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探讨
2022-05-15熊伟
熊伟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标配课程之一,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自明。新课程教学改革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助力学生发展,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深入。基于此,文章简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探讨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全程投入,全力以赴,善思勤问,认真开展练习,积极动手实践。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论成败的现象。不言而喻,过于单一的考核标准,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案及教学方法,趋向于培养学生考试能力。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这样无疑将会导致数学教学走向狭隘,反过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其学习视角也难以拓宽,大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题海战术”。数学学习等同于埋头解题、做题,而不涉及其他,日长月久,数学学习不但枯燥乏味,趣味性大减,且学习的逆向阻力将持续增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趣味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趣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方式,从表面分析,趣味问题的提出就是“投学生所好”,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一般情况下,趣味问题的创设放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简单、趣味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投入课堂活动中。
例如,趣味问题游戏,通过猜谜语等方式,以简单的师生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活动,此种方式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融入问题中,然后引入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就能够保持高涨的参与意愿。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内容时,教师通过“无脚会行走,说话不用口,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等不同形式的谜面,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数学联系生活
目前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并非是计算游戏,教师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寻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此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情境的创设应当基于学情,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尤为重要。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有教师没有基于学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做一道乘法计算题,错把一个因数29看成了26,得出的积比正确答案少了312,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学生初遇此题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入生活元素,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在统计全校的学生人数,每个班级的学生一样多,但小明在计算时错把29看成了26,得出的结果比正确的少了312人,全校共有多少学生?”这个问题中的元素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把陌生的试题融入熟悉的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题意并分析解答。
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再次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解决当前的情境问题,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其实,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迫切想要利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之中,则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为例,笔者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岗亭、蜡烛等创设情境,作为课前导入内容。学习完相关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计算导入环节中蜡烛的表面积、岗亭刷漆的面积等。从生活中取材作为课堂导入,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同的生活元素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生活素材的价值得到凸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积累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总结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也要做好客观指导工作,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出现问题时要正视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出针对性对策,避免重复犯错,同时也要明确不足之处以及还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拓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两个数字之和是18,两个数字之差为2,那么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多少。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设定其中一个数为x,另一数字为(18-x),那么列出算式:(18-x)-x=2。解决方程式后,得出两个数字分别是8和10。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总结:在解决问题时,涉及两个数字的和、差时,可以设置未知数。同理,也可以类比到鸡兔同笼类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采用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进行解决。学习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客观指导,鼓励学生多思考,掌握更多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总结和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和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改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曾雅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7):49-50.
[2]李海芳.浅议小学生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19):77.
[3]陈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