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开展言语实践

2022-05-15曹鹏丽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曹鹏丽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出“语言输入”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各类语文知识,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应用于语言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进而落实于阅读教学中,使之能够促进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再通过语言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实现阅读教学融入语文要素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丰富学生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并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进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快速成长。

一、语文要素的含义及具有的重要性

语文要素的含义是指语文学习的要素,包括语言知识及在知识基础上具备的语言能力、拥有的学习方法及养成的学习习惯。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需要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并在掌握语言知识后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及思想。可见,语文要素是学生语言能力成长的重要元素,需要语文学科教学中围绕语文要素开展教育教学,进而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快速成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围绕语文要素开展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情境创设构建语用知识

1.利用教材课文构建的情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编制的文章内容都是通过教育专家精心研究而融入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利用教材课文中构建的情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同时,在教学时需要根据语文要素进行教育教学,进而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表里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应先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進而为学生语言能力成长奠定基础。比如,本篇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会写的字词:“脆、拦、机器、钟楼”等,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同时,还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还存在其他未认知的字与词”,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本篇课文,将自己未能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并通过阅读前后文将自己的理解书写下来。然后,教师将学生书写的字词及含义收集上来,并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解释错误的字词圈出并重新写入解释,并且要保证解释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再反馈给学生并让学生去理解。然后,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可因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阅读难题而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促进学生积累了语言知识,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第一目标。

2.引入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掌握语用知识

语文教师在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入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理解,并在学生理解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进而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本节课教学之前,根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蒜、醋”等制作出“春节日报”,让学生通过观看“春节日报”掌握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生字。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具有的情感、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等。在课堂中,教师则引领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并让学生阅读中与自己“过春节”时的过程进行对比,挖掘出存在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出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然后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组织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快速成长,当学生将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达出来后,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并有效提升,进一步实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二)对比体会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1.推敲语句感受表达方式

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的效果。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词语的应用、句子的应用等,通过学生品味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快速成长。

例如,在阅读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个星期天》一课时,本篇课文描述的是作者当时的心情起伏变化,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重点阅读几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比如:“去哪已经记不清了!”在学生阅读这一句话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是期待的一天,却运用了‘去哪已经记不清了’这一句话呢?代表了作者当时有怎样的情感?”此时,学生很难有效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这类事情,自己当时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当时的情绪记忆深刻,并且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是:“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带没带我去。”通过引入语句感知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2.拓展材料促进学生准确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入拓展材料的方式,帮助学生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内容并利用互联网搜集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而达到补充文本空白及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田忌赛马的过程,也就是马匹匹配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田忌要这样分配马匹出场的顺序?他的原理是什么?”如果未插入图片展示的过程,需要小学生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而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成长中,很难通过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引入图片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化观看的方式思考出这样匹配的原因,进而能够快速回答出来,并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语用能力。

(三)创新问题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内容,虽然在文字叙述上看似较为平淡化,但是在细细品味之下,可以体会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及力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且经历较少,在理解阅读的文本时会因为经历较少而未能有效理解,教师应创新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思考,进而通过思考的过程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匆匆》一课时,从文字内容看运用了平实无华的语言,但是却通过细腻的描写过程将作者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由于小学生经历较少,很难理解文章内容并挖掘出作者的情感,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达到促进学生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让学生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达到挖掘出作者情感的目的。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计算一道数学题:“计算自己过去一年中,有多少时间从自己的手中溜走了。”当学生计算出自己浪费的时间后,学生会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在理解这一理念后去阅读文章,能够挖掘出作者的情感实现教学目标。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升语用能力,进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创新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虞乐琴.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读与写:下旬, 2021(5):1.

[2]肖剑平.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2020.

[3]钟凤英.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2020.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