、解读好教材、用活好教材。在反复研读教材中,教师要紧扣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单元整體教学,把语文课既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构建高效课堂。
一、着眼单元整体,细读文本把握人文主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有《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四篇课文,从单元导语页林则徐说的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以得知本单元以“责任”为人文主题编排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教师则要认真沉下心来读文本,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之共鸣。
1.抓诗眼进行细读古诗
《从军行》中,从“终不还”中感受到边关将士守卫祖国的豪情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从“望”字深深体会到陆游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爱国之情;《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从“喜”字读懂了杜甫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喜悦的背后隐藏着诗人爱国之心,读懂了这三首古诗的诗眼便可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2.立足编者意图,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
解读文本时,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立足于编者意图。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写毛泽东听闻深爱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经过内心挣扎最终决定把毛岸英葬在朝鲜。课文分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是收到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是内心经历艰难抉择把儿子葬在朝鲜。很多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时把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爱子的感情,轻教或误以解读成第二部分内心经历艰难抉择把儿子葬在朝鲜也是爱子之情。其实,编者的意图是毛泽东那么爱毛岸英,但最终却选择把爱子葬在朝鲜,体现了毛泽东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崇高的精神,教学时不能喧宾夺主。
3.借助时代背景,课外相关资料细读文本
解读文本时,有些文章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难度甚至造成错误理解。《军神》中“刘伯承做手术不打麻醉剂,为的就是不想影响自己的大脑。”在我们现在来看,这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和想法,但刘伯承就是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那就要借助查阅那个战争年代的相关资料,了解到刘伯承所参加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他有勇有谋,很多场重要战役取得胜利都与刘伯承沉着冷静,善于分析,巧于指挥有关的。所以,当他说出做手术不打麻醉剂就能读明白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是对祖国的爱。
4.品析表达方法,细读文本
《清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方志敏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索钱。这篇课文以自述的形式表达,再把方志敏与敌人的种种进行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更能突出方志敏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
二、立足于单元整体文本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拿到教材首先是位读者,阅读文本是一种阅读体验。而作为教者,文本解读,可以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或者失败,精彩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解读好文本后还要立足于单元整体,学情才能定好适切的教学目标。
1.紧扣单元,梳理语文要素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页有明显写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是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教学《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眼,体会诗人当时的内心;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得知噩耗与艰难抉择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从而体会毛泽东内心失去爱子的悲痛,但作为国家主席的他不能因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的徇私之情。教学《军神》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通过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内心变化。《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来体会方志敏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内心世界。
然而,这个单元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从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再到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他 了”补充题目,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反映出他当时的内心,这些语文要素的训练点都是由易到难。可见,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发展性,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要引起注意,前后要联系,选准起点,突出学生发展。
2.基于单元,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解读后,教师要确定教什么、怎么教。依据课标,扣紧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就可以确立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5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背诵五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4)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并能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5)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6)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7)能书写时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三、加强单元整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在对文本“熟读,涵咏”的基础上,思考学生的难点和生长点,做到大胆取舍,精准施教。
我们以学生学习者的角度再看看本单元教学目标。其中,前两点是基础性目标,后五点是发展性目标。学生可以借助预习和以前的学习经验或教师点拨自主完成前两点、第六点和第七点,教师可以选择不讲或少讲。所以,基于单元整体的课型,立足学生学习的角度,我们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聚焦为以下两点:“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后面设置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版块。这些版块具体落实语文要素的要求,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教师要善于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进行有效的整合,把课文与这些版块联系起来,前后勾连,使单元教学形成合力。尤其本单元的阅读和习作联系较为紧密,教学《古诗三首》时可以把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整合到这一课的教学中,以拓展的形式让学生大概理解后积累下来。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时可以把“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体会人物内心,照样子写一种情景,并整合到这一课的小练笔中。教學《军神》一课时也可以把“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在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解读下,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与渗透体现在课堂上,即以点及面,逐步扩大,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刺激与复现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获得知识与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就非常赞同:“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然而,解读好文本只是第一步。笔者认为,教师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好单元的课文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PY09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晓晖,冯胜兰.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冯晓超.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语文文本解读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孙丛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万雯雯.多角度解读文本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0(22):69-70,77.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