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2-05-15周小漫
周小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在提倡教育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也出现了新的关键词,那就是“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最初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认识和学习,到今后在社会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延伸,以达到目的。而学校能够以各种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升语文素养,转变语文的教学方式、丰富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且把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是重中之重。它们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是相互融合的整体。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课程资源
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正式发布。一开始接触“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教育工作者都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去不断地研究和摸索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不管是在校园中,还是在校园外,各学科都在积极响应“核心素养”,利用手抄报、墙报,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是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提升语文素养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文知识积淀和延伸的过程,是在教学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聚焦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它能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出一种更好的、更有效的延伸方式,逐步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求高尚精神品质的人。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是需要通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去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表现在基础的人文底蕴、科学的创新实践、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时代的责任担当等方面。
语文课程也以此为主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素养”一词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但是,“语文素养”具体指什么呢?通过不同学者、不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同时也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语文素养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明确地指出,应该让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定提升,以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达到不同水平的基本要求。为此,把语文素养的内容按照不同水平分为不同等级:
第一,应具备基础的语文知识。如果自身的语文知识掌握不扎实,都会直接影响各方面技能或能力等的发展。因此,在发展核心素养时不可忽视或看轻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学习等各方面能力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第二,应积累丰富的语言。语文学习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听、说、读”,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写”的方面。一个个完整的句子,一段段具体的段落,一篇篇生动而规范的作文,都需要学生具备大量的词汇和丰富而感性的语言材料。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不断积累基础语言,让自身的语文基础有不同水平的提升。通过书本或生活中的事物来认识生活常用的汉字和学习中常用的书面表达语。通过每日的诗歌诵读或文段分享来积累大量的优秀的诗文;借助每日的晨报或班级中的每周电视课堂来积淀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并逐步转移到书面表达方面,这是形成和提升语文素养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三,应提高语文学习的技能。任何能力的学习都应该做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尽可能地把学习技能变成一种本能。而语文学习的技能关键在于语文学习的方法上。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成千上万种,但所有的语文学习方法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语言运用和语言实践去慢慢摸索和积累出来的。因此,可以通过培养查字典、朗读文章、撰写作文、练习写字等基本技能来慢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者通过学会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来提升。
第四,应具备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听说读写”,更应该要学会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或书本中的文字来受到不同事物的高尚情操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的语言和行动上能凸显文化素养,随时随地能够散发出鲜明饱满的文化气息,能够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大方自信、举止文雅,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场合里使用合适的措辞来进行交际,能够在不同问题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同时也能够静下心来認真倾听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地采纳他人的做法。总而言之,在发现自己闪光之处的同时也需要学会倾听和反思,学会正确的社交方式。这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
学校本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是以丰富而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学校对学生而言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校园里进行。所以,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而学校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或生活都是有着非凡的意义。校园文化具有直观性,学生可以肉眼看见实实在在的校园事物。但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校园内不同的事物所蕴含的意义和精神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往,我们都会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语文教学不应过多承载校园德育的功能,尤其在初中阶段应以工具性的事物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给校园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赋予生命。校园中的人物雕像、小花圃、文化交流长廊、生物园等不同的校园设施都应赋予它们应有的文化内涵。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际上,语文的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01116708-40C6-4E77-BFF1-0C273398F026
(一)校园文化与语文学科的密切联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和隐性力量,而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又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促进的两股不同的力量,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文化知识的整体。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或开发可用资源作为课程,慢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外语文最重要的实践阵地就是校园。如果学生身处于一个有着浓郁的氛围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校园里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范对象,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甚至会成为学生的精神粮食。无论是直观的事物,还是具有隐形特点的书籍,都会出现语文教学的踪迹。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成果展示的舞台,也是语文教学的横向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得越完善,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就越大,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越有效。
每一所具有文化特色的学校,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事物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该校的文化特点。例如,在教学楼的多面墙壁上可以划分功能区,划分出不同学科的文化宣传栏,校园社团活动的公告栏、才艺墙,鞭策学生时时刻刻要去刻苦勤奋、敢于创新与实践,激励学生的斗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为校园的景点,如湖泊、小径、楼房等命名。一个个深含意蕴又能体现校园文化特点的名字能够间接地发挥了语文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开拓创造式的思维,又能增加学生对校园历史特色的了解,增进学生对校园的情感及集体凝聚力。
校园中的基础文化设施,如文化长廊、草地保护宣传语、食堂宣传语、教室墙壁、走廊等,对学生的情感陶冶、语言示范、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墙壁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学校食堂中贴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盘行动,我们都在行动”等提示语,着些都能够提醒学生,警示学生要节约粮食;又如,文化长廊中贴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高贵品格的名言。这些深厚的民族文化,会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教书育人的“大课堂”。所以要让凡是学生所在之处、所去之处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教育性,如,黑板报就是最明显的育人功能墙。创作黑板报不仅是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在创作或欣赏黑板报时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拓展知识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体现了学校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彰显了校园特色。
(二)语文素养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
语文教育资源有多种,其中校园文化就在其中。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墙报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的文章作品或言论观点在校园相应主题的墙报中展示,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点评;把学生了解到的新事物刊登在校园相应主题的墙报上。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但能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和展示舞台。从而多方面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多角度地激活了校园文化的作用,使校园形成阳光、积极、欣欣向荣的学习氛围。
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来创设不同的语文交际情景,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七年级的《读一本好书,悟一种人生》的校园墙报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通过开展“《我和名人交朋友》书信大赛”等活动,引领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操;在校园文化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时,可以开展“微信进校园之我见”辩论会,在宣传墙上采用跟帖、留言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和评论,从而让学生通过多人的思想碰撞,领悟出正确的认识。这既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又有利于教师探究有效直接的育人方法,丰富了校园的不同文化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是互相制约,又是共同促进发展的关系。语文教学承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语文教学,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三、如何利用校园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不仅仅要注重校园设施、物质环境的建设,更应该大力建设校园的内在核心的精神文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部分都只能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基本上把学生与外界隔绝了。如果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把“教室”搬出来,让学生在校园中发现校园文化,去多方面、多角度地发展和延伸语文知识。学生可以从校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的生长过程来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带来的美好。同时,学生可以把自己身在此中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如,感受到了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烟”的美好,体会到了夏天“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舒适,着迷于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惊喜,沉浸于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静。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和艺术长廊的作品中体会各个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如,在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战胜自己,战胜敌人才能真正成长,才会创造奇迹;在《史记》里了解国家的历史,学习历史人物的笃思明辨;在艺术长廊作品“清明上河图”中感受当时老百姓的风俗人情。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利用校园“小小演说家”的比赛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此外,校园广播站也是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如,播放不同的时政新闻,播放社会中的奇闻趣事,播放羊城时政学堂,等等,再借助午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这些都是属于语文的隐性思考和隐性文化渗透。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校园中的任何一事一物都能发挥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渲染作用,而这种文化渲染正是能够丰富和巩固语文教学资源的。此外,教师还要清晰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借助各式各样的事物把传统的语文教学迁移到大自然里,迁移到校园中,使学生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科技气息、现实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01116708-40C6-4E77-BFF1-0C273398F026
(二)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校园中每个角落,每一期的黑板报都是在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氛围,增加语文实践的好机会。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每一期的校园墙报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要求,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某中学开展了以“喜迎十九大”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每一班级为单位去自主设计、收集与主题有关的重要内容,实施墙报内容的布局,最后在每个班级的文化长廊中展示,让全体师生交流与欣赏,并用于装点学校的每一处教学场所。此次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長来分工,让每个学生去负责完成相应的工作。如,爱好文学的学生负责墙报的主题文化介绍的撰写,爱好新闻的学生负责收集关于“喜迎十九大”的新闻资料,美术特长的学生负责墙报内容的色彩搭配和整体布局等,教师则在旁边辅助完成。此次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活动效果,都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文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好机会。
(三)建设制度文化,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学校所具备的制度文化是全体师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是否规范的综合性体现,也是形成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和健康快乐的生活氛围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更好地建设这样的制度文化呢?并让其发挥作用呢?
某中学在绿化美化校园中创设了较好的制度文化。其对学校的每个角落进行了清理,精心培育了大面积的绿色植物,并在每一片绿化旁都增设了“别踩我,我怕疼”“绿色是我的颜色,也是地球的颜色”“来时给你一阵芬芳,走时还我一身洁净”等温馨提示牌,让学生时时刻刻处于一个干净又整洁的校园当中,也时刻鞭策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在充满芬芳、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
(四)强化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空间
要让学生所到之处都要带有不同程度的教育性,育人的功能才会真正得到加强。那么,如何给学生提供示个性特长的空间呢?
某中学在校园建设中创建了文化长廊和艺术长廊,精心创设了文化气息,烘托了育人氛围。文化长廊每一周都会有不同主题的文化作品展示,有不同年级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或古诗词的作品赏析。而艺术长廊则每周都会一一展示学生在不同课程中,课余时间里制作的作品,如,书画作品、科技小制作等。让学生流连于文化和艺术长廊中,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视野,又让学生树立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还能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科目的课堂学习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把校园文化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引用到学科学习中,那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言语上解惑授业传道,更要从实际行动上立德树人,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创建文化校园,让校园文化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校园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不同学科的文化素养都能够在校园文化中呈现,学生就会流连其中,沉迷其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视野,又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师而言,更应该大力创设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让校园文化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国民,关惠文,任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孟德琦.校园墙报板报[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4]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6]郭燕芬.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
[7]张红梅.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19.
[8]罗克勇.谈谈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学语文教学及其教育资源拓展的影响[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7.
责任编辑 杨 杰01116708-40C6-4E77-BFF1-0C273398F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