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微视频” 打造三“生”课堂
2022-05-15张纾
张纾
摘 要:“微视频”的选择运用成了我们平时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我们科组成员一致认为微视频的取舍的依据是《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视频引用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借助贴近学生、社会的“微视频”,在“润物细无声”中涵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微视频”;生本;生成;生长;三“生”课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如何开好思政课、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从此如何帮学生系好人生成长的第一粒纽扣,成为我们学校政治科组的研究课题。结合我们乡镇学校的教学实情和生源特点,科组共同确定“基于互联网+微课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项目。
我们科组在课题研究中,借力于“微视频”,不断挖掘素材,并通过研究初中学生在不同年龄学段的特点,形成了生本、生成、生长的三“生”课堂的教学风格。不但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而且我们老师的教研氛围浓厚。
“微视频”的选择运用成了我们平时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我们科组成员一致认为微视频的取舍的依据是我们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视频引用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借助贴近学生、社会的“微视频”,在“润物细无声”中涵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是我们科组在三个年级进行的课题研究设计的公开课,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一、以家庭学校生活为主的“微视频”打造生本课堂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活泼好动,比较天真,喜欢表达自我,我们就抓住学生的特点,从七年级的课程标准出发,选取些和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紧密相连的、比较感性的视频。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和心灵的感悟下,联系自身的情况打造以学生为主的素材的生本课堂,逐渐达到政治认同。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亲情、理解亲人间的关系和碰撞。我们就选择了一条在感恩母亲节热播的《一场特殊的招聘》的视频,时间为2分28秒。视频中有四位成年子女面对招聘官的苛刻条件,表示再多钱也无法接受这份工作。
为了达到与视频的共鸣,在播放时我特意停下来问学生的想法。当视频播放到招聘官说出是“母亲”,四位子女潸然泪下时,我观察到学生的表情,他们周围的空气似乎凝住了。我就把学生从上个知识点“亲情的不同表现特点”拉回“但传递这亲情的爱是相同的”。通过视频的感情酝酿,我提出了“讲讲你家里发生的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事?”“或者回忆你童年受亲人呵护的爱的故事”。在视频的酝酿下,学生大胆地讲述自己与家人的亲情经历,课程结束了,学生还跟我说个不停。
在第二環节,“亲子冲突”,学生明显能面对发生的事情,从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所以选择个好的视频案例,能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学生心扉打开,课堂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真正为学生而打造的课堂。
二、以法律为主线的“微视频”打造生成课堂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的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并且表现欲较强。特别是对于些身边的事喜欢发表意见,来表现自己的长大。对于初二的学生我们认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性的正确性,引导学生的正确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课时《善用法律》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在研读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参与社会公共建设的学科素养,选取了学生关注的《打赏男主播》。
首先,借助微视频《打赏男主播》里的前半部分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一位来自上海的初中生化名小卞,在她妈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以平时学习为由,结果先后为他喜欢的男主播打赏了近25万元。就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学生非常踊跃,有的学生围绕“未成年人小卞的保护意识弱”,有的学生围绕“家长妈妈监管力度不到位”,有的学生围绕“男主播的不道德、违法的行为”等,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任务的完成比较理想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也显现了。但就是意犹未尽,还缺点什么,于是就想到第二次挖掘视频内容。
其次,再次借助《打赏男主播》里的后半部分内容生成了这节课的更深层次内容,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小卞的妈妈发现女儿的反常行为后,经过再三了解,知道女儿是下载了一款APP,并在这款软件购买了大量K币来打赏男主播,于是决定与该公司联系,要求退还钱财。学生对“是否能退回钱财”发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争执,最后我们参考了《合同法》第47条,25万有可能追回。我们把学生生成的问题再提升为“为预防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可以怎么做?”这就引导学生从家庭教育、法律健全、社会监管、国家全面建设去思考了。通过生成课堂学习,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 ,树立了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三、以国家的各方面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微视频”打造生长课堂
初三的学生明显感觉到思想认识更理性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不少,见闻也多了很多。记得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说:“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延展”。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上会把课堂延伸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等,还会把知识的眼界拓展到全球,积极打造学科的生长课堂。
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课时《携手促发展》的教学重难点是我国谋求自身发展的措施,其中“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这一小知识点是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认为可以运用最近发生的“被黑的新疆棉”这一事件,把学生的视野延伸到全世界,树立和平发展的世界观,把学生的理性视角延展到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性精神。
首先,我们借用《被黑的新疆棉》的关于BCI对中国新疆棉认证的六大原则,然后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取消了对中国新疆棉的认证后,多个品牌的跟进,造成新疆棉积压。就这一发展事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观点有:“新疆棉的积压的责任在瑞士”“新疆棉的品质认证如果是我们自己中国认证就好了”“我们中国的新疆要加强品质发展”“我们也要加强商品宣传”等等。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打开了,作为老师这是不能一言堂,我就顺势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世界、历史。
其次,再次借力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自己认证我们的新疆棉”,学生说“我们国家更有话语权、占领制高点”。然后就视频讲到的我国很多领域都参与了国际标准制定,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事发生。把学生的分析跟我国近代的鸦片战争教训、国家利益之争,告诉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利益竞争的博弈长久性及重要性”,很好地切入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通过上述的借力“微视频”打造“三生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既能改变以前我们科组以说教为主的授课模式,又能让我们摆脱政治学科长期作为非中考计分科目的担忧。“三生课堂”始终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紧扣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落脚点,达到了我们课题的初步预期效果,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挖掘素材,打造我们的创新高效的“三生”课堂。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五批(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0KTG6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龚乐妮.新课程背景下“三生课堂”的教学研究[J].教师,2013.